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的清晨,村里的鞭炮声零星响起。乐乐刚推开院门,就看见小虎扛着个大竹筐跑过来,筐里装着晒干的柿饼、剥好的核桃仁,还有用红绳串起的红枣,“镇上开始赶年集了,陈奶奶让我们把这些带去,换点新米和红纸!”
王爷爷早已在院门口等着,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是刚从菜畦里拔的白菜,绿油油的菜帮裹着白霜,“带几颗白菜去,换点红糖,做年糕的时候用。”陈奶奶也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叠好的粗布袋子,“再买点红纸,回来贴在蒸笼上,过年蒸年糕才喜庆。”
赶年集的路上,年味越来越浓。街边的摊位上摆满了年货,红通通的对联、金闪闪的福字,还有炸得金黄的麻花、裹着糖霜的花生,空气中飘着糖香和肉香。乐乐和小虎挤在人群里,先找摊位换了新米,米粒饱满,透着淡淡的米香。接着又换了红糖和红纸,小虎还特意挑了张印着小老虎的红纸,“贴在蒸笼上,肯定好看!”
回到院子,大家立刻忙了起来。山里奶奶把新米倒进石磨,准备磨新的米粉,“过年的年糕要用新磨的粉,才够香。”王爷爷则和小虎一起贴红纸,把红纸剪成小方块,贴在蒸笼盖和竹筐上,瞬间添了几分喜庆。乐乐则负责洗红枣和桂圆,把泡好的红枣去核,和桂圆一起放进瓷盆,“过年要做个最大的红枣桂圆年糕!”
厨房里,陈奶奶已经烧好了热水,准备和米粉。她把新磨的米粉倒进大盆,加温水和红糖,揉成光滑的面团,再把红枣、桂圆和核桃碎均匀裹进去,揉成一个圆滚滚的大年糕胚,放进铺了粽叶的蒸笼里,“这个年糕要蒸两个时辰,蒸透了才够软糯。”
蒸年糕的时候,大家开始准备其他年货。王爷爷把腊肉和香肠挂在屋檐下,用红纸缠在绳上,风吹过时,肉香混着年味飘得很远。山里奶奶则教乐乐和小虎包糖包,用发好的面团裹上红糖和芝麻,捏成圆圆的包子,“过年吃糖包,日子甜甜蜜蜜。”小安也凑过来帮忙,虽然包的糖包歪歪扭扭,却裹了满满一勺糖,引得大家笑不停。
傍晚时分,大年糕终于蒸好。掀开蒸笼盖的瞬间,热气裹着甜香扑面而来,金黄的年糕上嵌着红枣和桂圆,贴着的红纸在热气中微微泛潮,透着喜庆。陈奶奶先切了一块递给王爷爷,“尝尝,过年的味道怎么样?”王爷爷咬了一口,米粉软糯,红糖的甜、红枣的香、核桃的脆在嘴里散开,连连点头:“好!这才是过年的年糕!”
乐乐掏出“救命菜笔记”,在最后一页画了个贴满红纸的蒸笼,旁边写着:“腊月廿三,赶年集、磨新粉、蒸大年糕,年味越来越浓;约定——除夕煮白菜腊肉年糕汤,一起守岁!”
小虎凑过来看,指着笔记说:“除夕那天,我们还要放小鞭炮!”山里奶奶笑着点头:“再煮一锅甜酒,配着年糕吃,暖乎乎的守岁。”风里的年味裹着甜香,桌上的年糕冒着热气,这个冬天的约定,即将在除夕的烟火里,酿成最暖的新年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