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太后的雷霆震怒,面对重臣的忧心忡忡,赵顼却毫无惧色!他挺直脊梁,目光如炬,迎向太后那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眼眸!声音沉稳如磐石,却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倔强:
“皇祖母息怒! 孙儿, 非断根基! 非毁功德! ”
“乃为天下,正本清源! 护持正法! ”
他踏前一步,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敢问皇祖母! 天下僧尼五十万! 其中真为修行者有几何?! 多为避税逃役、藏匿奸宄、兼并田产之徒! 此等败类 岂是佛门弟子?! 乃国之蛀虫! ”
“寺观田产已占民田十五之一! 大宋又有多少百姓 因失地而流离?!又有多少赋税因免赋而流失?! 此等规模岂是护法功德?! 乃…… 蠹国! ”
“岁耗国帑三百万贯! 可养精兵十万! 可筑坚城十座! 可活流民百万!如今国库亏空高达一千多万贯,发不起军饷,救不了百姓,修葺不了河道?如今却养此等蠹虫! 这岂是朝廷之福?! 乃是 祸国之源! ”
他目光扫过滚落一地的菩提子,声音带着一丝沉痛:
“皇祖母虔心向佛! 孙儿 深敬之! 然 真佛,大道在经卷! 在慈悲! 在度化众生! ”
“非在金碧殿宇! 非在万亩良田! 更非在数十万不事生产之蠹众! ”
“护法,当护正法! 当护,能弘法利生之真僧! 而非那 藏污纳垢之伪庙! ”
他再次捧起那方“户部度牒”铜印,声音斩钉截铁:
“孙儿…… 请皇祖母! 亲定十方丛林! 赐护国金牒! 永续香火! 此方为真护法! 真功德! ”
“余者皆需入此牒! 受此制! ”
“取其财,发军饷! 安流民! 建海港! 富国强兵! ”
“这才是大功德! 大慈悲! 大护法! ”
赵顼这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将“护法”的真谛,提升到了“富国强兵、利国利民”的高度!更将矛头精准指向了“伪庙蠹众”,而非佛法本身!这……让暴怒中的曹太后,如同被扼住了咽喉,一时竟无言以对!她修长的手指颤抖着,浑浊的老眼中,怒火与挣扎激烈交锋!
就在这时,首相韩琦,这位历经三朝、深谙平衡之道的老臣,敏锐地捕捉到了转机!他猛地踏前一步,对着太后深深一揖,声音洪亮而恳切:
“太后! 殿下所言…… 字字珠玑! 振聋发聩! ”
“此策并非断佛门根基! 乃 护持正法! 去芜存菁! ”
“汰冗僧! 清污田! 非为灭佛! 乃为真佛光耀世间! 使正法 永续流传! ”
“更可集巨资! 补军饷! 安流民!筑海港! 断契丹之臂! 此乃真正护佑大宋江山社稷! 护佑大宋亿兆黎民! ”
“此策若成,显示太后母仪天下! 护法济世…… 之…… 无上功德! ”
韩琦这番话,巧妙地将“度牒改革”包装成了“护持正法”、“护佑江山”、“母仪天下”的“无上功德”!这……直击曹太后内心深处,作为太皇太后、作为护法信众的双重身份!
富弼、文彦博等人也瞬间会意,齐声附议:
“臣等附议!此乃……护法济世!富国强兵之良策!请太后圣裁!”
暖阁内,死寂再次降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曹太后那剧烈起伏的胸膛和剧烈挣扎的脸上。良久……良久……曹太后缓缓闭上双眼。一滴浑浊的老泪,无声地从她眼角滑落,滴落在滚落于地的菩提子上。她那颤抖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空荡荡的腕间——那里,曾有一串陪伴她数十年的佛珠。
她缓缓睁开眼。那眼中的雷霆怒火已然熄灭,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带着无尽疲惫与最终决断的苍凉。她目光缓缓扫过赵顼那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扫过那方冰冷的“户部度牒”铜印,最终悄然落在御案上那份摊开的、象征着大宋未来的《海州港筑造条陈》上。
她缓缓抬起手,内侍慌忙奉上朱笔。曹太后颤抖的手,颤抖着,却缓慢的……抓了那支朱笔!笔尖悬停在《度牒革新诏》末尾那方象征着最高权力的空白处,颤抖如风中残烛。那方空白,此刻却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指尖剧痛!那不仅仅是一个签名,更是亲手断佛门道教根基、毁数十年护法功德的滔天骂名!
