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藤结出的双色果渐渐饱满时,东崖的晨雾里飘来玉米香。小孙孙踩着甜脚印往星脊山跑,发现去年的玉米壳灯笼被人挂在了藤架最高处,灯笼里的烛火比往年更旺,把“聚”字映在新结的糖珠上,珠里的两山间,竟长出座小小的石桥,桥栏爬满星草与玉米藤,藤叶交错处结着圆滚滚的糖铃。
扎玉米壳辫的孩子正蹲在桥那头系绳,手里的星草绳缠着玉米须,每系一个结就往绳上粘颗桂花糖。“这是计数绳。”她举起绳头给小孙孙看,绳上的结已经排了七颗糖,“一颗糖算一天,等糖铃响够七声,咱们就能在桥中间分新果啦。”话音刚落,最下头的糖铃突然晃了晃,滴下滴蜜,在桥板上晕出个小小的“1”。
街坊奶奶带着竹篮来送新晒的桂花,发现藤架下的甜脚印里,冒出丛丛双色花——花瓣一半是星草的青,一半是玉米叶的黄,花心都藏着颗迷你糖珠,珠里映着两个孩子分果的模样:你推我让间,果瓣掉在地上,立刻长出新的芽,芽尖缠着星草与玉米须,像要把这瞬间的甜,缠成解不开的圆。
苏一把新磨的糯米粉调成糊,往石桥的栏杆上抹。粉糊遇到空气就凝成糖霜,在栏上画出串连起来的圆,每个圆里都嵌着片桂花或玉米叶。影族使者路过时,见竹石对牌旁的根须已经织成了网,网眼里兜着颗最大的双色果,果身裂出道缝,露出里面的果仁——一半是桂花味的甜,一半是玉米味的香,拼在一起,正好是个圆满的“甜”字。
第三颗糖铃响时,小孙孙发现石桥的缝隙里冒出了新绿。星草与玉米藤顺着缝隙往上钻,把桥板的裂纹补成了花纹,花纹里藏着颗颗糖珠,珠里的两个孩子正并肩坐在藤架下,手里各举着半颗果,果核埋在土里,正悄悄发着芽。
果核发的芽顶破土层时,第五颗糖铃恰好叮咚作响。芽茎上沾着层细糖,左边冒出星草的圆叶,右边抽出玉米草的尖叶,叶片展开的瞬间,竟抖落出些赭石粉,在地上画出两个交握的小手印。
扎玉米壳辫的孩子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星脊山的玉米糖,糖块上用糖霜画着东崖的双生花。小孙孙也摸出竹篮里的桂花酥,酥饼边缘的糖纹缠着星草图案。两人把点心往一块拼,糖霜遇着酥饼的甜气,慢慢晕成个完整的圆,圆心里浮起粒新结的糖珠,珠里映着来年的春——藤架下的双色果挂满枝头,两个孩子正踮脚够最高处的那颗,影子在地上叠成了团暖融融的甜。
第七声铃响穿透晨雾时,石桥两头的藤叶突然往中间拢,像在给桥搭起道绿帘。帘间垂落的糖珠串晃悠悠的,把两山间的风都染成了甜的,吹得影族使者竹石对牌上的“甜”字愈发鲜亮,连带着地下的根须网都轻轻颤动,像在数着日子,等那圆满的甜再结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