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太阳把菜畦晒得暖洋洋的,“救命菜”早已长得齐腰高,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风一吹就掀起细碎的绿浪,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菜香。乐乐蹲在垄边,手里拿着小剪刀,正按照王爷爷教的“采老留嫩”原则,小心翼翼地剪下外层的叶片——剪过的地方,很快就会冒出新的芽尖,这样往后还能多次采收。
“乐乐姐,快来看!我摘了个大西瓜!”小虎抱着个圆滚滚的西瓜跑过来,身后跟着张婶,张婶手里的竹篮里装满了刚采收的“救命菜”,“今天夏至,咱们煮菜汤、切西瓜,好好热闹热闹!”乐乐笑着应下,把剪好的菜叶放进竹篮,又掏出“救命菜笔记”,在新页上写下:“夏至日首采‘救命菜’,采老留嫩,剪后可复萌,当日采收当日食,鲜味最足。”
刚把笔记收进兜里,就听见院门口传来一阵陌生的询问声:“请问这里是种‘救命菜’的地方吗?我找乐乐姑娘。”乐乐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女人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张揉得有些发皱的纸,脸上满是急切。
“我就是乐乐,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乐乐走过去问道。女人立刻把手里的纸递过来,乐乐一看,竟是她之前给老吴的育苗手册复印件,上面还画着不少密密麻麻的标注。“我是老吴的邻居小林,”女人连忙解释,“老吴说喝了‘救命菜’汤,胃口好了不少,还在阳台种了好几盆,我家孩子最近总挑食,消化也不好,他就把这手册给了我,让我来问问您,能不能也给我点小苗?”
乐乐一听,赶紧点头:“当然可以!您跟我来菜畦,我给您选几棵壮实的苗。”她领着小林走到菜畦边,指着长势最旺的一丛“救命菜”:“您看,这种带根的小苗移栽最容易活,回去种在花盆里,每天浇点水,晒晒太阳,很快就能吃了。”小林蹲在垄边,轻轻碰了碰叶片,眼里满是惊喜:“原来这就是‘救命菜’,看着就特别有生机,比城里花店的绿植还好看。”
王爷爷这时也走了过来,给小林递了袋自己晒的黄豆:“等小苗长稳了,就把这黄豆泡软煮熟,埋在花盆边当肥料,菜长得壮,营养也足,孩子吃了助消化。”小林接过黄豆,连声道谢,又拿出手机,对着菜畦和手册拍了照:“我得记下来,回去照着做,要是种活了,我也带孩子来给您道谢!”
乐乐帮小林把小苗用湿纸巾裹好,又给她写了张养护注意事项,上面详细写了浇水、施肥的时间和用量。“您要是有不懂的,随时给我打电话。”小林小心翼翼地把小苗和纸条放进背包,像是捧着宝贝一样,“太谢谢您了乐乐姑娘,我这就回去种,等孩子喝了菜汤有效果,我一定再来!”
看着小林匆匆离去的背影,张婶忍不住感叹:“没想到这‘救命菜’名气越来越大,连城里的人都特意找来。”乐乐笑着掏出笔记,在刚才的内容下又添了一行:“夏至日遇远客小林,为子寻‘救命菜’苗,赠苗、黄豆与养护贴士,传递田园健康之法。”
夕阳西下时,厨房里飘出了“救命菜”汤的清香,小虎已经把西瓜切好,鲜红的果肉透着甜意。乐乐坐在石凳上,翻看着“救命菜笔记”——从正月育苗到夏至采收,从王爷爷的教导到邻里的相助,再到陌生远客的寻踪,每一页都记满了故事。她忽然觉得,这“救命菜”就像一根纽带,把田园与都市、陌生与熟悉都连在了一起,而它所传递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善意。
晚风拂过菜畦,“救命菜”的叶片轻轻晃动,像是在期待着下一个故事的到来。乐乐把笔记收进布包,心里盼着小林的小苗能顺利成活,盼着更多孩子能尝到“救命菜”的鲜美,也盼着这田园里的小小绿意,能继续传递下去,温暖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