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第一缕晨光像被天宫匠人揉碎的金箔,穿透山间轻薄的晨雾,丝丝缕缕洒向静谧的山村。雾气尚未完全消散,在低空凝成一层朦胧的纱,让整个世界都染上了几分缥缈的诗意。节目组驻扎的小院,此刻被这层金色光晕温柔包裹——院中央那棵老槐树刚抽出的嫩绿新芽,叶片上缀着的晶莹露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点;风一吹,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嗒”地一声砸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浅浅的湿痕,像是时光留下的轻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妙的混合气息:既有大战将至的紧绷感,工作人员们急促的脚步声、设备调试的“嗡嗡”声、流程核对的低声讨论,交织成一曲紧张的序曲;又有真相即将揭晓的兴奋感,每个人眼底都藏着按捺不住的期待,连指尖的动作都带着几分雀跃。整个小院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摄像师正弯腰调试镜头,摄像机的玻璃镜片反射着耀眼的晨光;场务人员蹲在地上整理线缆,红、蓝、黑三色的线在地面蜿蜒,像一条条等待苏醒的小蛇;导播间里,屏幕上跳动着各种参数,导播时不时抬手抹一把额角的薄汗,眉头微蹙却难掩嘴角的上扬。每一个零件都在全力运转,为即将到来的“突袭拜访”特别直播积蓄着力量。
当王磊穿着一件领口微卷、沾着些许褶皱的浅灰色衬衫,快步走到院子中央,清了清因熬夜而沙哑的嗓子,高声宣布“临时加播一场‘突袭拜访陆先生家’的特别直播,核心环节定为‘书房探秘’”时,原本还在忙碌的工作人员瞬间僵住了动作,紧接着,整个小院像被点燃的炮仗,瞬间沸腾起来。压抑了数天的猜测与期待,此刻像冲破堤坝的洪水,瞬间席卷了每一个人。
张捷第一个从椅子上弹起来,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他穿着一件洗得柔软的白色连帽衫,帽子随意搭在脑后,额前的碎发因为激动而微微凌乱,眼眶还残留着未褪尽的微红——昨晚得知陆砚辞就是自己追寻多年的“樵夫”后,他抱着吉他坐在窗边,反复弹奏《青溪谣》的旋律,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指腹都按出了浅浅的红痕。他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声音里带着一丝未平的哽咽,却又充满了抑制不住的亢奋:“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这些年对“樵夫”的崇敬与理解全都吐出来,“我第一次听到《青溪谣》时,就觉得这旋律里藏着山风的清冽、溪流的温柔,还有岁月沉淀的温度——它不是藏在音乐软件角落里的冷门作品,而是能戳中人心底最柔软地方的宝藏!”他的眼睛亮得像盛着星光,“‘樵夫’老师把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知,都写进了旋律里,这样的音乐,本该被所有人听见、被所有人懂得!今天,我一定要亲手揭开这层神秘面纱,让大家知道,创造出这些动人旋律的,就是我们身边这位温润如玉、默默守护着一方天地的陆先生!”
苏晴站在不远处的廊下,身上穿着一条淡蓝色的棉麻长裙,裙摆被晨风轻轻吹动,像一朵即将绽放的蓝莲花。她微微仰头,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胸口因激动而微微起伏,眼中闪烁着混合着期待与敬畏的光芒——作为《凡人寻仙录》改编剧的女主角,作为“山民001”的铁杆书粉,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文字背后藏着怎样磅礴的世界。犹记第一次读原着时,读到“碧瑶为张小凡挡下诛仙剑”那段,她握着书的手指都在颤抖,眼泪无声地浸湿了书页;读到“韩立孤身闯魔界”时,又为那份孤勇与坚守热血沸腾。她抬手轻轻拂过耳边的碎发,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从拿到《凡人寻仙录》剧本的那天起,我就无数次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能写出那样宏大的仙侠世界观,又能将人物的细腻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活生生站在你面前,有笑有泪,有挣扎有坚守。”她的目光望向陆砚辞家的方向,眼底满是憧憬,“今天,我要带着所有和我一样的书粉,亲眼走进‘山民001’的手稿世界——那些带着淡淡墨香的纸页,那些修改了无数次、墨迹重叠的字迹,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心血与灵魂,一定会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为之动容!”
沈越作为嘉宾中最年轻的一员,此刻更是兴奋得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他穿着一件亮黄色的运动外套,在院子里来回快步走动,时不时抬手抓抓头发,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王导!我跟你说,我昨晚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在想这件事!”他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声音洪亮得几乎要盖过周围的嘈杂,“你想想看——十年前突然退隐、让无数粉丝意难平的顶流演员陆砚辞,是写出《凡人寻仙录》、横扫文坛各大奖项的神秘大神‘山民001’,还是创作了《青溪谣》《麦浪》、让无数音乐人奉为圭臬的‘樵夫’!这三个身份叠加在一起,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传奇人生’啊!”他眼睛瞪得溜圆,语气里满是笃定,“陆先生……不,等直播开始,咱们就得叫‘陆神’了!他承认身份的那一刻,绝对会成为文娱圈的历史性瞬间,往后十年、二十年,都会被人反复拿出来说——‘你还记得当年那个一人分饰三个传奇的陆砚辞吗?’”
