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蹲在桌边,手机备忘录里列着长长的早餐清单——“秦小姐:溏心蛋三明治,陈总:培根三明治,小周:全麦三明治
他抬头问秦翡,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阿杰”那栏:“阿杰上次说爱吃火腿的,还要瘦点的,别太肥,说肥的腻,记不记?”
“上次买的火腿有点肥,他吃了两口就放下了。”
秦翡刚点头说“记得,再给他加杯热牛奶,他上次说早上喝牛奶舒服”。
直播间突然“叮”一声。
弹出个醒目的红色连麦申请,标题栏写着“国家民政部-国家残疾人基金会联合连麦”,旁边还缀着金色的官方认证标识,连麦申请框比普通的大一圈,生怕人看不见。
“我的天!官方都来了!”小陈手里的手机“啪”地掉在桌布上,备忘录界面还亮着,屏幕右上角的时间显示“8:03”。
他赶紧捡起来,手指都有点抖,连麦申请已经开始倒计时“10、9、8……”:“快接快接!别给挂了!我还没跟官方对接过呢!”
秦翡赶紧点了“接受”。
镜头里立刻出现两位穿正装的人。
左边的李科长胸前别着工作证,照片旁的钢印还泛着金属光泽,工作证编号清晰可见,手里拿着份封皮盖着红色印章的文件——文件上还别着根回形针,纸边有点毛糙,显然是连夜打印装订的,封皮上的字是手写的,笔锋很稳:“《神经交互手套专项资金监督方案》”。
右边的张主任握着个深棕色皮质账本,封面上烫金的“专项资金监督台账”格外显眼,账本边角有点磨损,看得出来用了很久。
他手指在账本上的“受助家庭签字栏”敲了敲,那里留的空白比普通表格宽两厘米,方便握笔不方便的人签字。
“秦翡研究员,陈砚舟先生,上午好。”李科长先开口,语气温和却透着严谨。
他把文件举到镜头前,文件上的红章清晰可见,一个是“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一个是“国家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这是我们连夜赶制的监督方案,昨晚加班到三点,刚装订好就赶过来连麦。”
“今天过来跟大家说清楚流程,也让网友们放心,知道每笔钱都用在实处。”
张主任接着说,手指翻开账本,纸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指尖在纸页上滑过,停在“资金流向记录”那栏,那里分了“日期、金额、用途、受助人、签字”几列:“我们定了三个机制,都是为了保证资金透明。”
“第一是‘资金双轨账户’,风启的利润到账后,30%直接划进基金会的专项账户,这个账户由民政部和基金会共同监管,相当于两个人管一把钥匙,单笔支出超过1万元,必须双方签字确认,少一个都不行;”
“第二是‘月度公示’,每月10号上午10点,在民政部官网和基金会公众号同步公示,隐去家庭隐私信息——比如住址只写‘xx市xx区xx小区’,电话隐去后四位,变成‘138****5678’。”
“但会附上手套签收照片和适配师的记录,照片里会打马赛克,保护隐私;”
“第三是‘第三方审计’,每季度请独立的审计机构查账,审计报告也会公示,保证资金没挪用,审计机构是我们公开招标选的,资质都没问题。”
秦翡拿起桌上的肌电传感器,撕开标贴——标贴是浅蓝色的,上面印着使用说明,字很大,方便老人看。
她把传感器贴在自己的小臂内侧,胶面很软,贴上去没什么感觉,像贴了片薄纸。
她轻轻弯曲手臂,传感器上的绿灯亮了一下,发出“嘀”的轻响,声音不大,不刺耳:“我没别的要求,”她对着镜头说,指尖还按着传感器,感受着它的温度,“只要别让小宇他们等太久。”
“小周半年没出门了,上次他妈妈发照片,说楼下的玉兰花都开了,小周只能趴在阳台看,连花瓣都摸不到;李爷爷想自己翻报纸,他以前是老师,最爱看报纸的教育版,现在只能听护工读,急得总拍腿;阿丽想给女儿喂饭,别让孩子总自己拿着勺子吃,饭粒掉一地。”
“别让他们觉得希望又落空了,他们等得太久了。”
“放心!”李科长笑着点头,手指在文件上的“需求优先级”那页划了划,那里用红笔写着“优先一级:半年以上未出门、需照顾未成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我们建了‘需求优先级数据库’,按‘急需程度’分了三级,优先一级的10天内肯定能拿到手套或改造好的轮椅,优先二级的20天内,普通的30天内。”
“昨天我们已经把小绿和小李发的需求表录进去了,小周、阿丽、李叔都在优先一级里。”
“张主任!我是阳光小区的老张啊!”弹幕里突然跳出“退休老张”的消息,还附了张小区统计表的照片——表格里“李叔”那行标着红色的星号,旁边备注着“瘫痪5年,独居,护工每周来3次”。
“李叔瘫痪五年了,以前是中学语文老师,最爱看报纸的教育版,现在只能听,上次护工请假,他自己翻了半天没翻开,急得眼眶都红了,还拍了桌子,说‘我以前教学生翻书,现在自己都翻不了’。我昨天把他的情况填表格里了,还附了他以前看报纸的照片,你们收到没?”
