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露还凝在演武场的青石板上,陆瑾的身影已在晨光中腾挪了近一个时辰。他身着白色道袍,衣摆被掌风掀起,每一次出掌都带着破风的锐响——“归元掌”的“裂玉式”刚猛,掌风扫过地面,竟将石板上的露珠震得四散飞溅;“沉岳式”厚重,双掌按向地面时,连脚下的青石都隐隐发颤。可越是用力,他眉头皱得越紧,额角的汗水顺着下颌滑落,滴在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不对……还是不对。”他猛地收掌,气息有些紊乱,右手按在丹田处——那里隐隐传来一丝滞涩感,像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炁息的流转。方才练到“归元一击”时,他明明已将炁息催至极致,掌力却在半途微微泄掉,连演武场旁的老竹都只被震得晃了晃,没能像预期那样折断竹枝。
作为三一门年轻一代的翘楚,陆瑾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从入门那天起,他就以“最快练成归元掌”为目标,别人练十遍,他练百遍,哪怕手掌练得红肿,也从不停歇。可这半个月来,他像是撞进了死胡同——掌法越来越刚猛,却越来越僵硬,遇到同门模拟的“迂回招式”时,总因变招太慢被“击中”;丹田的滞涩感也越来越明显,有时练完掌,还得静坐半个时辰才能缓过来。
“你的掌法,太‘刚’了。”
一道平静的声音突然从演武场边缘传来,像是秋日里的一阵清风,瞬间吹散了陆瑾心中的焦躁。他猛地回头,只见罗恩正站在那棵老竹下,指尖捏着一片刚落下的银杏叶,叶片上的晨露还未干透,在晨光中泛着莹润的光。
“罗恩先生!”陆瑾连忙躬身行礼,腰弯得极低,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弟子……弟子卡在‘归元一击’半个月了,掌力总差一口气,变招也慢,您能看出问题在哪吗?”
罗恩缓步走近,将手中的银杏叶递给他。叶片很轻,却带着一丝韧性,陆瑾捏在指尖,能清晰地感觉到叶脉的纹路。“你看这片叶子。”罗恩指着叶片边缘,语气平和,“风吹过时,它会顺着风的方向弯曲,哪怕风再大,也只会晃动,不会折断;可若是把它硬按在石上,让它逆风直挺,稍一用力,就会裂开。你的掌法,就像这片被硬按在石上的叶子——只知用‘刚劲’催力,却不懂用‘柔劲’转势。”
陆瑾盯着银杏叶,若有所思:“先生是说,弟子不该只练刚猛,还要练柔劲?可‘归元掌’本就是以刚为主的掌法,柔劲多了,会不会削弱掌力?”
“刚柔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罗恩抬手,做了个“归元一击”的起手式。他没有注入炁息,动作却比陆瑾柔和许多——手臂抬起时,不是直挺挺地发力,而是像水流般缓缓上扬;掌尖对着老竹时,没有立刻出掌,而是顿了顿,手腕微微转动,像是在感受什么。“‘归元掌’讲究‘归元’,意为‘炁归本源,刚柔归元’,你只练‘刚’的一面,丢了‘柔’的转化,反而离‘归元’的本意越来越远。”
他指着自己的手腕,继续道:“比如‘归元一击’,你习惯从丹田催炁,直灌手掌,炁息走的是‘直线’,一旦遇到阻碍,要么泄力,要么伤脉。你可以试试,在掌力将发未发时,留一丝炁息在‘劳宫穴’(手掌心),另一丝炁息回绕至‘章门穴’(侧腹部,肝经要穴)——留存在劳宫穴的炁,可在变招时瞬间转化为‘点劲’,应对迂回;回绕至章门穴的炁,能缓解丹田的压力,消除滞涩感。”
说到这里,罗恩忽然想起之前教给弟子们的“武装色霸气基础”,又补充道:“你还可以试着将‘武装色基础凝炁’融入掌法——出掌前,用意念将炁息在手掌表面凝聚成一层极薄的‘气甲’,不是为了增强掌力,而是为了‘控力’。这层气甲能像‘缓冲垫’一样,让你在刚劲中保留一丝‘柔劲’的余地,不至于让炁息走极端。”
陆瑾听得眼睛发亮,连忙按照罗恩的指点,重新站好姿势。他深吸一口气,炁息缓缓沉入丹田,再顺着经脉往上走——这次,他没有直接将炁灌向手掌,而是刻意留了一丝在劳宫穴,另一丝绕向章门穴。当“归元一击”打出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掌力依旧刚猛,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冲”,而是多了一丝“稳”;劳宫穴的那丝炁息像是随时待命,只要他想变招,就能立刻调动;丹田的滞涩感也消失了,炁息流转得无比顺畅。
“啪!”
掌风落在老竹上,这次不再是简单的晃动——竹枝应声折断,断口平整,没有一丝多余的裂痕。陆瑾愣了愣,随即狂喜地转身,又连着打了几式“归元掌”:“裂玉式”多了柔劲的转折,能避开想象中的“格挡”;“沉岳式”多了气甲的控力,掌按在石板上,不再震得手臂发麻;“归元一击”更是收发自如,掌力想强就强,想收就收,变招时也没有丝毫卡顿。
夕阳西下时,演武场的晨露早已干透,陆瑾却依旧练得兴致勃勃。他最后一次打出“归元一击”,掌风掀起的气流甚至将地面的银杏叶卷了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收掌时,他气息平稳,丹田没有丝毫滞涩,反而觉得炁息比之前更浑厚了几分——他知道,自己不仅突破了“归元掌”的瓶颈,还摸到了“刚柔并济”的修行门道。
“谢先生指点!弟子……弟子终于突破了!”陆瑾走到罗恩面前,再次躬身行礼,这次的鞠躬比之前更郑重,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
罗恩看着他眼中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容:“你天资卓绝,只是之前钻了‘刚劲’的牛角尖,稍加点拨,便能开窍。往后修行逆生三重,也要记得‘刚柔并济’——逆生三重虽叫‘逆生’,却不是一味‘逆’着来,该顺则顺,该逆则逆,才能真正‘归元’。”
陆瑾重重点头,将“刚柔并济”四个字牢牢记在心里。从那天起,他不仅成了罗恩理论最坚定的拥护者,还主动在演武场分享自己的感悟:“练掌不能只靠蛮劲,要留一丝炁息在劳宫穴”“丹田滞涩时,试试绕炁至章门穴”。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弟子开始理解“刚柔平衡”的道理,演武场的修行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罗恩的一句指点,不仅成就了陆瑾,更点亮了三一门年轻一代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