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太阳把菜畦晒得暖洋洋,“救命菜”长得愈发繁茂,叶片层层叠叠遮住了垄沟,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清香味。乐乐刚给菜畦浇完水,就看见村口驶来三辆小轿车,车窗摇下,小林正挥着手朝她喊:“乐乐!我们来啦!”
车刚停稳,十几个大人孩子就涌了下来,张姐牵着自家孩子走在最前面,孩子手里还攥着上次画的“救命菜”图纸。“乐乐姑娘,可算见到你了!”张姐拉着乐乐的手,指着身后的人,“这些都是小区里有挑食孩子的家长,听说能来菜畦看看,都非要跟着来。”孩子们早就跑向菜畦,蹲在垄边小心翼翼地摸叶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姐姐,这就是能让吃饭香的菜吗?”“它的种子长什么样呀?”
乐乐笑着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铲子和育苗盆,分给每个孩子:“大家可以亲手挖一株小苗,带回家种在阳台上,我教你们怎么栽。”她边示范边讲解,“栽的时候要把根舒展开,浇透定根水,放在散光的地方,一周就能适应啦。”家长们围在旁边认真听,有的还掏出手机拍视频,说要回去给家里老人看。
正热闹着,李叔和婶子提着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刚烙好的“救命菜”菜饼和冰镇绿豆汤。“快来尝尝!”婶子把菜饼递给孩子们,“这就是用菜畦里的‘救命菜’做的,吃了能开胃。”孩子们咬着酥脆的菜饼,眼睛都亮了,一个小男孩举着半块饼说:“阿姨,这比汉堡还好吃!我以后要天天吃‘救命菜’!”
王奶奶也拄着拐杖赶来,手里拿着晒干的“救命菜”种子,分给每个家长:“这是我自己收的种子,颗粒饱满,明年春天种正合适。”她还特意把乐乐写的养护口诀抄在纸上,一一塞进家长手里,“照着这个种,保准能活。”
午后,乐乐带着大家参观村里的菜园,还去了小宇学校的农场社团。社团的“救命菜”已经长得半人高,学生们正忙着摘嫩叶,准备给食堂做汤。社团负责人握着乐乐的手说:“自从种了‘救命菜’,好多同学都不挑食了,还主动问怎么种,我们打算下学期在校园里多开辟几畦菜田。”
夕阳西下,大人们带着亲手挖的小苗和种子准备返程,孩子们却恋恋不舍,拉着乐乐的衣角说:“姐姐,我们秋天还来,到时候要帮你摘菜!”乐乐笑着点头,看着车队渐渐远去,转身看见菜畦里还留着孩子们踩出的小脚印,旁边放着几张新画的图纸——上面画着满畦的“救命菜”,还有孩子们歪歪扭扭的签名。
她回到院子里,翻开“救命菜笔记”,在新的一页写下:“夏至访园,都市亲友聚田园,手植新苗传种子,善意扎根千万家。”晚风拂过菜畦,叶片轻轻晃动,像是在为这份跨越城乡的约定喝彩。乐乐知道,这株能“救命”的菜,早已不只是蔬菜,它是连接都市与田园的桥梁,是传递温暖与健康的使者,而这份来自田园的善意,还会在更多人的心里扎根、生长,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