嘉宾们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直播,连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仿佛被这份热情感染,跟着在晨光中跳跃。而与节目组这股热烈到近乎沸腾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事件中心的陆砚辞。
他居住的小院,依旧是一派与世无争的宁静。院门口的竹篱笆上,几株牵牛花刚刚绽放,紫色的花瓣迎着晨光缓缓舒展,像一个个小喇叭,在轻声诉说着清晨的美好;篱笆内侧,几畦草药长势正好,薄荷的叶片翠绿欲滴,艾草的茎秆挺拔向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湿润气息,让人瞬间心静。陆砚辞在得知直播安排后,反应平静得令人惊讶——没有丝毫慌乱,没有半点犹豫,仿佛即将被千万双眼睛注视的,不是自己,只是要赴一场寻常的老友茶会。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棉布褂子,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细微的毛边,却依旧干净平整。袖口被他整齐地卷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皮肤是长期劳作留下的健康麦色。他像往常一样,在晨光中慢悠悠地起身,先是走到窗边的老榆木书桌前,开始整理略显散乱的手稿——动作专注而轻柔,仿佛在抚摸易碎的珍宝。他将《凡人寻仙录》的最新章节手稿叠放在左侧,用一块刻着简单云纹的深色木质镇纸压住,镇纸的边缘被岁月磨得光滑;右侧放着几页泛黄的音乐谱子,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音符,有的地方用铅笔轻轻标注着“此处加笛音”“节奏放缓”,字迹纤细却清晰;最下面是一叠零散的随笔,写着对山村四季的观察:“春,槐花香满院,晨有鸟鸣;夏,竹影扫阶绿,夜有虫鸣;秋,桂子落庭前,风带果香;冬,白雪覆篱笆,炉有茶香”,字迹温润平和,像他本人一样,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整理完手稿,他走到房间角落,那里放着一个陈旧的深棕色琴袋。琴袋上绣着一朵淡雅的兰花,花瓣的丝线已经有些褪色,边缘也磨出了毛边,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绣制时的用心。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拉开琴袋的拉链,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精灵——里面是一把原木色的古典吉他,琴身泛着温润的光泽,靠近琴箱的位置,有一道浅浅的划痕。那是多年前,他还未退隐时,好友程砚秋赠送给他的礼物,两人曾带着这把吉他去山林采风,不小心被树枝刮到,留下了这道“时光的印记”。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块柔软的白色绒布,轻轻擦拭着琴身,从琴头的弦轴到琴箱的音孔,每一个角落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指尖拂过那道划痕时,动作格外轻柔,像是在与旧时光对话。擦拭完毕,他将吉他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书房靠窗的矮柜上——这个位置最显眼,晨光正好能透过窗棂洒在琴身上,让原木色的琴身泛着一层金色的光晕,美得令人心醉。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院中,缓缓踱步到草药畦边,弯腰拨了拨薄荷的叶片,感受着指尖的清凉。这时,他看到黄垒正站在院门口,双手背在身后,眉头微蹙,时不时抬头望向院门的方向,又低头看看手腕上的表,脚步不自觉地来回踱步,显然还在为直播的细节担忧,连鬓角的汗都忘了擦。陆砚辞见状,眼底泛起一抹温和的笑意,迈开脚步,缓缓走到黄垒身边。他的步伐从容而平稳,像踏在时光的节拍上,没有丝毫急促。
“黄老师,别紧张。”他开口,声音像山涧流淌的溪水,温和而平静,带着能安抚人心的力量。他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眼神清澈得像山间的泉水,“不过是一场寻常直播罢了。”他抬手,轻轻指了指院子里的草药和窗边的吉他,“就当是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书,弹弹琴,品品院里的草药香,不必太放在心上。”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语气里带着几分通透,“寻常日子,本就该这样松弛,不是吗?”
黄垒看着陆砚辞平静的脸庞,感受着他话语里的平和与通透,原本紧绷的心弦竟渐渐松弛下来。他抬头望向晨光中的陆砚辞——对方的身影在金色的光线里显得格外温润,仿佛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他始终守着自己的一方宁静天地,像一株生长在山间的翠竹,不与繁花争艳,却自有风骨。这份淡然,让黄垒心中的期待又多了几分——这样一位通透、温和的人,在真相揭晓的那一刻,一定会给所有等待了十年的人,带来一场不一样的震撼。
小院外,工作人员的忙碌依旧在继续;小院里,陆砚辞正弯腰采摘着新鲜的薄荷叶,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朋友们”泡上一壶清茶。晨光正好,风也温柔,一场注定要载入文娱圈史册的直播,在这份奇妙的对比与期待中,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