张主任立刻在电脑上点开个文件夹,鼠标飞快地划着,屏幕上跳出一堆文件,很快找到那张标着“阳光小区-老张”的表格:“收到了老张!李叔的情况我们标了‘优先一级’,还在备注里加了‘爱读报纸,需手套适配抓握报纸’。”
“下周就安排康复师上门测尺寸,手套样品做好先给他送过去。”
“对了,你要是方便,到时候可以一起去,帮着跟李叔说说注意事项,他跟你熟,你说的话他肯定听,我们去了怕他紧张。”
“没问题!”“退休老张”很快回复,还带了个笑脸表情,头像里的他举着面小红旗:“我天天去李叔家串门,给他送点水果,到时候我陪他试手套!”
“我还能帮着录视频,发给基金会当公示材料,省得你们再跑一趟。”
陈砚舟的连麦突然切进来,他身后是风启的实验室——几个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围着测试设备忙碌,有人手里拿着软尺,正在给手套样品量指节的弧度,嘴里还念叨着“这个弧度再缓点,刚才那个太陡了”。
有人对着电脑屏幕,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信号数据,时不时喊一句“陈总,这个参数对不对?”
陈砚舟回头应了句“按秦小姐上次给的0.1mV灵敏度来”,又转回来对着镜头,手里拿着个传感器:“有官方监督,我更放心了!实验室的校准仪已经调试好了。”
“秦小姐,你今天过来就能测灵敏度,保证误差在0.01mV以内,小宇轻微动一下都能捕捉到信号,昨天我们试了,连手指轻轻颤一下都有反应。”
“我也来帮忙!”“机械师阿杰”的弹幕跳出来,还附了张工具箱的照片——箱子里摆着螺丝刀、万用表、剥线钳,还有几个拆下来的传感器零件,零件上都贴了小标签,写着“测试用-1”“测试用-2”。
“我会修传感器,样品要是有问题,我能当场调试,不用等工厂返修,省时间!昨天还跟我徒弟说,要是忙不过来,让他也过来搭把手,他也会修点简单的,还能帮着搬东西,你们实验室的设备沉。”
“康复师小周”也跟着说,还附了张硅胶样品的照片——照片里有好几块不同颜色的硅胶,标着“软度1-5”:“我明天早上8点就去实验室,帮着测贴合度。”
“小孩的手小,传感器要贴得紧点才抓得到信号,我带了小号的固定带,不会勒着;老人皮肤薄,得选软度5的硅胶,就是照片里最浅的那块,上次给个八十七岁的爷爷用,他说不硌得慌。”
“对了,我还带了肌电信号记录表,到时候能直接填数据,不用再重新画表。”
秦翡把传感器从手臂上揭下来,小心地放进盒子里,盖好盖子,又在盒子上贴了个小标签:“测试用-秦翡”:“那明天上午9点实验室见?我们一起把样品调好,早点给小宇他们送过去。”
“小宇妈妈昨天还发私信,说小宇把奥特曼放在枕头边,天天抱着等手套。”
小陈赶紧接话,手里的早餐清单又多了两行,还加了备注:“我明天8点就到,给你们带早餐。小周要的全麦三明治不加酱,切小块,方便他一边测数据一边吃;阿杰爱吃的火腿三明治,选瘦的,加杯热牛奶。”
“再买几杯热豆浆,实验室里有点凉,早上喝着暖和。对了,我还记着要给小宇妈妈发手套尺寸表,提醒陈总带校准仪说明书,别到时候找不到。”
李科长看着镜头,笑着补充,手指把文件理了理,别好回形针:“我们也派个工作人员过去,姓刘,是我们监督小组的。”
“他会跟着记录测试数据,比如传感器的灵敏度、手套的贴合度、不同人群的适配时间,后续公示的时候能用得上,也能帮着协调点小事。”
“大家一起努力,早点让更多人用上手套,让他们能抓住自己想抓的东西,不管是奥特曼,还是报纸,或是孩子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