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脊山的石崖顶像被撒了把金粉。玉米草顺着崖壁铺到顶,草叶间的糖霜映着日头,把孩子们的影子都染成甜丝丝的黄。星脊山的孩子牵着东崖的孩子往石崖上跑,脚下的玉米壳沙沙响,每踩一步就跳出颗糖珠,珠里滚出两个山的名字,像在给这条路盖印章。
扎玉米壳辫的小姑娘拉着小孙孙往石崖最高处跑,那里摆着个巨大的竹筛,筛里铺着层厚厚的糖霜,霜上用玉米须拼出“团圆”两个字。“这是我们攒了三个月的玉米糖霜,”她指着筛边堆着的玉米壳,“每个壳里都藏着句想对你们说的话,剥开尝尝就知道啦。”小孙孙捡起个圆鼓鼓的玉米壳,剥开时掉出颗桂花糖,糖上用赭石粉写着“你的小人铃很好听”,字刚触到舌尖就化了,甜得他舌尖发麻。
石崖顶的风里裹着两种香。东崖的桂花干铺在竹匾里,被风一吹就往玉米堆里钻;星脊山的玉米棒煮在铜锅里,水汽裹着玉米香往孩子们的布包里钻。街坊奶奶教星脊山的孩子用桂花拌糖霜,“撒在刚蒸好的玉米糕上,一口能尝到两个山的味。”孩子们的手忙不迭地拌,糖霜沾在袖口上,蹭到脸上,笑起来时嘴角都闪着光,像一群长了甜酒窝的小月亮。
苏一发现石崖边的玉米藤上,挂着东崖孩子们带来的星草绳。绳上系着的竹片刻着每个人的名字,片上的星草绒沾着桂花蜜,与玉米藤缠成个又一个结。“这是会记名字的绳,”她给每个结系上颗糖珠,“明年再看,珠里就能长出咱们今天的样子。”影族使者望着那些结,突然发现竹石对牌的另一半正嵌在石崖缝里,接缝处的蜜线缠着星草与玉米草,往天上织出个透明的穹顶,把所有的甜气都拢在里面。
日头爬到正头顶时,铜锅里的玉米糕“噗”地鼓起个小包。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里浮着个巨大的“甜”字,是玉米香与桂花蜜撞在一起凝成的。孩子们手拉手围着锅转圈,唱着东崖与星脊山混在一起的歌谣,歌词里满是糖珠、脚印和会结果的约定。小孙孙突然发现,自己布包里的竹片正往玉米糕上飘,片上的东崖轮廓与玉米糕里的星脊山纹路慢慢重合,像两张地图终于拼成了完整的画。
石崖下突然传来“簌簌”声。是双生花的根须顺着甜脚印长了上来,在崖底织成个厚厚的绿垫,垫上的糖珠映着石崖顶的热闹,珠里的每个孩子都举着半块糖——东崖的孩子举着玉米糖,星脊山的孩子举着桂花糖,拼在一起时,糖心渗出的蜜会连成条细细的线,把两张笑脸缠成个圆。
夕阳把石崖染成蜜糖色时,孩子们往竹篮里装带回的礼物。东崖的篮子里躺着裹着糖霜的玉米,星脊山的篮子里睡着沾着玉米香的桂花。小孙孙把玉米壳小人挂在石崖顶的老松树上,“让它替咱们守着糖霜路。”小人腰间的糖丝铃突然响得欢快,铃音里混着两个山的风声,像在说“咱们很快再见”。
下山时,孩子们发现石崖的每级台阶上都多了个糖印。是东崖与星脊山的孩子并排踩出来的,左半边沾着桂花,右半边裹着玉米屑,印泥里长出的星草与玉米草缠在一起,像在台阶上种满了会结果的约定。双生花的花瓣在暮色里轻轻合,瓣上的糖珠把今天的热闹都收了进去,珠里的最后一幅画,是两个孩子的脚印在石崖顶连成个圈,圈心长出颗一半黄一半绿的芽,芽尖顶着颗糖,糖上写着“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