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门的议事殿内,檀香袅袅缠绕着梁柱,殿中摆放的青瓷瓶里,插着几枝刚从后山采来的秋菊,淡金色的花瓣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往日里议事时略显严肃的氛围,今日却多了几分抑制不住的兴奋与郑重——十几位长老围坐在长桌旁,手中都捧着一本厚厚的记录册,册页上密密麻麻写着张永信修炼新路线的每日反馈,从“炁流顺畅度”到“经脉感受”,连最细微的“心神波动”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诸位都看看,永信这半月的变化,可不是虚言!”负责记录的李长老率先开口,手指重重点在记录册上“炁息凝聚速度提升三成”的字样上,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以往练逆生三重,哪个弟子不是要经历几次‘炁滞经脉’的痛苦?可永信按罗恩先生的路线练,不仅没出半点岔子,反而越练越顺,连炁的精纯程度都远超往日。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调整,这是把咱们逆生三重的‘根’给扶正了啊!”
坐在主位旁的刘长老,原本是对“功法变革”最谨慎的人——他年轻时曾亲眼见过同门因修改功法而走火入魔,故而一直对罗恩的新理论抱有疑虑。可此刻,他看着记录册上“无任何经脉胀痛、心神安定”的描述,又想起前日小比时张永信沉稳的表现,紧绷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语气中满是释然:“老伙计,你说得对。我之前总怕改坏了传承,现在看来,是我守着旧规矩太死板了。罗恩先生这不是‘改’,是‘救’——救咱们三一门的传承,也救以后无数要练逆生三重的弟子!”
“是啊!”另一位白发长老接过话茬,眼中满是敬佩,“先生不仅救了门主的命,救了阿青那孩子,现在还为咱们指明了功法的新出路。以前咱们总说‘逆生三重难成’,往后有了先生的指点,说不定咱们三一门能出更多修炼到三重的弟子!”
议论声此起彼伏,没有了往日的犹豫,只剩下一致的认可与推崇。如果说之前长老们对罗恩的态度,是基于“救命之恩”与“高深手段”的感激和尊敬,那么此刻,这份情感已彻底升华为对“引领者”的崇信——罗恩不再是单纯的“恩人”或“客卿”,而是为三一门拨开迷雾、指明方向的“引路圣师”,他的每一个观点、每一次建议,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这份崇信,很快便体现在了门派的决策中。
几日后,左若童召集长老们商议“是否扩大新功法试验范围”,以往这类关乎传承的决策,长老们总要争论许久,可这次,左若童刚提出议题,李长老便率先表态:“罗恩先生的理论已被永信验证,安全有效,扩大范围是必然的!只是具体选哪些弟子,还得请先生帮忙把关——先生眼光准,知道哪些弟子适合先走新路线。”
其他长老纷纷附和:“没错,先生对体质与功法的契合度看得比咱们透彻,请他指点再好不过!”
左若童看向站在一旁的罗恩,语气带着自然的征询:“先生,您觉得呢?”
罗恩微微颔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可先从入门两年以上、根基扎实且心性沉稳的弟子中挑选二十人,分成两组,一组修炼调整后的‘涤尘境’全路线,一组只练部分节点,对比效果后再逐步推广,这样更稳妥。”
他的话音刚落,长老们便纷纷点头认可:“先生考虑得周全,这样能更清楚地看到新路线的整体效果!”“就按先生说的办!”
没有质疑,没有争论,罗恩的建议被顺畅地纳入了决策方案——这在三一门以往的议事中,是从未有过的情况。以往即便是左若童的提议,长老们也会从“门派利益”出发提出不同意见,可如今,罗恩的话语已拥有了近乎“定论”的力量,只因所有人都清楚,这位“圣师”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三一门的长远未来。
不仅如此,日常的门派事务中,长老们也开始习惯性地征求罗恩的意见。负责弟子教导的长老会来问“如何调整教学方法,让弟子更快适应新路线”;负责药堂的刘长老会来讨教“哪些草药更适合配合新功法滋养经脉”;甚至负责后山灵兽照料的弟子,也会来请教“为何听竹院附近的灵兽灵性恢复更快,能否借鉴到其他灵兽的照料中”。
罗恩从不推辞,总是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将复杂的原理讲清楚——比如用“浇水要顺着根须流”比喻炁要顺应经脉,用“不同的花要施不同的肥”比喻不同体质的弟子要搭配不同的草药。他的解答总能切中要害,让长老们和弟子们茅塞顿开。
夕阳西下时,罗恩常会站在听竹院的竹廊上,看着三一门的弟子们在练功场认真修炼,看着长老们在药堂忙碌地调配草药,看着后山的灵兽在林间欢快地奔跑——这处曾经陌生的门派,如今已真正成为他在异人界的“根”,而他的地位,也在这份相互的信任与扶持中,变得无比稳固。
左若童曾在一次论道时,由衷地对罗恩说:“先生于三一门,早已不是外人。有先生在,三一门才有底气面对未来的风雨。”
罗恩只是温和一笑,他知道,自己不仅巩固了在三一门的地位,更在这个世界,真正扎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而随着新功法的逐步推广,三一门的崛起,也已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