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田里的残雪还没化尽,乐乐的育苗棚就热闹起来。小周带着邻县的几个农户早早赶来,手里提着自家种的红薯和花生,围在育苗盘前,看乐乐演示新的育苗技巧——今年要种的“救命菜”比去年多了三倍,既要供老陈的餐馆,还要留足孩子们来体验种植的幼苗。
“今年的种子要先泡温水四个小时,再用湿纱布裹着催芽,出芽率能提高三成。”乐乐一边往育苗盘里撒种子,一边给农户们讲解,“等幼苗长到两寸高,就要分苗,间距留两指宽,这样根系能长得更壮。”农户们凑得很近,有人用手机拍视频,有人在笔记本上画示意图,生怕漏了一个步骤。
正忙着,院门外传来自行车铃铛的清脆声响,小林带着五六个孩子骑着车赶来,孩子们的书包上挂着小铲子和小花盆,老远就喊:“乐乐姐姐!我们来种‘救命菜’啦!”乐乐直起身,看见孩子们穿着鲜艳的外套,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瞬间把育苗棚挤得满是活力。
“先别急着种,”乐乐笑着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铲子和营养土,“咱们先学怎么挖坑、放苗、埋土,种好后还要记得浇定根水。”她蹲下身,用小铲子在花盆里挖了个浅坑,放进一棵幼苗,再用手轻轻把土压实:“就像这样,根不能露出来,也不能埋太深,不然会烂根。”
孩子们跟着学,有的小心翼翼地捧着幼苗,有的笨拙地用铲子填土,脸上沾了泥土也不在意。小林举着手机拍照,笑着说:“这些照片要发给其他家长,他们都说下次要跟着一起来。”乐乐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去年大暑时收到的相册,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些关于“救命菜”的约定,已经从线上走到了线下。
中午吃饭的时候,王奶奶煮了一大锅红薯粥,还蒸了玉米和土豆。孩子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捧着碗吃得香甜。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玉米问:“乐乐姐姐,等我们种的‘救命菜’长好了,能摘下来送给爷爷奶奶吗?”乐乐点头:“当然可以,到时候姐姐教你们怎么用‘救命菜’做汤,爷爷奶奶肯定喜欢。”
下午,老陈忽然打来电话,说餐馆想提前推出“救命菜”主题套餐,问能不能先送一批新鲜的“救命菜”过去。“我这就去摘!”乐乐挂了电话,带着小周和几个农户去菜园里收菜。保温膜掀开,一片翠绿的“救命菜”露出来,叶片肥厚,带着露水的清香。大家分工合作,摘菜、称重、打包,不一会儿就装好了两大箱。
送走送菜的货车,乐乐回到育苗棚,看见孩子们还在给种下的幼苗浇水。夕阳透过棚顶的缝隙照进来,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洒在一排排整齐的育苗盘上。她走到书桌前,翻开“救命菜笔记”,在新的一页上写下:“立春育苗,种下新苗,也种下约定;赴约而来,带着期待,也带着温暖。”
写完,她抬头望向窗外,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田里,农户们还在整理土地,准备种植新的“救命菜”。乐乐知道,这个春天,会有更多的“救命菜”从这里出发,有的会走进城里的餐馆,有的会种在孩子们的花盆里,有的会长在农户们的田里,而这些关于“救命菜”的故事,也会像春天的幼苗一样,慢慢长大,开出更多温暖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