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太行山脉,树叶早已落尽,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李铮正和王磊在炼钢工地查看炉温,突然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背着竹筐,踩着碎石路匆匆走来——是根据地的老矿工石根叔。石根叔年过六旬,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双手因为常年采矿布满老茧,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有经验的矿工。
“石根叔,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来了?”李铮连忙迎上去,接过他背上的竹筐,里面装着几块黑褐色的石头和几块暗红色的矿石。
石根叔喘着粗气,喝了一口李铮递来的热水,激动地说:“李主任,好消息!我在深山里发现宝贝了!”他从竹筐里拿出一块黑褐色的石头,放在地上用锤子敲了敲,石头裂开,里面露出乌黑发亮的煤层,“你看这石头,一敲就碎,还能点燃——是煤矿!还有这个!”他又拿起一块暗红色的矿石,“这是铁矿砂,我用舌头舔了舔,发涩,肯定是好矿!”
李铮眼睛一亮,立刻把王磊叫过来。王磊接过煤矿和铁矿砂,仔细查看:煤矿质地疏松,燃烧后灰烬很少,是优质的烟煤;铁矿砂呈暗红色,用磁铁一吸,能牢牢吸住,说明含铁量不低。“石根叔,您在哪儿发现的?”王磊急切地问道,声音都有些颤抖——炼钢最缺的就是燃料和铁矿,要是真能找到煤矿和铁矿脉,炼钢的原料瓶颈就能彻底解决!
石根叔用手指了指西北方向的深山:“就在黑风岭后面的山谷里,那里有一片裸露的煤层,还有一条铁矿脉,顺着山体延伸,看样子储量不小!我昨天去采药,无意间发现的,今天一早就来报信了!”
“太好了!”李铮激动地拍着石根叔的肩膀,“石根叔,您立大功了!您现在就带我们去看看!”
当天下午,李铮带着王磊、王铁锤、两名炼钢工人,跟着石根叔往黑风岭方向出发。黑风岭山势陡峭,山路崎岖,地上结着薄冰,走起来格外费力。石根叔虽然年纪大,但常年在山里行走,脚步稳健,时不时停下来给众人指路:“小心脚下,这里的石头滑!”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终于抵达石根叔说的山谷。山谷两侧的山体上,果然裸露着一片黑褐色的煤层,像一条黑色的腰带缠绕在山壁上;旁边的岩石缝隙里,嵌着不少暗红色的铁矿砂,阳光一照,泛着金属光泽。
“王磊,快检测一下!”李铮催促道。王磊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先从煤层上敲下一小块煤,放在火折子上点燃——煤块很快燃烧起来,火焰呈蓝色,燃烧充分,没有浓烟。他又取了一些铁矿砂,用锤子砸成粉末,放在瓷碗里加水搅拌,沉淀后,碗底留下一层暗红色的铁粉,含量至少在30%以上。
“李主任,是优质烟煤!燃烧值高,正好能当炼钢的燃料!”王磊拿着燃烧后的煤渣,兴奋地说,“这铁矿砂虽然是低品位矿,但储量大,经过预处理后,完全能满足炼钢需求!”
王铁锤也凑到煤层旁,用手摸了摸煤层的厚度:“这煤层至少有半米厚,顺着山壁延伸,看样子能采个三五年!”
李铮站在山谷里,看着眼前的煤矿和铁矿脉,心里像揣着一团火,滚烫滚烫的。之前炼钢用的煤炭都是从几十里外的镇上购买,不仅价格贵,还经常因为日军封锁运不进来;铁矿砂更是靠战士们漫山遍野地找,产量极不稳定。现在好了,有了这处煤矿和铁矿脉,炼钢的燃料和原料都有了保障,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石根叔,您真是我们的福星!”李铮紧紧握着石根叔的手,真诚地说,“您对这一带的矿脉熟悉,我想请您担任采矿队的队长,带领大家采矿,您愿意吗?”
石根叔眼睛一亮,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愿意!当然愿意!我挖了一辈子矿,就想为抗战出点力!只要能多炼出钢,多造武器打鬼子,让我干什么都行!”
“好!”李铮当场拍板,“现在就定下来:石根叔任采矿队队长,负责煤矿和铁矿的开采;王磊,你安排人对矿脉进行详细勘探,画出简易的采矿图,确定开采范围和深度;王铁锤,你带领铁匠组,打造一批采矿工具,比如铁锹、镐头、矿灯(用煤油和玻璃制作)、矿车(木质);我回去后协调部队,派10名战士协助采矿,再从根据地招收20名青壮年,组成采矿队!”
接下来的几天,勘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王磊带领两名工人,每天钻进山谷,用地质锤敲敲打打,测量煤层和铁矿脉的厚度、延伸方向,最终画出了一张简易的采矿图:煤矿储量约5000吨,按每天开采500公斤计算,足够炼钢炉使用3年;铁矿脉长度约200米,宽度5-10米,每月能开采50吨铁矿砂,完全能满足炼钢需求。
王铁锤也很快打造出一批采矿工具:铁锹和镐头用优质工具钢制作,锋利耐用;矿灯是用玻璃瓶改造的,里面装着煤油,瓶口塞着棉芯,能照亮矿洞;木质矿车下面装着简易的木轮,能在轨道上滑动(轨道用原木制作),方便运输矿石。
采矿队的队员也很快招齐:10名战士身强力壮,负责开采和搬运;20名青壮年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村民,之前有过采矿经验,在石根叔的指导下,很快就能上手;石根叔则每天在矿场来回巡查,指导大家安全采矿,防止矿洞坍塌。
开工那天,石根叔带领采矿队在矿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工仪式。他点燃一挂鞭炮(根据地自制的土鞭炮),对着矿脉鞠了一躬,大声说:“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今天咱们要用来打鬼子!大家加油干,多采矿,多炼钢,早一天把鬼子赶出中国!”
“加油干!打鬼子!”采矿队员们齐声呐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他们拿起铁锹、镐头,开始在煤层和铁矿脉上开采。铁锹挥舞,镐头起落,乌黑的煤炭和暗红色的铁矿砂源源不断地被挖出来,装上木质矿车,运往山下的临时堆场。
李铮站在矿场旁,看着忙碌的采矿队员,心里充满了欣慰。石根叔发现的煤矿和铁矿脉,不仅彻底解决了炼钢的原料和燃料瓶颈,更让军工车间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他知道,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接下来他们就能扩大炼钢规模,生产更多的武器,为抗战胜利注入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