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之后,修为境界仅分前、中、后三期与大圆满四个小境界。
良久之后,徐云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体内真元运转再无滞涩。
举手投足间灵力如臂使指,威力比凝气期时强横数倍不止。
此刻的他,才算真正踏上修仙大道,寿元增至二百四十载,彻底超脱凡俗桎梏。
出关之际,徐云并未急于离开,而是继续盘坐调息,打磨真元。
筑基初成,体内真元尚需稳固。
如此又过了十日,待修为完全巩固后,他才终于推开尘封多时的洞府大门。
洞府外,七八位至亲早已等候多时。
见徐云现身,余云芬第一个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关切询问。
环顾四周,每一位至亲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当然,论现场最高兴的,还是徐云自己。
…………
第二日清晨,徐云突破筑基的消息已传遍整个青华山。
往日交好的族人们听闻此事,在惊讶之余纷纷前来道贺。
一时间,徐云的住处门庭若市,各种筑基贺礼接踵而至。
他借此机会收获了不少灵石、灵材,其中不乏家族长辈赠送的二阶灵物。
如巩固修为的紫华丹、炼制二阶丹药的灵药等。
然而此时的徐云,却正在族长徐鸿天的洞府中静候。
他不确定是否每位新晋筑基修士都会受到族长召见。
但这确实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见这位家族掌舵人。
以往虽见过,但都相距甚远,难窥族长真容。
徐鸿天依旧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见到徐云后眼前一亮。
欣慰地笑道:\"这不是我徐家赫赫有名的'四杰'之一徐平云吗?
果然仪表堂堂,根基扎实,确实有过人之处。\"
感受到族长平易近人的态度,徐云先前的拘谨渐渐消散,谦逊回应:\"族长过奖了。
晚辈能侥幸筑基成功,全赖族中长辈悉心教导,同辈族兄也多有提携。\"
徐鸿天见徐云神色自若,也没有年轻族人见他的拘束,捋须轻笑:\"过谦了。能在三十岁前筑基,在我徐家年轻一辈中,你也算是佼佼者了。\"
说着,他话锋一转,\"不过,你既然已经是筑基修士。
就要开始担起筑基修士的责任,也不可就此懈怠下去。
需知,筑基不过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随后,徐鸿天如同寻常长辈般,与徐云聊起家常。
他讲述了许多自己的见闻趣事,大多时候是徐鸿天在讲,徐云在听。
时而也会询问徐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徐云始终保持着理性分析的态度。
将自己的想法如实道来。
徐鸿天不时微微颔首,也不知这是否是对徐云的某种考验。
末了,徐鸿天拿出一个小巧的储物袋递给徐云,道:“平云,这是你进阶筑基,家族对你的奖励。
之后每年都可以去内务殿去领取家族福利。
家族秉承“多劳多得”,若是你努力上进,家族自然不会吝啬对你的奖励。”
徐云道谢之后,接过储物袋,神识大概一扫。
里面放着三十块中品水灵石,还有两瓶丹药,多半是用来增进修为的。
还有一张金光流转的符箓,是一张三阶灵符!
家族对新突破的筑基修士,都有一份奖励。
储物袋中的丹药与灵石怕是家族奖励标配。
而那张三阶灵符怕是徐鸿天私人赠予的。
心下了然。
徐云拱手道:“多谢族长厚爱。”
徐鸿天捋须而笑,期许道:\"家族的未来,终究要倚仗你们这些年轻才俊。\"
随后,他抬手轻挥,一道灵光在虚空中勾勒出青华山的立体图景,
\"如今你已筑基功成,按照族规,可在青华山灵气汇聚之处开辟洞府。
山腰处尚有几处绝佳位置,皆是三阶上品灵脉所在。\"
说着,族长指尖轻点,图上几处闪烁着灵光:\"这几处灵穴,灵气浓度堪比三阶上品,在此修炼事半功倍。不过...\"
他话锋一转,\"若你想去家族其他灵山开辟洞府。
比如南麓的翠微峰,家族每年会额外补贴三百灵石。只是...\"
徐鸿天意味深长地看了徐云一眼,\"青华山毕竟是四阶灵脉。
即便山腰处的灵气浓度,也远非其他灵山可比。\"
筑基过后,家族族人便有在青华山灵脉灵气汇聚之地开辟洞府的权利。
哪怕只是在半山腰,但四阶灵脉的灵气汇聚之地最低也有三阶中品的程度,可以大幅度提升修炼速度。
徐应渊与余云芳平日里修炼也大多在自己开辟的洞府中。
他略作思忖,便恭敬道:\"多谢族长指点,晚辈还是选择在青华山开辟洞府。\"
\"明智之选。\"
徐鸿天满意点头,随手取出一枚玉简,\"这是山腰各处灵穴的详细资料,包括灵气浓度、地脉走向,你都拿去参考。\"
待徐云接过玉简,他又叮嘱道:\"待你修为稳固后,切记去后山藏法阁走一趟。
阁中收藏的水系灵术共有七十二种,其中防御类二十二种,攻击类四十二种...还有其余类灵术……”
见徐云听得认真,族长继续道:\"我建议你先选一门《玄水灵盾》或是《水幕天华》。
这两门防御灵术与我族《碧海潮生诀》最为契合。若有余力...\"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惊涛骇浪》倒是不错的攻伐之术,不过修炼难度颇大。\"
徐云心中一动,这三门灵术他早有耳闻。
正要道谢,却听徐鸿天又补充道:\"对了,选定洞府位置后,记得三日内去内务阁报备。
阁中会派阵法师帮你布置聚灵阵,还会配备基础的防护禁制。\"
说着,族长从案几上取出一块青色令牌:\"这是洞府令牌,持此物可自由出入家族各处要地。\"
徐云双手接过令牌,他又在洞府中逗留片刻,向族长请教了些修炼上的疑惑,这才恭敬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