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苗计划”启动不过一周,菜药园旁的小凉棚就搭好了。几根原木架起的顶梁上盖着茅草,棚下摆着从居民家借来的旧木桌,桌角放着老中医们整理好的《家庭常用药草手册》,封面上还贴着孩子们画的药草图案。
开课这天,小凉棚里挤满了人。前排坐着戴老花镜的爷爷奶奶,后排是抱着笔记本的年轻人,乐乐和几个孩子搬着小凳子,挤在最前面。第一位讲课的是退休中医李爷爷,他手里攥着一把晒干的薄荷,刚一开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薄荷看着普通,用处可不小。”李爷爷把薄荷分给大家传阅,“夏天煮水喝能解暑,叶子捣烂敷在蚊虫叮咬的地方能止痒,就连感冒初期鼻塞,闻闻薄荷味都能舒服点。”他边说边从布袋里掏出新鲜薄荷苗,“今天咱们不仅讲知识,还教大家移栽,记住,薄荷喜湿但怕涝,土壤要松,浇水别浇太多。”
小安和几位居民早已提前翻好了地块,李爷爷手把手教大家挖苗、分株,乐乐学得格外认真,小心翼翼地把薄荷苗放进坑里,还按照李爷爷说的,在根部埋了一层腐熟的菜叶当肥料。“小安姐,我这棵能活吗?”乐乐捧着刚栽好的薄荷,眼里满是期待。“肯定能,”小安帮他压实土壤,“你用心照顾它,夏天就能摘叶子泡水喝了。”
讲课间隙,住在3号楼的张阿姨突然举手:“李爷爷,我家孩子总爱起湿疹,之前听人说艾草煮水洗澡有用,是真的吗?”李爷爷点点头,从手册里翻出一页:“艾草性温,煮水洗澡能祛湿止痒,但得注意水温,别太烫,过敏体质的孩子得先试一点。”他还特意叮嘱,新鲜艾草要晒干储存,用的时候剪碎煮水,效果更好。
正说着,希望小学的校长发来视频连线请求。镜头里,孩子们围着校园里的“小药园”,校长举着手机展示刚冒芽的艾草:“李爷爷好!小安姐好!我们种的艾草发芽了,您看看长得对不对?”李爷爷凑到屏幕前,仔细看了看:“长得不错,记得多通风,别让土壤积水。”孩子们在镜头里齐声喊:“谢谢李爷爷!我们会好好照顾它的!”
视频挂断后,小凉棚里响起一阵笑声。李爷爷喝了口蒲公英茶,感慨道:“这些老辈传下来的药草,以前是救命的宝贝,现在成了邻里互助的纽带,还能让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学,这就是传承啊。”
下午的实践课上,居民们分成几组,有的移栽薄荷,有的整理桔梗根,有的给生姜培土。老周叔扛着锄头,在“儿童实践区”帮孩子们翻土,还教他们辨认杂草:“这是狗尾草,别跟药草苗弄混了,除草的时候要小心,别伤了苗的根。”
夕阳西下时,小凉棚里的木桌上摆满了大家的“成果”——装着薄荷苗的小盆、分类好的药草干、写满笔记的手册。乐乐捧着自己栽的薄荷,蹦蹦跳跳地回家,还不忘回头喊:“小安姐,明天我还来浇水!”
小安收拾东西时,发现桌角放着一个信封,里面是几张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纸条:“谢谢你们的药草和课堂,这点钱给孩子们买种子,落款是‘5号楼赵叔’。”她心里一暖,把信封交给王姐:“咱们用这笔钱买些花种,种在菜药园周围,既好看,还能吸引蜜蜂传粉。”
晚风掠过小凉棚,带着薄荷的清香。小安看着菜药园里一排排整齐的药草苗,想着课堂上大家认真的模样,还有视频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忽然明白,这些不起眼的药草,早已把社区的邻里、远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而这堂充满老智慧的药草课,不过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温暖的故事,要在这片园子里慢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