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还没散,乐乐就带着育苗盘和技术手册,跟着张村长往柳树村赶。车刚停在村口,就见二十多个村民举着锄头、围着竹筐在晒谷场等,为首的柳村长黝黑的脸上满是急切:“乐乐姑娘,可把你盼来了!俺们村的地都翻好了,就等你教咋种反季节蔬菜哩!”
乐乐蹲下身,把育苗盘里的番茄苗、黄瓜苗分给村民:“先别急着栽,得先测土壤湿度。”她从包里掏出湿度计,插进翻好的土里,屏幕显示数值后,抬头对大家说:“湿度太高,得先在垄上铺一层秸秆透气,不然苗根容易烂。”说着就拿起镰刀割了把干草,示范起起垄铺秆的手法——垄要起得高,秸秆要铺得匀,刚好能盖住土壤又不压苗。
村民们立刻跟着学,几个年轻媳妇学得最快,不一会儿就起好了两排垄。有位六十多岁的柳大爷却犯了难,手里的锄头总把垄挖歪,乐乐见状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调整角度:“大爷,锄头要往外侧倾一点,跟着垄线走,就像咱们走路顺着道儿似的。”柳大爷试了两次,终于挖出整齐的垄,笑得露出豁牙:“还是姑娘教得明白,俺之前瞎忙活半天都白搭!”
教完栽苗,乐乐又带着大家去看临时搭建的简易保温棚。她指着棚顶的塑料膜:“白天要把膜掀开通风,傍晚再盖严实,温度控制在15到20度最合适。”说着从包里掏出温度计,挂在棚内柱子上:“就看这个数,低于10度就得在棚里加层小拱膜,高于25度就赶紧开窗。”村民们围着温度计,你一言我一语记着数字,柳村长还掏出本子,把温度范围工工整整写在封皮上。
忙到正午,村民们非要留乐乐吃饭。柳大娘端来刚蒸好的玉米饼,又炒了盘自家腌的咸菜:“姑娘,俺们没啥好东西,你将就吃点。”乐乐咬了口玉米饼,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刚想说谢谢,就见柳村长的孙子小远跑进来,手里攥着个红通通的野草莓:“姐姐,给你吃!俺在山边摘的,可甜了!”
看着小远冻得发红的小手,乐乐心里一动,从包里拿出几株培育好的草莓苗:“小远,这个送给你。把它种在花盆里,放在窗边晒晒太阳,过几个月就能结出比这个还大的草莓。”小远眼睛一亮,立刻拉着柳村长去找花盆,村民们也围了过来:“乐乐姑娘,这草莓苗能教俺们种不?俺们也想让娃冬天能吃上新鲜草莓。”
乐乐笑着点头:“当然能!草莓比蔬菜好种,适合在自家院子里种。等下次来,我带些育苗基质和花盆来,教大家做盆栽草莓。”柳村长立刻拍板:“那俺们现在就把院子里的空地腾出来!”晒谷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村民们一边讨论着种草莓的地方,一边算着什么时候能结果,眼里满是期待。
下午返程时,张村长看着车窗外的田野,感慨地说:“你这一来,柳树村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以前大家就守着几亩地种玉米,现在知道能种蔬菜、种草莓,劲头都不一样了。”乐乐看着手里小远送的野草莓,心里暖暖的:“其实是大家自己有盼头,我只是帮他们搭了个桥。”
回到基地,老陈早已在门口等,手里拿着个快递盒:“城里社区寄来的,说是屋顶菜园要用的种植箱和种子。”乐乐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塑料种植箱,还有一包包标注着“生菜”“小番茄”的种子。她拿起一包种子,想起社区居民期待的眼神,又想起柳树村村民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自己就像这种子的传递者,把希望从基地,传到都市的屋顶,传到乡村的田野,让每一片土地都能长出甜蜜和温暖。
夕阳西下时,乐乐把草莓苗的种植教程写在纸上,又在旁边画了个简易的花盆示意图。她想着下次去柳树村时,要把这些教程分给村民,还要教小远怎么给草莓浇水施肥。窗外的菜田里,晚风吹过,刚栽下的菜苗轻轻晃动,仿佛在和她一起期待着,下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