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方案,是苏晚针对可能出现的公开场合审查而预设的反制计划。核心思想是:既然无法避免被关注,那就主动提供大量经过精心筛选和加工的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调查者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无法分辨何为真实。
柳清音的邀约,正好为她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苏晚开始积极地与柳清音接洽,商讨参展事宜。她精心挑选了一批作品,这些作品艺术性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它们都经过“谛听”的后期处理,在画面的细节中,嵌入了大量无关紧要、甚至误导性的“信息痕迹”。
比如,一张看似普通的街景照片,某个橱窗反射的模糊人影,可能被替换成某个早已去世的、与任何事件都无关的 historical figure;又比如,一张人物肖像的背景里,书本的标题被微妙地修改成指向某个虚构的哲学流派或文学团体……
这些细节,普通人甚至专业评论家都难以察觉,但落在像“深潜者”这样的组织眼里,就会成为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核实和追踪的“线索”。
同时,苏晚也“勉强”同意了将开幕酒会放在“拾光书屋”举行。她对外给出的理由是,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感受到阅读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她开始忙碌地筹备酒会,联系餐饮公司,设计场地布置,邀请有限的几位朋友(包括叶蓁)。她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一个即将举办个人作品展的、兴奋又略带紧张的摄影师角色中。
这种积极主动的配合,反而让一直处于监控状态的陆沉渊产生了一丝疑虑。
“零,目标对摄影展表现出了超乎预期的热情和配合度。”秦昊汇报着最新情况,“她甚至主动提供了大量创作手记和过程资料,我们的分析人员正在逐条核实,目前发现的部分‘线索’指向性很弱,或者根本是死胡同。”
陆沉渊看着苏晚提交给柳清音的那份参展作品清单和简介,眉头微蹙。苏晚的反应,不像是一个竭力隐藏秘密的人。她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或者说,她在利用这个过程?
“她在混淆视听。”陆沉渊做出了判断,“她在利用我们给她的‘舞台’,反过来向我们投掷烟雾弹。”
“那……酒会还要按计划进行吗?”秦昊问道。
“进行。为什么不进行?”陆沉渊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她想在舞台上表演,我就坐在台下看。看看是她编织的谎言更完美,还是我能从她的表演中找到真正的破绽。”
他吩咐道:“酒会当天,加大监控力度。启用所有备用方案,我要确保,无论她耍什么花样,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他倒要看看,苏晚在这场她亲自参与布置的盛宴上,能玩出什么花招。
而苏晚,在书店里,看着“谛听”反馈回来的、关于“深潜者”对她那批参展作品的“热烈”分析报告,嘴角露出了计划得逞的微笑。
鱼饵已经撒下,就看鱼儿会上钩多少了。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万众瞩目的“演员”,直到……谢幕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