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惠堂在精神世界的那场对话,像一场透彻的春雨,洗去了李昊心头的迷茫与沉重。
从榕树下回来后,他睡了离开德国后最踏实的一觉。
第二天醒来,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入房间,梅州的晨光似乎都变得格外明媚。
他心中那股压抑的疏离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明确的目标感。
他不再把自己关在酒店里,而是主动去找李小东。
还是在那个尘土飞扬的野球场,李小东正指挥着孩子们进行绕杆练习。
看到李昊走来,他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昨日的愁容似乎也淡去了些许。
“东叔!”
李昊远远地打招呼,声音轻快。
“阿昊!今天气色好多了!”
李小东迎上来,“怎么,今天有什么打算?”
“没什么打算,”李昊笑了笑,目光扫过球场,“就想跟您,还有…威哥,如果他有空的话,一起踢踢球。”
李小东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欣慰的光:
“好!好!阿威今天刚好轮休!我这就给他打电话!”
不一会儿,李威骑着女装摩托车来了。
他比李昊记忆中壮实了些,皮肤黝黑,话不多,看到李昊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显得有些拘谨。
三人找了个半场,加上几个体校的孩子,凑够了人数,踢起了小场对抗。
一开始,李威和孩子们还有些放不开,毕竟面对的是一个在德甲踢上球的“职业球员”。
但李昊丝毫没有架子,他主动要球,用最朴实无华的动作——脚弓推传、胸部停球、简单的二过一配合——融入他们。
渐渐地,场上的气氛活跃起来。
“威哥,跑空位!”
李昊喊了一声,用外脚背送出一记贴地弧线球,精准地绕过后卫,找到前插的李威。
李威舒服地拿到球,甚至有些意外,下意识一脚推射,球进了!
“好球!”
李昊跑过去,笑着跟他击掌。
李威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很快,场边开始聚集起围观的人。
先是附近晨练的老人,然后是路过被吸引的年轻人。
“诶?那不是…李昊吗?”
“哪个李昊?”
“就是梅州出去的!在多特蒙德踢球的那个!”
“真的假的?他回来了?”
“快看!那动作,太丝滑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
人越聚越多,原本冷清的野球场边,很快被围得水泄不通。
后来的人甚至需要踮起脚尖,或者爬到旁边的矮墙上看。
李昊并没有刻意炫技。
但在这种级别的野球场上,他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停球、传球、跑位,都透着职业球员特有的合理、高效和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
一次,对方两人上前包夹,只见李昊左脚轻轻一扣,右脚顺势一抹,一个轻巧的“油炸丸子”就从人缝中钻了过去,引得全场一阵惊呼。
还有一次,他在大禁区角上接到一个半高球,不等皮球落地,侧身直接一记凌空抽射,球像出膛的炮弹般直挂球门左上角!
虽然守门的孩子根本没反应,但李昊在触球前就收了力,球速虽快但角度极刁。
“哇——!”
全场爆发出震天的喝彩声。
“看到没有!卧射!跟电视上演的李惠堂那个一样!”
“厉害啊!不愧是梅州出去的!”
这一刻,没有沉重的现实,没有复杂的规则,只有最纯粹的足球带来的快乐。
李昊享受着在家乡父老面前踢球的简单乐趣,享受着汗水、奔跑和每一次精妙配合后的击掌。
他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个只为热爱而踢球的自己。
他成了这片野球场当之无愧的“球王”,孩子们崇拜地望着他,争先恐后地想跟他一队。
球迷们举着手机拍照录像,气氛热烈得像在过节。
李小东站在场边,看着在人群中闪转腾挪、笑容灿烂的李昊,看着儿子李威久违地沉浸在足球的快乐中,他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些许,露出了难得的、真正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李昊几乎天天都来。
有时跟李小东、李威踢野球,有时指导一下体校的孩子们,甚至还会被拉去当临时裁判。
他在梅州的这个小圈子里彻底火了。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他的名字可能还不为人熟知,但在梅州的足球圈,在这个夏天,李昊就是这里最闪亮的明星。
他的归来,给这座“足球之乡”注入了一股久违的兴奋与活力。
傍晚,踢累了,他就和李小东、李威坐在场边喝矿泉水,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
“阿昊,”李威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在外面…好好踢。替我们…多踢几场。”
李昊转过头,看到李威眼中那份复杂的情感——有羡慕,有遗憾,但更多的是真诚的祝愿。
他重重地点点头:
“我会的,威哥。”
这一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李惠堂的话。
他要踢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足球。
夜幕降临,人群散去。
李昊走在回酒店的路上,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力量。
这个夏天,在梅州的野球场上,他找回了一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将要前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