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社区小院的菜棚里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薄荷和紫苏的幼苗顶着露珠,养心菜的嫩芽也从土里钻了出来。小安正蹲在菜畦边给幼苗间苗,“城乡种菜交流群”里突然热闹起来,苏晴发来一段视频,镜头里村里的“守护菜田”已经翻好土,村民们举着锄头,等着新一季的菜苗。
“小安姐,老支书说这周末请你们来村里开‘菜苗课堂’,教教大家怎么育苗、分株!”苏晴的语音带着春的活力,后面跟着一连串村民点赞的表情。
周末一早,小安、李大爷和张医生带着育好的菜苗、育苗盘和肥料,坐上老吴的货车往村里赶。车还没到村口,就见路边插着彩色小旗,村民们牵着孩子,早早候在“守护菜田”的木牌下。“可算来了!”老支书迎上来,手里攥着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种植计划,“我们想跟着你们学科学种菜,以后菜苗长得壮,不管是自己用还是送社区,都更踏实!”
“菜苗课堂”就设在菜田边的空地上,李大爷先给大家演示育苗盘的用法:“先把营养土浇透,每个格子放两粒种子,盖土别超过一厘米,这样芽才冒得快!”他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身边的大婶摆盘,孩子们围在旁边,小手里捧着小铲子,学得有模有样。
小安则带着村民们给菜田分垄:“薄荷喜湿但怕涝,垄要起得高些;紫苏耐阴,种在菜田北边正好;养心菜长得密,间距得留够半尺,这样通风好,不容易生病。”王婶蹲在地里,跟着小安的动作画垄沟,时不时问两句:“要是遇上倒春寒,菜苗冻着了咋办?”
“这问题问得好!”张医生接过话头,从包里掏出一沓彩色手册,“这是《春季蔬菜护苗指南》,里面写了防霜冻的法子,比如晚上给菜苗盖塑料膜,白天掀开通风,还能撒点草木灰保暖。”他还特意指着手册上的图,教大家分辨菜苗的病虫害,“发现叶子上有蚜虫,用薄荷煮水喷洒,既环保又管用!”
老吴没闲着,帮着把带来的菜苗分到每户村民手里,还特意叮嘱:“要是菜苗不够,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拉着育苗盘过来,咱们一起育!”
晌午时分,菜苗都种进了土里,村民们挑着水桶给菜苗浇水,水珠落在嫩叶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老支书提议在菜田边搭个“育苗小棚”,以后村里自己育苗,既省成本,又能随时给社区送菜苗。大家一拍即合,男人们扛着竹竿搭架子,女人们缝补塑料膜,孩子们则在旁边帮忙递钉子,热闹得像过节。
临走时,村民们往货车上装了满满一筐刚挖的春笋和荠菜,苏晴拉着小安的手说:“等菜苗长大了,我们先摘一茬新鲜的,给社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让他们尝尝春天的味道!”
货车驶回社区时,夕阳正洒在小院的菜棚上。小安看着车斗里的春笋,又想起村里菜田边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都市归田园”就像这春风里的菜苗,在城乡之间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不仅结出了能救命的蔬菜,更结出了彼此帮扶的情谊。当城里的“菜苗课堂”走进乡村,当乡村的期盼化作地里的新绿,这片跨越城乡的田地上,生长的不仅是蓬勃的希望,更是藏在烟火气里最长久的守护——无论春秋冬夏,无论都市乡村,只要需要,那带着泥土清香的“守护”,总会准时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