她浑浊的老眼中,泪水在打转,喉头哽咽,那句
“此诏……哀家……”
卡在喉咙里,如同泣血的悲鸣,却怎么也吐不完整! 暖阁内,死寂如墓。众臣垂首,无人敢言。
太子赵顼玄袍玉立,双拳在袖中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眼中翻涌着滔天的怒火与一种近乎窒息的憋屈!他知道,这滔天骂名不该、也不能由祖母来背!更不能由自己这个储君来担!否则未来的路,将寸步难行!然而此刻父皇病危,这千钧重担又有谁来扛?!
就在这千钧一发、万籁俱寂之际——
“嗬……嗬嗬……”
一阵如同破旧风箱般、混杂着血沫的嘶哑喘息,猛地从御榻深处爆发出来!那声音,微弱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不甘! 愤怒! 还有帝王最后的威严! 众人骇然望去! 只见原本昏死过去、气息奄奄的英宗赵曙,此刻竟猛地睁开了双眼!
那双浑浊的眼眸,此刻竟爆发出骇人的、如同回光返照般的精光! 他蜡黄枯槁的脸庞,因极度的激动而扭曲变形!枯瘦如柴的手,死死抓住身下的锦褥,手背上青筋暴起,如同虬结的老树根!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混杂着血沫,用尽全身力气,嘶声低吼,每一个字都如同从齿缝间碾碎挤出,带着血与火的决绝:
“朕…… ”
“还…… 没…… 死! ”
“轰——!”
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所有人神魂剧颤! 两名内侍慌忙扑上前,死死架住英宗摇摇欲坠的枯槁身躯!英宗如同被注入最后一丝力量,猛地挣扎着,在内侍的搀扶下,竟……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玄色的龙袍,沾染着暗红的血渍,裹着他那形销骨立的身躯,如同风中残烛,却挺直了脊梁! 他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如同踩在刀尖上!扑向御案!枯槁染血的手,猛地伸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最后的霸道与决绝! 死死地攥住了曹太后手中那支悬停的朱笔!
“噗!”
墨汁混着他嘴角涌出的血沫,溅落在明黄的绢帛上!猩红刺目! 他浑浊的目光,死死盯住那方空白的诏书落款处!又猛地转向身旁那因震惊而僵立当场的少年太子赵顼!眼中,爆发出一种刻骨的护犊之情! 与玉石俱焚的担当! 他喉咙滚动,嘶哑的声音,如同金铁刮骨,清晰地砸在死寂的暖阁中:
“此诏…… ”
“由朕下! ”
“这骂名”
“朕来背!”
他消瘦的手猛地用力,几乎要将那朱笔捏碎!目光如电,刺向赵顼震惊的瞳孔,一字一顿,带着一种洞穿未来的帝王内心! 更有如山父爱!
“顼儿…… ”
“是朕的……儿!更是太子 ”
“太子…… 要贤! 要名! 更不能…… 沾…… 污名!”
轰——! 这已不再是托付!这是英宗要以帝王之尊!以垂死之躯!为儿子扛下所有骂名! 铺平所有道路!扫清所有障碍! 用他最后一点生命 为自己太子淬火开锋!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壮与震撼,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暖阁!韩琦老泪纵横!富弼掩面剧咳!文彦博、蔡襄等人,无不浑身剧震,热泪盈眶!曹太后更是如遭雷击,手中笔“啪嗒”落地!浑浊的老眼中,充满了震惊、痛惜、以及一丝被这如山父爱所震撼的深深动容! 英宗不再看任何人!他枯槁染血的手,抓起朱笔!那笔,仿佛重逾千钧!他浑浊的目光,死死锁定诏书末尾!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手腕颤抖着,却异常坚定地……落笔!
“准!”
“依议……速行!”
“敢有阻挠……抗命者…… ”
“斩!立!决!”
猩红的朱批,如同淋漓的鲜血,烙印在诏书之上!力透纸背!更烙印在……大宋帝国的命运转折点上!
“取……玉玺!取……空白……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