土黄光幕如水波荡漾,将炎汉主力吞没。
踏入“仁德古道”,外界厮杀声骤然远去。脚下是温润如玉的石板路,两侧却非实景,而是不断流转的朦胧光影。一股厚重、沧桑,带着悲悯的气息笼罩四周。
未行多远,前方雾气翻涌,景象骤变。
饿殍千里,赤地荒芜。 枯骨曝于野,老妪抱孙泣于残垣,眼中是绝望的死灰。
“求求老爷……赏口吃的吧……”瘦骨嶙峋的孩童伸出漆黑的手。
画面再转。
官吏如虎,横征暴敛。差役狞笑,鞭挞黎庶,夺其最后的口粮与生趣。冤鼓蒙尘,无处可诉。
又见战火燎原,家园成墟。 铁蹄踏碎安宁,丈夫战死,妻女被掳,烽烟遮蔽了日月。
哀嚎声、哭泣声、诅咒声……声声入耳,直钻心底。一股沉郁悲愤之气弥漫开来,试图侵蚀众人的道心,引动心魔。
不少炎汉卫面色发白,呼吸急促,显然受到了影响。连一些将领也面露不忍与怒色。
诸葛亮驻足,羽扇轻垂。他望着那流离失所的百姓,听着那绝望的哀鸣,深邃的眼眸中并无迷茫,只有深切的悲悯与沉痛。
他缓缓闭上双眼,复又睁开。周身并无强光爆发,却有一股温和而坚定的意念自然扩散。那并非灵力,而是历经磨难、始终不渝的——“仁德”之心。
“亮,飘零半生,幸遇明主。”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所见苍生之苦,犹胜此景。吾等立志,非为一己之私,非为称霸之欲,乃为扫荡群魔,廓清寰宇,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字字句句,如春风化雨,润入心田。
那周遭悲苦幻象,触及这股纯粹仁念,竟如冰雪消融,渐渐淡化。绝望的哀嚎被希望的低语取代,破碎的山河虚影中,仿佛有禾苗破土,炊烟袅袅升起。
古道震动,发出低沉的嗡鸣。
天空中,落下点点温润的土黄色光雨,融入每位炎汉将士体内。众人只觉道基被一股祥和力量滋养,更加稳固,心神前所未有的清明通透,连之前激战消耗的灵力都在迅速恢复。
“此乃上古仁德遗泽,滋养道基,稳固心神。”诸葛亮轻声道,“我等之道,在此得证。”
与此同时,兵锋峡内。
银白世界,寸草不生。只有无尽凌厉的兵戈之气纵横切割,发出刺耳的尖啸。
关羽率五十精锐踏入此地,瞬间便有无形刀枪剑戟之影自虚空中凝聚,带着上古战魂的不灭意志,狂袭而来!
“结圆阵!”关羽令下,青龙偃月刀已然在手。
刀影劈至,与青龙刀悍然相撞,金铁交鸣之声炸响。那战魂虚影力量奇大,更蕴含种种诡异刁钻的兵家杀伐之意。
关羽丹凤眼精光爆射,不退反进。
“关某在此,何惧魑魅魍魉!”
忠义道罡全力运转,青光冲霄,将他映衬得如同天神。刀法展开,不再是沙场搏杀之技,而是与自身道罡、与这兵锋峡的意志进行最直接的碰撞与磨砺。
每一刀劈出,都仿佛在与一位上古兵家强者对决。刀意愈发纯粹,凝练。那青龙虚影在刀罡中愈发清晰,龙吟之声响彻峡谷。
他身后的精锐亦在苦苦支撑,借此地兵气淬炼自身兵器与战意。
关羽一刀荡开数道枪影,感受着刀锋传来的震颤与道罡的细微增长,心中明澈:“此地,正是某家磨刀之石!”
而仁德古道中, 诸葛亮似有所感,望向兵锋峡方向,微微一笑,随即目光投向古道更深处。那里,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等待。
【第14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