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风,裹着关外未消的残雪寒气与弥漫四野的硝烟味,像一把粗糙的砂石,刮过陆瑾的脸颊。他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凌乱,贴在汗湿的额角,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肘部已磨出薄薄的毛边,肩头还沾着几点未干的泥渍——这是他连日赶路、与寇邪周旋的痕迹。唯有腰间那柄短剑,剑鞘虽朴素,却被摩挲得光滑发亮,贴身藏着的玄铁令牌,隔着衣襟传来微凉的触感,时刻提醒着他:自己既是三一门的弟子,更是乱世中护民斩寇的异客。
新逆生三重功法带来的蜕变,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愈发清晰地刻进他的骨血里。往日修习旧法时,每次与人交手,他都像在走钢丝:逆生之炁在经脉中奔涌时,稍不留神便会反噬自身,轻则气血翻涌,重则经脉受损。那时的他,如同手捧一碗滚烫的沸水,既要用这“热”伤人,又要提防被“烫”反噬。可如今,新法如春雨润田,炁息在体内流转得温顺而磅礴,只需心念微动,醇厚的炁便顺着奇经八脉自然奔涌,如长江大河般绵绵不绝,再无半分滞涩。
前几日在锦州城外的破窑旁,他便真切尝到了新法的威力。当时一队日寇带着两名投靠他们的邪道异人,正押着十几名百姓往据点去,意图用百姓做“炁术实验”。那两名邪道,一人擅长“阴火咒”,一人能驱“毒蛊”,配合日寇的三八大盖,攻势又狠又毒。陆瑾藏在窑顶,见百姓中还有几名孩童,心头发紧,当即纵身跃下。他炁息灌注周身,在体表凝成一层淡金色的无形屏障——日寇的子弹呼啸而来,打在屏障上只发出“噗噗”的闷响,便如断线的风筝般落地;邪道的阴火卷着黑烟扑来,却被他体内流转的阳炁瞬间驱散,化作一缕缕白烟。
缠斗中,那驱蛊的邪道趁他不备,将一只毒蜈蚣弹向他左臂,虽被他侧身避开大半,却仍有齿尖划破皮肉,黑血瞬间渗了出来。可未等他抬手按伤口,体内的炁便如闻讯而至的卫士,自动涌向伤口,丝丝缕缕的炁包裹着毒素向外排,不到半柱香的时间,黑血便转为鲜红,伤口也已结痂愈合。最终,他凭借新法赋予的超强防御、极速恢复与持久战力,一拳击碎那驱蛊邪道的丹田,又以短剑斩杀一名日寇小队长,剩下的日寇与邪道吓得仓皇逃窜,百姓们跪地磕头谢恩时,陆瑾望着他们布满泪痕的脸,心中第一次真切明白:新法不仅是修行的突破,更是乱世中“敢战、能战、护得住人”的底气。
一路向北,陆瑾的脚印印在被炮火蹂躏过的土地上,也印在了东北百姓与异人的心间。他见过太多人间炼狱:被日寇“三光政策”烧毁的村落里,残垣断壁间还挂着百姓未燃尽的破棉袄,灶台上的铁锅早已变形,锅里的野菜粥凝结成块,旁边躺着一具孩童的尸体,小手还紧紧攥着半块发霉的窝头;被扫荡过的城镇外,野狗拖着百姓的残肢在荒地里奔跑,乌鸦在枯树上“呱呱”乱叫,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更让他齿冷的是,竟有少数异人为了苟活,主动投靠日寇,帮着他们搜寻修行资源、抓捕有炁感的百姓,成了人人唾弃的“寇奸”。
这些惨状,像一把把重锤,砸在陆瑾的心上,也让他愈发懂了师父左若童的嘱托:三一门弟子的“历练”,从不是躲在山门后练功法,而是要在乱世中守住“正道”的底线——护百姓,斩寇邪,哪怕粉身碎骨,也不能丢了异人的担当。
自此,他不再只埋头赶路。遇到异人间因争夺资源大打出手,便主动上前调和,摆清“外敌当前,内斗必亡”的道理;见寇邪残害百姓,便毫不犹豫地出手,哪怕会暴露行踪,也绝不袖手旁观。有一次,两名散修在一处山涧旁争夺一株百年老参,打得头破血流,却不知山涧对面的林子里,早已埋伏了一队日寇和一名邪道,正等着他们两败俱伤后一网打尽。陆瑾恰巧路过,从林间的炁息波动察觉到异常,当即身形如箭,窜到两人中间,左手架开一人的长刀,右手格开另一人的铁棍,大喝一声:“住手!看看你们身后是什么!”
