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基地的菜棚里就飘起了清甜的香气。乐乐蹲在番茄架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通红的小番茄,咬了一口,汁水在嘴里散开——这是今年第一批成熟的反季节番茄,比往年早了近半个月。“老陈,快把框子拿来!”她朝棚外喊,声音里满是喜悦,“今天就能给城里超市送第一批货了!”
老陈扛着竹筐跑进来,看着挂满枝头的番茄、黄瓜,笑得合不拢嘴:“咱们这技术真是越来越成熟了,你看这番茄,个个又大又红,比去年的品质还好!”正说着,手机响了,是幸福社区的王主任打来的,语气格外激动:“乐乐姑娘,屋顶菜园的生菜和小番茄都熟了!居民们摘了菜都在群里晒,还说要给你送点过来尝尝鲜呢!”
乐乐笑着道谢,挂了电话后,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几个月前在屋顶育苗的场景,孩子们蹲在种植箱前小心翼翼撒种子的样子,老人们念叨着“要让娃吃新鲜菜”的话语,如今都变成了满棚的绿意和果实。“咱们先摘些番茄和黄瓜,给社区送过去一些,”她对老陈说,“剩下的打包,下午就给超市送过去。”
棚里顿时忙碌起来。乐乐和工人一起摘菜、装框,老陈则在旁边登记数量,核对订单。不一会儿,几大框新鲜蔬菜就堆在了棚外,红的番茄、绿的黄瓜、嫩的生菜,在阳光下格外鲜亮。“这些菜要是在以前,冬天根本吃不上,”一位工人一边装菜一边说,“现在有了你的技术,咱们不仅能自己吃,还能卖到城里去,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下午送菜去超市时,超市经理早已在门口等。看到车上的新鲜蔬菜,他立刻迎上来:“乐乐姑娘,你们的‘救命菜’可太受欢迎了!上次送来的白菜、萝卜,三天就卖完了,好多顾客都来问什么时候再进货。”他一边领着乐乐去卸货,一边递过来一份新的订单:“这是接下来一个月的供货需求,你看看能不能满足?要是能保证品质,咱们还能再增加订单量。”
乐乐接过订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蔬菜种类和数量,心里一阵振奋。她想起柳树村的菜棚,想起靠山屯的保温棚,还有基地里不断扩建的菜田,笑着点头:“没问题!我们已经和周边几个村子合作,扩大了种植面积,保证能按时供货。”
从超市出来,乐乐特意绕路去了幸福社区。刚到屋顶,就听见一阵欢声笑语——几个居民正围着种植箱摘菜,张阿姨手里拿着一把刚摘的生菜,看见乐乐就笑着喊:“姑娘快来!尝尝俺们种的生菜,比超市买的还嫩!”孩子们则举着刚摘的小番茄,跑到乐乐身边:“姐姐,你看!这是俺种的,可甜了!”
乐乐接过一颗小番茄,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看着屋顶上满棚的绿意,看着居民们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不仅仅是种出了菜,更是种出了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等过段时间,咱们再种些草莓,”她对居民们说,“到时候大家就能在屋顶摘草莓吃了。”
返程的路上,乐乐的手机响了,是柳村长打来的,声音里满是喜悦:“乐乐姑娘,俺们村的番茄也熟了!第一批摘了两百多斤,你看能不能帮忙联系买家?要是能卖出去,今年村里的收入就能再涨一截!”乐乐立刻答应:“没问题!我明天就派人去拉,先给城里的餐馆送过去一些,剩下的和基地的菜一起送超市。”
挂了电话,乐乐看着车窗外的田野,春风吹过,绿油油的麦田泛起波浪,远处的菜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想起刚回田园时的自己,那时只是想找一片安静的土地种菜,却没想到,这片土地不仅给了她安宁,还让她连接起都市与乡村,让新鲜的蔬菜从田野走进都市的餐桌,让更多人的日子,因为这些菜变得更加温暖和甜蜜。
回到基地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老陈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这是和柳树村、靠山屯签订的合作协议,以后他们种的菜,咱们统一收购、销售,这样他们不用愁销路,咱们也能保证供货量。”乐乐接过协议,仔细看了看,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协议,更是一份承诺,一份关于希望和未来的约定。
夜色渐深,乐乐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的菜棚。月光洒在棚上,仿佛给蔬菜披上了一层银纱。她想起明天要去柳树村指导草莓种植,要去基地查看新栽的菜苗,还要和超市对接新的订单,心里满是干劲。她知道,只要继续坚持下去,“我种的菜能救命”这句话,会变成更多人生活里的真实幸福,而这片田园,也会生长出更多的美好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