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Anna和谣言风波,林灿并未有丝毫松懈。他知道顾北辰接连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的攻势只会更加凶猛。苏念卿赠送的《松风阁琴谱》和关于顾北烨的信息,犹如一把钥匙,或许能打开顾家内部的缺口,找到破局的关键。
要接触顾北烨,不能贸然行事。此人痴迷古琴,性情孤高,寻常的社交场合难以接近,即便接近,若没有真才实学,也只会被其轻视。林灿虽因“语言艺术精通”对各类知识有所涉猎,但古琴一道,讲究的是底蕴和心性,非一朝一夕可成。
他让耗子搜集了所有关于顾北烨公开的琴艺资料、喜好风格,以及《松风阁琴谱》的渊源和特点。自己则闭门数日,除了处理“隐庐”的必要事务,便是沉浸在这本古谱之中,结合系统强化的学习能力,硬是将谱中精髓和相关的琴学理论啃下了七八分。虽指法生疏,无法弹奏,但论及鉴赏和理解,已能唬住不少门外汉,甚至与一般爱好者也能交流一二。
时机选择也至关重要。耗子监控到,顾北烨每隔一周的周末,都会前往城西一家极其僻静的私人琴馆练琴,雷打不动。那里环境清幽,鲜有外人打扰,是接触他的理想地点。
这个周末,林灿带着那本用锦盒妥善包装的《松风阁琴谱》,提前来到了这家名为“清徽”的琴馆。琴馆掩映在一片竹林中,只有寥寥数间琴室,空气中流淌着若有若无的檀香和古木气息。林灿要了一间与顾北烨惯用琴室相邻的房间,点了一炉静心香,并未急于弹奏,而是先焚香净手,静静翻阅着琴谱,姿态从容专注。
不久,隔壁果然传来了淙淙琴音。顾北烨弹的是一首古曲《流水》,技法娴熟,意境开阔,但林灿敏锐地听出,其中似乎少了几分源远流长的韵味,略显急躁。这正与耗子分析的,顾北烨近期因家族内部竞争而心绪不宁的情况吻合。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林灿适时地轻轻叩响了隔间的门扉。
门开,一位年约三十、面容清癯、戴着金丝眼镜的男子出现在门口,眉宇间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正是顾北烨。
“冒昧打扰。”林灿拱手一礼,语气谦和,“方才闻君雅奏《流水》,气势磅礴,令人心折。只是在下偶得一本古谱,对此曲略有不同见解,心痒难耐,特来请教。”他并未直接表明身份,而是以琴会友的姿态切入。
顾北烨本欲拒绝,但目光落到林灿手中那本线装古籍上时,瞳孔骤然收缩!那封面、那纸张,尤其是扉页上那枚模糊的“松风阁”印鉴,让他呼吸都为之一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祖传琴谱!
“你……你这谱从何而来?”顾北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之前的冷漠瞬间消失。
“机缘巧合所得。”林灿微微一笑,将锦盒递上,“宝剑赠英雄,名谱觅知音。此谱在我手中,不过是蒙尘之物,唯有在真正懂它、爱它之人手中,方能重现光华。今日闻君琴音,知是知音人,特来奉上。”
这番话说得极其漂亮,既抬高了顾北烨,又表明自己赠谱并非有所图谋,只是纯粹的“知音相赠”。顾北烨接过锦盒,双手微微发颤,打开仔细翻阅,越是查看,脸上激动之色越是难掩。这确是真品无疑!
“这……这份礼太重了!”顾北烨抬头看向林灿,眼神复杂,有惊喜,有感激,也有一丝警惕,“不知先生如何称呼?有何条件?”
“在下林灿,一介俗人,经营一间小养生馆‘隐庐’糊口。”林灿坦然道,“并无条件。只是觉得,知音难觅,佳谱蒙尘更是可惜。若能以此谱,结交北烨兄这位雅士,已是平生幸事。”
他刻意淡化了自己的商业背景,强调“养生”和“雅士”的身份,迎合顾北烨的喜好,并直接以“北烨兄”相称,拉近距离。
顾北烨闻言,警惕之心稍减。他虽醉心琴艺,但并非不通世务。林灿的名字他最近也有所耳闻,似乎与堂弟顾北辰有些过节,而且与苏家那位千金走得颇近。此刻又送上如此重礼,若说全无目的,他自然不信。但对方姿态放得极低,言语诚恳,又确实投其所好,让他很难生出恶感。
“林先生太客气了。”顾北烨语气缓和了许多,“如此厚赠,北烨受之有愧。若不嫌弃,请入内一叙,品茶论琴如何?”
“求之不得。”林灿含笑应允。
进入琴室,两人煮茶论琴。林灿凭借提前做的功课和对琴谱的理解,与顾北烨相谈甚欢。他并不卖弄,而是多以请教的口吻,引导顾北烨阐述其琴学理念,偶尔才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独到见解,让顾北烨颇有遇到知音之感。谈话间,林灿绝口不提顾家内部争斗,也不提与顾北辰的恩怨,只聊风雅之事。
但在谈及某些琴曲意境与处世心态时,林灿会不经意地感慨:“琴音即心音。有时外界纷扰过多,心绪难平,纵有妙指,也难弹奏出曲中真意。譬如北烨兄方才那曲《流水》,技法已臻化境,若能心若止水,想必更能体现出‘逝者如斯’的苍茫韵味。”他这话看似点评琴艺,实则暗指顾北烨因家族事务心烦意乱,影响了琴境。
顾北烨何等聪明,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闻言沉默片刻,苦笑道:“林先生所言极是。身处漩涡,欲求心安,谈何容易。”
林灿顺势道:“心安处处安。或许暂时跳出漩涡中心,冷眼旁观,反而能看得更清。有时,对手的敌人,未必不能成为朋友。”他点到即止,不再多言。
顾北烨眼中精光一闪,深深看了林灿一眼。他明白了林灿的来意,也清楚了这份“厚礼”背后的含义。但这层窗户纸,谁也没有捅破。
此次琴馆之行,林灿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不慕名利、雅好琴艺、且对顾北烨处境有所理解的“知音”形象,并送上了对方无法拒绝的重礼。虽然顾北烨没有立即表态,但一条潜在的沟通渠道已经建立。
离开琴馆时,顾北烨亲自将林灿送到门口,态度已与初见时判若两人:“林先生,今日受益匪浅,改日再邀先生品茗论道。”
“一定。”林灿拱手告别。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它发芽。而顾北辰,恐怕很快就会发现,他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林灿。顾家内部的暗流,因为一本琴谱和一个“知音”的出现,正在悄然转向。猎人的网,已经悄悄罩向了更庞大的猎物。而这一切,都只是第二卷高潮来临前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