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的效率极高。总导演的指令迅速化为无声的行动。接下来的半天录制里,细微的变化悄然发生。
原本紧凑的转场时间被刻意拉长,美其名曰“更好地捕捉沿途风景”。提供的瓶装水边,总是悄无声息地多出几盒能量补充剂和独立包装的坚果小食,选择更多,且更偏向于健康稳定血糖的品类。随行的医疗车从原本一公里的待命距离,缩短到了三百米内一个不显眼的拐角。现场总是能“恰好”空出一个通风良好、安静不受打扰的角落,摆放着舒适的椅子和温水。
这些变化体贴入微,却又做得自然而然,仿佛本就是节目组精益求精、提升服务标准的体现。
刘亦菲粗线条些,只觉得节目组安排越发周到,偶尔还会夸两句。江瑾辰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不同寻常的“优待”。他目光扫过那些新增的能量补给,掠过不远处看似随意停靠的医疗车,再看向工作人员那比平时更加谨慎、甚至带点过度保护的眼神,心中已然明了。
他并未点破,甚至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接受得无比坦然。需要休息时,他会自然地走向那个预留的安静角落;提供的食物,他会挑选合适的食用;对于放慢的节奏,他也配合无误。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节目组用最高规格的尊重和专业,维护着他的隐私和体面。而他,则以绝对的冷静和配合,回应了这份无声的关怀。
**\\* \\* \\* \\* \\* \\***
在大理的最后一晚,节目组没有安排集体活动。夕阳将洱海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水天一色,壮美无比。
刘亦菲拉着江瑾辰到酒店外的湖边散步。晚风带着水汽,吹散了白日的燥热。她手里还拿着那个用两人扎染布拼成的抱枕套,虽然针脚歪斜,却让她爱不释手。
“没想到扎染这么有意思,”她踩着湖边的鹅卵石,声音轻快,“尤其是拆开的那一刻,像开盲盒,但又比盲盒更有把握,因为是你自己‘绑’进去的惊喜。”
江瑾辰走在她身侧,目光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嗯,可控的随机性。核心规律明确,但表现形式充满变量。”他再次用他的语言体系解读着她的感受。
刘亦菲早已习惯,笑着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她停下脚步,面对着他,夕阳给她整个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你这几天……感觉怎么样?累不累?”她问得随意,眼神里却带着不易察觉的仔细打量。
她或许没有节目组那么敏感,但与他朝夕相处,某些极其细微的变化——比如他偶尔较平时更久的沉默,或是某个瞬间极快地按压肋下的动作(她曾瞥见过一次,但以为只是无意识的小动作)——还是落入了她的眼中。只是她选择了一种更迂回的方式表达关心。
江瑾辰转回目光,看向她。夕阳的光线柔和了他惯常冷硬的轮廓。他能看到她眼底清晰的关切,那不同于节目组职业化的谨慎,是一种更私人、更贴近的担忧。
“很好。”他回答得简短,却肯定。他顿了顿,补充道,“这里的节奏,很合适。”
他没有否认任何事,也没有承认任何事,只是给出了一个积极的、关于整体状态的反馈。这是一个对她而言,足够安心的答案。
刘亦菲仔细看着他的眼睛,在那片深邃里,她没有看到隐瞒或勉强,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她于是笑了起来,重新挽住他的胳膊,继续沿着湖边往前走:“那就好!下次我们在家也试试扎染吧?买个染缸!”
江瑾辰:“……需要评估通风和排水系统。”他居然真的开始思考可行性。
刘亦菲笑出声,轻轻撞了一下他的肩膀:“逗你的啦!”
夕阳渐渐沉入苍山之后,天边的彩霞愈发绚烂。两人的身影在湖边被拉得很长,依偎在一起。
节目组的车悄无声息地跟在远处,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总导演坐在车里,看着监视器里那幅温馨的画面,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风波或许并未真正平息,但至少,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护住了这段旅程的平稳与体面。
洱海的余晖温柔地笼罩着一切,将所有的关怀、默契与未言明的担忧,都融化在这片辽阔的山水之间。
大理篇,即将在这片静谧的晚霞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