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清晨,鞭炮声还在零星响起,小安刚把养心菜年糕蒸上,手机就急促地振动起来。来电显示是李姐,隔壁小区的居委会主任,声音里带着焦急:“小安!不好了,我们小区陈大爷突然喘不上气,他有老慢支,家里的药吃完了,雪后路滑,救护车还得等会儿,你那儿有紫苏叶和陈皮吗?”
小安心里一紧,老慢支急性发作可耽误不得。她立刻掀开蒸笼,抓过外套冲向共享仓——昨天刚补充的紫苏叶还带着新鲜的香气,陈皮装在周阿姨缝的红福袋里,她又顺手拿了晒干的薄荷和金银花,一股脑塞进保温袋。“我马上到!”挂了电话,她正想叫老吴,就看见窗外老吴的三轮车已经停在门口,车座上还放着刚热好的姜茶。
“听你手机响得急,肯定是要去救急!”老吴搓着手哈气,“车暖好了,快上车!”两人钻进车里,小安一边给李姐发语音确认地址,一边回想张医生说的应急方法:紫苏叶理气散寒,陈皮化痰止咳,正好对症老慢支的急性咳嗽气喘。
车轮碾过残留的雪水,很快到了隔壁小区。李姐和陈大爷的儿子早已在楼下等候,脸色都绷得紧紧的。“爸刚才咳得厉害,现在连话都说不出了!”陈大爷的儿子声音发颤,引着两人往楼上跑。
推开房门,一股浓重的咳喘声扑面而来。陈大爷躺在床上,嘴唇有些发紫,胸口剧烈起伏。小安立刻掏出紫苏叶和陈皮,对李姐说:“快烧壶热水,把紫苏叶撕成小块,和陈皮一起泡,水温别太烫,泡五分钟就能喝!”她自己则拿起薄荷,揉碎了放在陈大爷的枕头边:“薄荷的气味能通鼻窍,让他呼吸顺畅点。”
陈大爷的儿媳赶紧去煮水,小安坐在床边,轻轻帮陈大爷调整姿势,让他半靠在枕头上:“大爷别紧张,喝了药就会好点。”陈大爷艰难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依赖。
五分钟后,紫苏陈皮水端了上来。小安小心地扶起陈大爷,用勺子一点点喂给他。温热的茶水带着紫苏的清香和陈皮的微甜,陈大爷喝了几口,剧烈的咳嗽渐渐缓和下来,胸口的起伏也平稳了些。“舒服……舒服点了……”他终于能说出话,声音虽然虚弱,却让在场的人都松了口气。
这时,救护车的鸣笛声从楼下传来。医生检查后说:“幸好及时用了理气化痰的法子,缓解了气道痉挛,再晚一会儿就危险了!你们这菜药应急真管用,关键时刻能救命!”陈大爷的儿子握着小安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鞠躬:“太谢谢你了,小安同志,这大过年的,真是救了我爸一命!”
小安笑着摆手:“都是应该的,快跟着医生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安心过年。”送走救护车,李姐拉着小安的手,非要留她吃早饭:“刚蒸好的包子,还有你送的养心菜年糕,吃点再走!”
餐桌上,李姐指着窗台摆着的菜药福袋说:“自从建了菜药共享仓,我们小区的居民都安心多了,过年期间不少人来拿菜药防感冒、解油腻,都说这是最实用的年货。”小安喝着温热的姜茶,看着窗外挂着的菜药灯笼,心里满是暖意。
返程时,老吴笑着说:“这大年初二就救了个人,咱们的菜药真是过年期间的‘守护神’!”小安点点头,忽然想起张医生昨天说的话:“菜药虽小,却是城乡互助的桥。”此刻才真正明白,从冬夜急诊到新春救援,这些从田园里来的菜药,不仅在危急时刻撑起健康防线,更让都市里的邻里情,在一次次互助中变得格外深厚。
回到社区,小安第一时间给共享仓补充了紫苏叶和陈皮,又在《菜药应急清单》上添了“老慢支急性发作:紫苏叶+陈皮泡水饮用”的条目。刚贴好,就看见虎子和村里的孩子们拎着篮子跑来,里面装着新鲜的养心菜和金银花:“小安姐,张医生说过年应急用菜药多,让我们送点来!”
小安接过篮子,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心里暖暖的。她把刚蒸好的养心菜年糕分给孩子们,笑着说:“谢谢你们,这年糕就当是给你们的压岁钱啦!”孩子们捧着年糕,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阳光透过共享仓的玻璃窗,洒在架子上的菜药福袋和新鲜菜药上,泛着温暖的光泽。小安想起书名《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原来“救命”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藏在每一次及时的奔赴、每一片菜叶的关怀里,是让田园的守护,在都市的烟火气中,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这个新春,因为这些菜药,因为这份互助,变得格外安心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