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队弟子聚在一起正在讨论二人的比斗。
“七哥毕竟年长一些,积累深厚。
虽然比十三弟晚一步突破凝气中期,但实力上还是略占上风。”
“我看未必,十三弟年纪虽小,但资质和毅力都是‘平’字辈中的佼佼者。
你看他虽然处于下风,却依然从容不迫,显然还有后手。”
……
众人议论纷纷,而一旁的徐应洪则静静观战,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场中。
长剑与长刀不断碰撞,发出清脆的金铁交鸣之声。
两人的比斗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徐平芝见自己的攻势被徐云一一化解,心中不免有些焦急。
他灵机一动,故意露出一个破绽,试图引诱徐云放弃防守。
一直稳守的徐云见状,果然中计,手握法兵直刺而去。
徐平芝抓住机会,猛然使出三连斩。
然而徐云反应极快,剑脊一磕,刀锋偏转,劈进了青石板中。
紧接着,徐云将灵气注入长剑。
手中长剑泛起蓝光,竟是使出了潮声剑法中的绝技——“浪叠千重”。
剑影如潮水般层层叠叠,向徐平芝压去。
徐平芝慌忙后撤,鞋底在青石板上划出两道白痕。
稳住身形后,他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
虚空中骤然凝聚出三颗人头大小的火球。
“火球术!没想到七哥竟然修炼了一道中阶法术,看来十三弟危险了。”
“未必,别忘了十三弟比七哥更早突破凝气中期。
七哥都能修炼出中阶法术,十三弟怎么可能没有底牌?”
就在众人议论之际,场中突然传来一阵流水声。
只见徐云头顶盘旋着一条七尺长的水龙。
正是他苦修多日的中阶法术——【水龙吟】。
徐平芝见徐云头顶盘旋的水龙,脸色顿时变了变。
水系法术,正好克制他的火球术。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随着徐平芝长刀一挥。
三颗火球呼啸着朝徐云砸去。
徐云不慌不忙,手中长剑顺势一点。
头顶的水龙发出一声低沉的龙吟。
七尺长的水龙迎上火球,两者相撞,发出“嗤嗤”的声响。
水汽蒸腾,瞬间将比斗之地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
台下围观众人惊呼不断。
徐平芝见自己的火球术被徐云轻易化解,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他心中清楚,施展完这道中阶法术。
自己丹田内的灵力已经所剩无几,这已是他最后的手段了。
反观徐云,凭借桑落酒的助力,修为已在凝气四层上更进一步。
加之他每次突破时都极为注重根基的稳固。
灵力远比同阶修士更加精纯厚重。
此时的他,已有了连续施展两次中阶法术的底气。
只见徐云手中长剑一挥,七尺水龙再次凝聚成形。
带着磅礴的气势,直扑徐平芝而去。
“没想到十三弟的灵力如此深厚,看来这场比斗已无悬念了……”
“七哥这次恐怕真的要输了……”
台下众人见到那威势惊人的水龙,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徐平芝见状,急忙挥刀抵挡,然而水龙的力量远超他的预料。
刀锋与水龙相撞的瞬间,他只觉一股巨力袭来。
手臂一阵发麻,长刀险些脱手而出。
他连连后退,脚下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水龙并未因此消散,反而在空中盘旋一圈,再度蓄势待发。
徐平芝心中大骇,知道自己已无力再战,只得咬牙喊道:“我认输!”
徐云闻言,手指一勾,水龙顿时化作点点水珠,消散于空中。
他收起长剑,负剑而立,神色平静地拱手道:“七哥,承让了。”
徐平芝喘着粗气,苦笑道:“十三弟,技高一筹,七哥心服口服。”
三房与六房关系向来和睦,徐云也知晓徐平芝不过是好胜心作祟,并无恶意。
两人握手言和,随后一同转过身去,面向徐应洪拱手行礼。
徐应洪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作为筑基修士,自然能看到常人所不能见的。
“此子修炼【水龙吟】不过月余,竟已初窥‘术’之境界。
倒是一个术法天才,贤真叔公后继有人啊!”
他看向二人,语重心长道:“家族虽鼓励争勇奋斗。
但莫要忘记我们是一家人。无论切磋还是其他,都要点到为止。”
说完,徐应洪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扫视,而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此番争斗,不光是原本为徐平芝看好的几名族人有些惊讶。
便是身为甲队首席的徐平江都倍感吃惊。
也不怪几人会有如此表现,徐云平日里低调寡言。
与同龄人交往甚少,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而他本意只是让徐平芝吃点苦头,并无深仇大恨,自然不会下狠手。
切磋的目的达成,双方皆无损伤,徐应洪对徐云的态度也愈发和善。
徐云却不禁有些苦笑,太出风头可不是自己的风格。
一日讲席结束后,徐云正准备离去,却被徐应洪单独留下。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要开“小灶”了。
修仙界讲究“财侣法地”,其中“侣”不仅指双修道侣,还包括亲朋长辈。
支脉族人眼中满是羡慕,即便是旁脉与长脉的族人也难掩羡慕之色。
毕竟,即便是长脉族人,也并非时常能得到筑基期修士的单独指导。
……
入夜。
回到屋子的徐云用完晚膳后,盘坐在床上。
静下心来将今日徐应洪所讲的内容开始在脑海中复盘起来。
修仙界号称有十万八千道法术,皆是护卫修士“得道成仙”之术。
这些法术威力有强有弱,根据熟练程度分为入门、小成、大成、圆满四境。
每一门法术入门后,天赋异禀者一两年便可达到圆满之境。
法术修行无他,唯手熟尔也。
即便是资质平庸者,也能通过水磨工夫将一门法术修至圆满。
这便是护卫“得道成仙”之术的第一个境界——“法”境。
入门者按照法术要求照猫画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之“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