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的“救命菜笔记”还摊在木屋的木桌上,笔尖沾着的墨还没干透,社区门口就传来了快递员的喊声。她攥着刚写完字的笔跑出去,看到快递车上放着个鼓鼓囊囊的麻布包,上面贴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小虎歪歪扭扭的字迹:“乐乐,野栗子晒得很干,煮年糕肯定甜!”
拆开麻布包的瞬间,带着山野气息的栗子香就飘了出来。饱满的野栗子裹着浅褐色的壳,有的还带着细碎的松针,乐乐挑了个最大的,凑到耳边轻轻晃了晃,能听到里面果仁滚动的轻响。“小虎的栗子到啦!我们可以做栗子年糕了!”她举着栗子往木屋跑,声音把正在收拾餐具的陈奶奶和张阿姨都引了出来。
陈奶奶接过栗子,翻来覆去地看:“这可是正经的山栗子,比市场上买的甜多了,得先泡一泡,把壳剥了才能用。”张阿姨则立刻去翻石臼:“昨天捶年糕的石臼还没洗,正好接着用,这次咱们做两种口味——栗子红糖年糕和栗子咸肉年糕,让大家尝尝鲜!”
消息传得飞快,没过多久,林爷爷就拎着个竹篮来了,里面是刚从菜药园里挖的胡萝卜和青菜:“煮年糕的时候加些蔬菜,解腻又营养,我还晒了点干香菇,泡软了切碎拌进咸年糕里,香味能飘出三条街!”小安则在灶台上支起了新的蒸笼,把泡好的糯米倒进大盆,又加了些新磨的大米粉:“这次糯米和大米粉按七比三的比例来,加了栗子会更软糯,不容易散。”
乐乐蹲在木盆边,跟着陈奶奶剥栗子壳。热水泡过的栗子壳很好剥,露出里面金黄的果仁,她把剥好的栗子放进碗里,时不时偷偷捏起一颗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引得旁边的小朋友们都围着她要“试吃”。“要留着做年糕呀!”陈奶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却还是挑了几颗小的分给孩子们,“少吃点,等会儿让你们吃够栗子年糕!”
下午的时候,木屋里又热闹起来。蒸熟的糯米和大米粉混合着热气倒进石臼,张阿姨先捶了几下,让米团变得柔软,再把剥好的栗子仁掰成小块,均匀地撒进石臼里。“捶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把栗子捶碎了,要让栗子嵌在年糕里,吃的时候才有嚼头!”她一边说,一边教乐乐和小朋友们扶着石臼边缘翻米团。
乐乐踮着脚,小手紧紧抓着石臼边,看着栗子仁一点点嵌进米团里,金黄的栗子和雪白的年糕团相映成趣,忍不住感叹:“这年糕看起来就好吃!小虎要是在这儿,肯定会抢着捶!”小安拿着手机录下这一幕,笑着说:“等会儿发给小虎,让他看看我们的栗子年糕,馋馋他!”
捶好的年糕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和红糖、红枣一起放进蒸笼,蒸好后切成小块,裹上一层椰蓉,甜香里带着栗子的醇厚;另一部分则和切碎的咸肉、干香菇、胡萝卜丁一起炒,咸香扑鼻,每一口都能吃到栗子的颗粒感。居民们围坐在炭火旁,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年糕,脸上满是满足。
乐乐咬了一口栗子红糖年糕,栗子的甜和红糖的香在嘴里融合,她赶紧掏出“救命菜笔记”,在年糕的图案旁边又画了一颗栗子,旁边写着:“小虎的栗子好甜,栗子年糕比上次的更好吃!还要给小虎寄炒年糕!”
这时,小安的手机响了,是小虎打来的视频电话。镜头里,小虎正和山里的小伙伴们围着炭火,手里拿着乐乐寄过去的晒干的枸杞荞麦年糕:“乐乐!你们寄的年糕我们蒸着吃了,可好吃了!山里的野柿子熟了,我摘了好多,晒干了给你们寄过去,做柿子年糕怎么样?”
乐乐眼睛一亮,举着手里的栗子年糕凑到镜头前:“好呀好呀!我们刚做好栗子年糕,等你的柿子干来了,我们就做柿子年糕!”挂了电话,大家都笑着说:“这下好了,从冬天到春天,咱们的年糕宴就没断过,都是跨山跨水的好味道!”
暮色渐浓时,乐乐和小朋友们把剩下的栗子年糕切成薄片,和上次的枸杞荞麦年糕一起晒在屋檐下。两串年糕在晚风中轻轻晃动,一串雪白里透着枸杞的红,一串金黄里嵌着栗子的棕,像是在菜药园的屋檐下,挂起了一串冬天的甜。
小安看着这一幕,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发了条朋友圈:“冬藏的不仅是年糕,还有跨山而来的约定。”配图里,屋檐下的年糕串、炭火旁的笑脸,还有乐乐手里写满字的“救命菜笔记”,都被夕阳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成了这个冬天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