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张家坳后山的炼钢工地上已挤满了人。高大的水车立在小溪旁,木质叶片浸在水中,随着水流缓缓转动;旁边的反射炉通体呈灰褐色,耐火砖砌成的炉壁敦实厚重,炉顶的进料口像个张开的大嘴,正等着“吞噬”铁矿砂和焦炭;地面上,预处理好的铁矿砂堆成小山,乌黑的焦炭码在竹筐里,钢水包、搅拌棍等工具整齐排列——这是李铮团队耗时五天搭建的首座土法反射炉,今天,终于要迎来第一次点火试炼。
“都精神点!今天能不能炼出钢,就看咱们的了!”王磊穿着一件沾满炭灰的旧棉袄,手里拿着《初级炼钢法》图纸,正给炼钢小组的成员分配任务。他作为冶金助理,是这次炼钢的总指挥,脸上带着紧张,眼神却格外坚定。
“王组长放心!”王铁锤挥舞着手里的大锤,声音洪亮,“水车和鼓风装置我都检查三遍了,保证没问题!只要你一声令下,风箱准能把炉子里的火吹得旺旺的!”
李铮站在反射炉旁,目光扫过众人:王磊负责配料和炉温控制,王铁锤负责启动水车、调节鼓风,陈婉儿带着两名化工技师负责添加石灰石(除杂剂),吴天浩和徐小眼则在一旁待命,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兴奋的气息。
“开始进料!”王磊一声令下,两名工人立刻拿起铁锹,先往炉膛里铺了一层厚厚的焦炭——这是“底火”,要先把炉膛烧热。王铁锤见状,快步跑到水车旁,转动把手启动机关,水车叶片立刻加快转速,“吱呀吱呀”的声响中,连接的风箱开始前后伸缩,一股强劲的气流通过管道送进反射炉。
炉膛里的焦炭渐渐被吹燃,先是冒出缕缕青烟,接着泛起橘红色的火苗。王磊趴在炉口,眯着眼睛观察火色,时不时用一根长长的柴火棍伸进炉内,取出一点焦炭查看燃烧情况:“火候不够!再加风!”
王铁锤立刻调整水车的传动装置,风箱的鼓风力度瞬间加大,炉膛里的火苗“呼”地一下窜高,颜色从橘红变成了深红。“好!现在加铁矿砂和石灰石!”王磊喊道。
陈婉儿立刻带领工人,按照图纸上的配比(铁矿砂40公斤、石灰石5公斤),将预处理好的铁矿砂和石灰石混合均匀,通过进料口慢慢倒入炉膛。随着原料加入,炉膛里的火苗猛地一沉,颜色又变回了橘红。
“继续鼓风!别让火灭了!”王磊急得大喊。王铁锤咬着牙,死死按住水车的调节杆,风箱“呼呼”地往炉里鼓风,额头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李铮也凑到炉口,看着炉膛里跳动的火苗,心里暗暗祈祷:一定要成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炉膛里的火苗终于再次变得旺盛,颜色从深红逐渐转为亮红,甚至隐隐透出一丝橙黄——这是炉温升高的迹象。王磊兴奋地大喊:“炉温快到1300c了!再加最后一批焦炭,准备出钢!”
工人立刻往进料口添加焦炭,王磊则拿着一根前端绑着黏土的长棍,伸进炉内搅拌——这是为了让铁矿砂和焦炭充分反应,去除杂质。搅拌棍刚伸进去,就被烧得通红,王磊咬着牙,快速搅动了几下,才赶紧抽出来,棍头上的黏土已经烤得发硬。
“出钢!”又过了半个时辰,王磊终于下达了指令。两名工人立刻用铁钩打开炉侧的出钢口,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出钢口。
可预想中通红的钢水并没有流出,只有一股黑色的废渣顺着出钢口缓缓淌出,落在地上的沙坑里,发出“滋滋”的声响,冷却后变成了一堆黑褐色的硬块。
“怎么会这样?”王铁锤愣在原地,手里的调节杆都忘了放下。陈婉儿也皱起眉头,小声说:“铁矿砂预处理得没问题啊,怎么会炼出废渣?”
众人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刚才的兴奋劲儿一扫而空。王磊蹲在废渣旁,用锤子敲开一块,里面全是松散的杂质,根本没有一点钢的样子。他拿起一块废渣,又看了看《初级炼钢法》图纸,眉头紧锁,嘴里喃喃自语:“炉温不够?还是配比错了?”
李铮走过去,拍了拍王磊的肩膀:“别灰心,第一次炼钢,失败很正常。咱们一起分析原因,肯定能找到问题所在。”
吴天浩也蹲下来,拿起一块废渣仔细查看,又回忆起刚才炼钢的过程:“我刚才注意到,炉膛里的火苗最高只到橙黄色,按图纸说,炼出合格钢需要1500c,火苗得是亮白色才行。我觉得问题出在炉温和焦炭配比上。”
“没错!”王磊眼睛一亮,立刻翻出图纸,“图纸上写着,焦炭与铁矿砂的配比应该是1:3,咱们刚才用的是1:4,焦炭太少了,燃烧产生的热量不够,炉温没达到1500c,铁矿砂没能完全熔化,所以才炼出了废渣!”
“还有鼓风装置!”王铁锤也反应过来,“刚才鼓风的时候,风箱偶尔会卡顿,风力不稳定,也影响了焦炭的燃烧效率。我可以给风箱加一个备用活塞,再调整水车叶片的角度,让风力更强劲、更稳定!”
找到问题根源,众人的情绪又重新振奋起来。李铮笑着说:“既然找到了问题,咱们就针对性改进!王磊,你重新计算焦炭和铁矿砂的配比;王铁锤,你负责改进鼓风装置;陈婉儿,你再检查一下铁矿砂的预处理情况,确保没有杂质。咱们明天再试一次,一定要炼出合格的钢!”
“好!”大家齐声应道,刚才的失落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的斗志。
接下来的一天,炼钢小组忙得热火朝天。王磊反复计算配比,最终确定焦炭与铁矿砂按1:3混合;王铁锤带领工人给风箱加装了一个备用活塞,又调整了水车叶片的角度,让鼓风力度提升了三成;陈婉儿则带领工人,将铁矿砂重新筛选了一遍,去除了最后一点细微杂质。
傍晚时分,改进工作全部完成。王磊站在反射炉前,看着调整后的装置,信心满满地说:“李主任,明天咱们肯定能炼出钢!”
李铮点点头,看着眼前的反射炉,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第一次失败只是成功路上的小插曲,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不断改进,就一定能攻克炼钢这个难关。夕阳洒在炼钢工地上,给反射炉、水车都镀上了一层金色,仿佛在预示着明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