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社区菜棚的竹架,小安就被一阵热闹的说话声吵醒。她揉着眼睛走到窗边,只见“菜药共享仓”门口围满了人,刘叔举着一叠写满字的纸,正和大家讨论着什么。
“小安丫头,你可算醒了!”刘叔看到她,立刻挥挥手,“我把《菜药食疗大全》初稿写好了,你快看看,咱们今天就试着做几款,送菜药时给村里的老人尝尝!”小安快步走过去,接过稿子一看,上面详细写着紫苏饼、山药养心粥、花椒生姜炖梨等十几种食疗方,每种都标注了食材用量和做法,还特别注明了适合的人群。
“刘叔,您写得太详细了!”小安忍不住称赞,“咱们今天就分工合作,先做紫苏饼和山药养心粥,正好给张大爷和村里的老人们送过去!”话音刚落,周阿姨就拎着面粉和新鲜紫苏叶走过来:“我早把材料备好了,紫苏叶是今早刚从菜棚摘的,新鲜着呢!”老吴也笑着说:“我去把货车收拾干净,等做好了直接装车!”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共享仓的空地上,临时搭起了灶台,周阿姨负责和面,把切碎的紫苏叶和少许盐拌进面团里,揉成光滑的面团后醒发;小安则和志愿者们一起处理养心菜,洗净切碎后和泡好的大米、山药块一起放进大锅里熬粥;刘叔在一旁指导,时不时提醒:“紫苏饼煎的时候火候要小,不然容易糊;养心粥要多熬会儿,让山药和大米的香味融在一起!”
菜棚里,张医生正带着几个村民采摘新鲜的花椒和生姜。“这些花椒要选颗粒饱满的,炖梨的时候放几颗,既能驱寒又能提味!”他一边摘一边说,“咱们多采些,一部分用来做食疗,一部分晒干了装成‘暖胃包’,城乡共享仓都备上!”
临近中午,紫苏饼的香气飘满了整个社区。金黄酥脆的饼子刚出锅,周阿姨就拿起一个递给小安:“你尝尝,是不是那个味儿!”小安咬了一口,紫苏的清香和面粉的麦香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咸味,好吃又暖胃。“太香了!村里的老人们肯定喜欢!”她笑着说。
此时,山药养心粥也熬好了,浓稠的粥里飘着养心菜的翠绿和山药的乳白,闻着就让人胃口大开。大家把紫苏饼装进保温箱,把粥盛进保温桶,搬上货车。老吴发动车子,小安拿着《菜药食疗大全》初稿,和周阿姨、刘叔一起往村里赶。
货车刚到村口,就看到苏晴带着几个村民在路边等候。“老远就闻到香味了!”苏晴笑着迎上来,“张大爷今早说想吃点带香味的东西,你们来得正好!”众人跟着她往张大爷家走,刚进屋就看到张大爷坐在椅子上,精神比前两天好了不少。
“大爷,尝尝我们做的紫苏饼和养心粥!”小安把保温箱打开,递过一个还带着热气的紫苏饼。张大爷咬了一口,眼睛一亮:“真香!比我年轻时吃的还好吃!”苏晴赶紧盛了碗养心粥,递到张大爷手里:“这粥里加了养心菜,能补气血,您多喝点!”
老支书和村里的几个老人也闻讯赶来,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着紫苏饼、喝着养心粥,一边听刘叔讲解《菜药食疗大全》。“这花椒生姜炖梨,适合咳嗽刚好的人,润肺又止咳;这紫苏饼能驱寒,冬天当点心吃正好!”刘叔指着初稿上的内容,一一说明,“我把做法写得简单,大家照着做就行,食材在菜药共享仓都能找到!”
老人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李奶奶笑着说:“我家院子里种了不少生姜,明天我就试着炖梨,给村里的孩子们尝尝!”王爷爷则说:“我会烙饼,等学会了紫苏饼的做法,每天烙些送到共享仓,让大家都能吃着!”
张医生趁着大家热闹,带着村里的赤脚医生和几个村民去了菜药共享仓,把新带来的花椒、生姜分类归位,又把“暖胃包”的配方写在纸上,贴在货架旁:“这‘暖胃包’用花椒、生姜、艾叶晒干制成,煮水喝能暖脾胃,大家要是觉得胃里凉,就来拿一包!”
当天下午,村里的妇女们跟着周阿姨学做紫苏饼。院子里,大家围着灶台,和面、拌馅、煎饼,忙得不亦乐乎。周阿姨手把手地教:“面团要揉到不粘手,煎的时候要勤翻面,这样饼子才会金黄酥脆!”苏晴学得最快,很快就煎出了一锅香喷喷的紫苏饼,分给大家品尝。
傍晚,小安收到苏晴发来的视频:村里的老人们坐在共享仓门口,手里拿着紫苏饼,聊着天;孩子们则围着灶台,等着刚出锅的紫苏饼;老支书和几个后生正在整理菜药共享仓的货架,把食疗食材和药包分区域摆放,还贴上了醒目的标签。
货车往回开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小安望着窗外的田野,心里满是温暖。这些不起眼的菜药,不仅能在危急时刻“救命”,还能化作餐桌上的美味,把城乡人的心意紧紧连在一起。“都市归田园”,就是这样把田园的馈赠融入生活的点滴,让每一个寒冷的冬日,都充满食物的香气和彼此的牵挂。
回到社区时,菜棚里的灯光已经亮起。志愿者们正在采摘新鲜的养心菜和紫苏叶,准备明天继续做食疗点心。小安走进“菜药共享仓”,把《菜药食疗大全》初稿贴在墙上,旁边还留出了空白:“等大家有新的食疗方,就写在这里,咱们一起把它补得更全!”
月光洒在共享仓的货架上,那些装满菜药的袋子、贴着标签的食疗食材,都在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小安知道,这个冬天,因为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菜药,因为这份跨越城乡的互助与分享,一定会格外温馨。而“都市归田园”的故事,也会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里,继续温暖地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