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踏入光门,外界纷扰霎时隔绝。
诸葛亮只觉周身被温润祥和之气包裹,如沐春风,先前激斗、封印消耗的心神竟在快速恢复。
眼前并非预想中的宫殿楼阁,而是一片无垠的混沌虚空,唯有脚下一条由星辉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延伸向不可知的深处。
“军师,此地……”
关羽紧随其后踏入,丹凤眼警惕地扫视四周,青龙刀虽未出鞘,但气机已然引而不发。
张飞、赵云也随之进入,皆被这奇异景象所慑。
“无妨,”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落在星辉小径之上,“此非杀伐之地,乃是传承之径。各自静心感悟,自有缘法。”
他当先沿小径而行。
每一步落下,脚下星辉便荡漾开来,浮现出种种异象:
有时是上古先民刀耕火种,筚路蓝缕;
有时是圣王治理洪水,划定九州;有时是贤臣辅佐明君,夜雨焚牍……
皆是关乎民生疾苦、治国安邦的景象,蕴含着一股浩大而悲悯的意志。
关羽行走间,见得那景象中忠臣良将为国捐躯、义薄云天之处,周身忠义道罡便不自觉与之共鸣,愈发凝练纯粹。
张飞行至展现猛将冲阵、一往无前之景时,体内覆海煞气竟也少了几分狂暴,多了几分沙场征伐的惨烈与担当。
赵云则对那单骑救主、于万军中纵横驰骋的画面感触最深,无双枪魂隐隐颤动,对“守护”与“破阵”有了新的领悟。
而诸葛亮,所见又自不同。
他脚下星辉映照出的,更多是阴阳消长、四季轮回、城池营造、律法度量、百姓休戚……
诸般景象纷至沓来,最终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一条条无形的线,交织成一张覆盖天地众生、运转不休的巨网。
“气运之道,在于民心。民心所向,即天意所归……”
他喃喃自语,眼中智慧光芒越来越盛。
体内那缕仁德气运与这虚空中的浩大意念水乳交融,不断滋养壮大。
不知行了多久,星辉小径到了尽头。
前方,混沌虚空中,悬浮着两物。
一者,乃是一块龟甲,其上天然生有神秘纹路,黑白点点,演化周天星辰,山川地理,正是那传说中的 “洛书”。
一者,是一卷龙马之图,其上山川脉络、鸟兽鱼虫纹理,皆暗合天地至理,阴阳变化,正是那 “河图”。
两件圣物缓缓旋转,散发出无穷无尽的智慧之光与造化气息。
诸葛亮心神剧震,他知道,这便是人皇遗迹最核心的传承!
他深吸一口气,整肃衣冠,对着洛书河图躬身一礼,朗声道:
“后世末学诸葛亮,承炎汉气运,感黎民疾苦,愿继先贤遗志,求索治国安邦、福泽苍生之道,望圣物垂青!”
话音落下,那洛书与河图骤然光芒大放,化作一黑一白两道流光,径直投入诸葛亮眉心!
“呃!”
诸葛亮身躯微震,只觉海量信息与玄奥至理如江河决堤般涌入识海!
八卦、九宫、五行、星象、历法、农桑、水利、兵策、政令……
无穷无尽的知识与推演之法在其中沉浮、碰撞、融合!
他不由自主地盘膝坐下,闭目凝神,全力接纳、消化这惊天传承。
周身气息与那洛书河图的智慧之光交相辉映,竟在他头顶形成一片微缩的星空图谱,其上演化万物生灭,文明兴衰。
关羽、张飞、赵云见状,立刻分散三方,为其护法。
他们知道,军师正在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蜕变。
时间于此地仿佛失去了意义。
待到诸葛亮再次睁开双眼时,其眸中竟似有星河轮转,天地经纬一闪而逝。
他整个人的气质愈发深邃浩瀚,少了几分谋士的奇诡,多了几分宰执天下、经纬天地的恢弘气度。
他缓缓起身,对着虚空再次一拜。
“亮,必不负所托。”
再回首时,星辉小径与混沌虚空已开始缓缓消散。
周围景象变幻,他们似乎正被传送出遗迹。
“军师,您……”
关羽感受到诸葛亮身上那截然不同的气息,忍不住问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了然。
“略有所得。云长、翼德、子龙,你等亦必有所获。此番之后,我炎汉根基,将更为稳固。”
光芒彻底笼罩四人。
与此同时,遗迹之外,西楚、大唐、大明众人,也各自凭借气运或手段,或多或少有所收获,正自消化或等待。
那吕雉派系的队伍,远远窥见炎汉四人身影最先被传送出来,且诸葛亮气息渊深如海,眼中嫉恨几乎要喷出火来,暗中捏碎了一枚传讯玉符。
遗迹之争暂告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波澜,才刚刚开始。
(第16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