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叶青彦将驴车牵出来,今天由他赶车去方家村。
其他人都忙,叶青宇三兄弟还要上学,就由老太太和叶刘氏、叶青萝、叶铭去看月母子。
今天老太太带上了一只下蛋鸡,还有早就做好的一件虎头棉斗篷,不是叶青萝的那种新款,而是传统的连帽系带款,可以裹在孩子襁褓外头用。
叶林氏不去看月母子,她和叶刘氏一样,也做好了两身小衣裳,都是一身小夹袄、一身冬布做的单衣裤,开春就能穿。
叶青萝看她们都准备的细棉布做的衣裳,就裁了一块月白雪绸秋布,一块天青细绸冬布,都是她以前买的整匹布料,已经所剩不多了。
除了给孩子的东西,还给长辈们准备了一筐早上新做的红豆糕,都用油纸打包好了。
今天不只是去看月母子,按习俗小年前后要回娘家去辞年,只是今年方家添丁,辞年也提前在今天了。
老太太准备的辞年礼是六条腊肉、三条腊鱼。
祖外公祖外婆是跟着大舅爷爷过的,因而四条腊肉和两条腊鱼归他们,二舅爷爷家是两条腊肉、一条腊鱼。
今年叶家日子好过起来了才有这么多丰厚的年礼,往年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
另外叶刘氏还给月母子准备了一只老母鸡,这礼比大房要多,但方家人会明白原由。
叶青萝在方家村收绣品,可是二舅爷爷家提供了屋子,两个舅奶奶都管着那些绣花妇人的。
若无人管着,可不能保证那些人领了绣布绣线还拿了绣样,最后能不能将绣品卖给她了。
后来叶青萝临时加建成衣作坊,也是舅爷爷他们立刻去寻宅地、建宅子、招人手……
全都是方家人在忙,就连叶青枫都很少过去看进度,后面下雪了更是不过去了。
方家人都很不错,帮叶家都很尽心,叶青萝也愿意对他们好。
驴车出了村往方家村而去,车厢里是叶铭开心的笑声,还有老太太和叶刘氏的说话声。
叶青萝抱着叶铭并没有坐在长凳上。
而是事先抱了弟弟的一床旧被铺在车厢地板上,和叶铭坐在被子上,再将多出来的被子盖在身上,又暖和又安全。
不然叶铭年纪太小了,怕路上遇到颠簸情况导致孩子摔着磕着。
车厢里欢声笑语,叶青萝兴致来了还教小朋友有一句没一句地唱起了儿歌。
只有叶青彦在前头默默赶着车,支着耳朵听堂妹唱歌,也不禁莞尔地勾起了唇。
看来萝儿今天很开心呀。
也是,自那天在书局和顾公子商量投入京城生意之后,这么长时间以来,萝儿每天都在屋里写细纲换钱抵算本钱。
没日没夜,一天不歇。
好不容易完成了所有清单任务,又能出来走走当是散心,怎么会不高兴呢。
小姑娘再是沉得住气能长时间不出门,其实也是喜欢出来玩耍的。
而萝儿自回叶家以来,哪天不是忙着赚钱?
好不容易作坊顺利运转起来,家里也不愁吃喝不欠债了,病爹也在好起来了,她也能卸卸肩上担子才是。
驴车进了方家村,路上就有人笑着与叶青彦打招呼,叶青彦也一一喊人。
老太太听见也推开车窗往外看,笑着与村里人打招呼。
于是很快方家村里都知道,叶家的姑奶奶来看月母子了,嗯,是刚出生孩子的祖姑奶。
方家门前的积雪扫得很干净了,这两天村里来看月母子的多,来来往往的路上不好走可不行。
而叶家人的到来,还是让村里人小小地热闹了一下,方明祥昨天去叶家报喜带回了一箩筐礼,今天叶家人来看月母子,应该不会空手吧?
方明娟一早就在院子外头张望了,看到驴车过来立刻开心地喊了起来:“彦表哥来啦!”
她这一喊,方家就出来几人。
表伯娘在屋里给孩子换尿布,张雪刚把自己收拾干净正靠在炕头休息。
大舅奶奶正在厨房里给孙媳妇炖汤,祖外公祖外婆坐在火塘边上烤着火呢,听见孩子喊声顿时都笑了。
老人想起身出门,被大舅奶奶阻止了,笑道:“外头冷着呢,你们就别出去了,一会不就都进屋了嘛。”
祖外婆嗔道:“进屋也不是进厨房来呀,堂屋那边火盆烧好了没呀?”
大舅奶奶忙道:“正初烧着呢,等暖和了你们再过去吧,我先去看看。”
张雪一生娃,他们老方家就是五代同堂了,这得是泼天的福气,是积善有福人家。
自然,对下要精心照看刚出生的娃儿,对上也要细心照顾喜得玄孙的俩老,不能出半点差池。
今儿外头风大了些,虽说院子里的雪早让明祥明辉兄弟扫干净了,但还是不让俩老在外头行走。
在屋檐下行走都要有人跟着才行,就怕地面湿滑磕着碰着。
因而这几天大舅奶奶和表伯娘都在家里,之前要照顾孕妇和俩老,如今是照顾月母子和俩老,还挺忙的。
好在作坊收尾了,大舅爷爷不用每天跑工地去盯着了,家里也能多个人手。
大舅奶奶刚出厨房就看见大舅爷爷从堂屋出来了,二房的明杰跟在后头也往外跑。
院门口牵着驴车进院子的不是叶青彦是谁?
驴车牵进院子套在院角篱笆桩上,叶青彦放下踩凳,伸手先将早就按捺不住的叶铭抱下车,腾出手接过叶青萝递过来的叶铭的棉鞋。
车厢里铺了被子,他们在车厢里都脱了鞋,以免踩脏被子。
叶青萝迅速穿好棉鞋起身,将被子卷起来,娘和奶奶才得空走出车厢,下了驴车。
大家一阵高兴地寒暄。
等叶青萝也下驴车时,大舅奶奶有些诧异笑道:“萝丫头也来啦!听说你最近可忙了,也要注意歇歇,别累着了呀。”
“已经没那么忙啦,准备张罗过年呢。”叶青萝笑着回了一句,上前给大舅爷爷和大舅奶奶行礼。
叶青彦走到车厢后头搬箩筐,箩筐上头还有一只鸡笼,大舅爷爷见状连忙上前帮忙,诧异道:“怎么这么多?”
昨天一筐,今天还一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