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菜畦里的泥土就透着股醒过来的劲儿——乐乐蹲在塑料布旁,手指刚碰到湿润的土,就看见旁边的竹林里冒出几支嫩笋尖,裹着褐色的笋衣,顶着点新绿,像刚睡醒的小娃娃。
“春笋冒头咯!”乐乐刚喊出声,院门外就传来小虎的声音。转头一看,他正扛着竹筐跑过来,筐里躺着几支比拳头还粗的春笋,沾着新鲜的泥土:“早上跟奶奶去后山,看见竹林里冒了一片,特意挑了最嫩的,正好做春笋腊肉年糕!”
两人刚要挖菜畦边的春笋,李爷爷就提着小铲子来了,还带着个竹篮:“挖春笋得留着根,别伤了竹鞭,明年才能再长。”他边说边示范,铲子贴着笋边轻轻挖下去,没一会儿就把一支春笋完整挖了出来,“你看,这样挖出来的春笋没断茬,吃着更嫩。”
小安也凑过来,拿着小铲子在旁边比划,却不小心碰掉了笋尖上的嫩叶,急得直跺脚。乐乐笑着把自己挖的小春笋递给他:“这个给你,咱们做小春笋年糕,迷你版的更可爱。”
回到家时,陈奶奶已经把腊肉拿出来化冻了,王爷爷也提着陶罐来了,里面是新腌的辣椒碎:“开春吃点辣开胃,加进春笋年糕里,鲜得能多扒两口饭!”山里奶奶则坐在廊下剥春笋,手指飞快地撕掉笋衣,露出雪白的笋肉,还时不时往嘴里塞一小块生笋:“鲜得很,不用炒都好吃!”
厨房很快飘起了香气。陈奶奶把春笋切成薄片,焯水去了涩味,和腊肉丁一起下锅翻炒,油脂裹着笋片的鲜,混着辣椒碎的辛香,引得小安围着灶台转。小虎则帮着揉面团,往糯米粉里加了些新磨的大米粉:“奶奶说加大米粉更爽口,配春笋刚好。”
第一笼春笋腊肉年糕刚蒸好,乐乐就切了块递给山里奶奶。老人家咬了口,春笋的脆嫩混着腊肉的咸香,辣椒碎的微辣在嘴里散开,忍不住点头:“比山里的春笋炖肉还香!”李爷爷也尝了一块,指着菜畦的方向笑:“等白菜再长大点,咱们做白菜春笋年糕,两种鲜混在一起,肯定更绝!”
下午,乐乐和小虎去菜畦里间白菜苗。阳光正好,白菜苗的叶子绿油油的,间下来的壮苗被他们移栽到旁边的空地里,李爷爷说要等这些白菜长成包心的,冬天做酸菜年糕。“对了,咱们之前说开春种糯米,现在正好育苗。”小虎突然想起之前的约定,从包里掏出一小包糯米种,“这是奶奶留的老品种糯米,煮出来特别糯。”
两人在菜畦边辟出一小块地,翻土、撒种、盖薄膜,动作麻利得很。王爷爷路过看见,特意回家拿了袋腐熟的鸡粪过来:“给糯米苗施点肥,长得壮实,秋天收的糯米才饱满。”
傍晚,乐乐坐在桌前翻“救命菜笔记”,在之前的约定旁边画了支春笋和一片糯米苗,写下:“春笋+腊肉+辣椒碎=春笋腊肉年糕,鲜辣爽口;约定——秋天收新糯米,做新米年糕;冬天用白菜做酸菜年糕。”
小虎凑过来看,掏出手机发了张糯米苗的照片给山里奶奶,很快收到回复:“等夏天,山里的野杨梅熟了,摘些晒成干,做杨梅年糕!”乐乐看着消息,转头看向菜畦——夕阳下,糯米苗的薄膜泛着光,春笋立在竹林边,微风里满是春天的味道,那些藏在季节里的约定,正像这菜畦里的庄稼一样,慢慢长出新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