两人一愣,顺着陆瑾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林子里隐约有钢盔反光。陆瑾趁机以炁息震碎了日寇埋在山涧边的炸药引线,又将自己在附近看到的日寇布防一一说出。那两名散修又惊又愧,红着脸扔掉兵器,对着陆瑾拱手道歉。后来,他们不仅将那株老参分给了山脚下的逃难百姓,还主动加入了陆瑾的“情报小队”,帮他打探日寇与邪道的动向。
这般行事久了,陆瑾的名字,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东北的年轻异人圈子里漾开了涟漪。“三一门陆瑾”这五个字,不再只是三一门内的小辈称谓,而成了不少散修口中“敢打鬼子、能断公道、心有苍生”的年轻英侠。有人说他“炁如磐石,刀枪难入,连鬼子的炮弹都炸不动”;有人赞他“心有乾坤,不徇私情,调和异人间的纷争从不含糊”;甚至有逃难的百姓,在破庙里画了他的画像,逢人便说“有个穿粗布褂的陆大侠,专杀鬼子救百姓”。这些传闻,像风一样,悄然吹遍了东北的异人聚集地,也传到了不少抗敌志士的耳中。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陆瑾循着之前收集的情报,来到辽西的一座名叫“杨家镇”的小镇。传闻镇上盘踞着一伙伪军,头目叫王二麻子,是个出了名的汉奸,他勾结了一名叫“黑木”的日寇炁术顾问,以“清查异人”为名,四处搜刮百姓财物,还抓了五名有微薄炁感的少年,准备在三日后押往锦州的日寇据点,献给那里的“大太君”做实验。
陆瑾刚潜入镇口,便听到镇中心的土地庙前传来嘈杂的争吵声,夹杂着“叮叮当当”的兵器碰撞声,还有伪军的哄笑声。他连忙矮下身,借着路边断墙的掩护,悄悄靠近。
只见土地庙前的空地上,两名异人正打得难解难分:一人身材魁梧,光着膀子,露出黝黑的皮肤,手持一根碗口粗的铁鞭,招式狠辣,每一击都带着呼啸的风声,显然是靠蛮力吃饭的硬茬;另一人则身材瘦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长衫,袖口磨得发亮,手中挥舞着一把桃木剑,招式灵动,却因气力不足,渐渐被逼得节节败退。周围围了不少百姓,个个满脸惊惧,缩着脖子不敢出声;几名伪军端着枪站在一旁,不仅不劝架,反而拍着手起哄:“打!往死里打!打死一个少一个!”
陆瑾眉头一皱,正要上前,却见那持桃木剑的异人被逼到土地庙的墙角,眼看铁鞭就要砸在他的天灵盖上,他突然从袖中甩出三张黄符,口中疾喝一声:“烈焰符,疾!”
黄符在空中划过三道弧线,瞬间燃起淡蓝色的火焰,化作三只巴掌大的火鸟,直扑那持铁鞭的异人。那异人猝不及防,被火鸟击中肩头,“嗷”地惨叫一声,踉跄后退了三步,肩头的衣服被烧出三个黑洞,皮肤也焦黑一片。
陆瑾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符法虽不算顶尖,却出手迅捷,符纸的材质看似普通,却隐隐透着一丝灵气,显然是用特殊的艾草纸绘制的;火焰的颜色是罕见的淡蓝,说明符内的炁很精纯,可见绘制者下过苦功,控符之术也颇为扎实。
就在这时,一名留着八字胡的伪军头目不耐烦地骂道:“他娘的,磨磨蹭蹭!再打下去,黑木太君该生气了!”说着,便端起手中的步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那持桃木剑的异人。
“住手!”陆瑾低喝一声,身形如离弦之箭般冲出,炁息灌注右脚,对着那伪军头目的手腕狠狠踢去。只听“哐当”一声,步枪被踢飞在空中,旋转了几圈后,重重落在地上。周围的伪军见状,纷纷举枪对准陆瑾,可当他们看到陆瑾眼中那抹冰冷的杀伐之气时,却吓得不敢扣动扳机——那眼神里,藏着斩杀过日寇与邪道的狠厉,是他们这些欺软怕硬的汉奸从未见过的,仿佛多看一眼,就会被吞噬。
持铁鞭的异人见有人搅局,怒喝一声:“哪来的野小子,敢管老子的事!”说着,挥起铁鞭,带着呼啸的风声,直抽陆瑾的面门。
陆瑾不闪不避,右手成拳,炁息瞬间凝聚在拳面,迎着铁鞭砸去。“嘭”的一声闷响,铁鞭被拳头震得向上弹起,那异人只觉得一股巨力顺着铁鞭传来,手臂发麻,虎口震裂,连退五六步才稳住身形,脸上满是惊骇:“你……你是三一门的陆瑾?”
陆瑾颔首,目光如刀,扫过他身上的伤痕和一旁的伪军,语气冰冷:“日寇当前,山河破碎,你不思抗敌,反而为伪军卖命,欺压同胞,你配称‘异人’吗?”
那异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最终长叹一声,扔掉手中的铁鞭:“罢了罢了,我也是被王二麻子逼的……他抓了我老娘,我不得不从啊!”
周围的百姓闻言,脸上露出同情之色。陆瑾心中一动,沉声道:“若你真心悔改,便随我一起,救出被抓的少年,再救你老娘。”那异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点头:“愿意!愿意!只要能救我老娘,我任凭陆大侠差遣!”
解决了这场纷争,陆瑾转身看向那持桃木剑的异人。只见对方约莫二十出头,身材瘦削,脸上带着几分风尘,却难掩一双明亮的眼睛,像江南的湖水般清澈,嘴角挂着爽朗的笑意,操着一口浓重的江南口音说道:“在下郑子布,见过陆兄!久闻东北地界有位三一门的陆兄,敢打鬼子,能断公道,今日一见,方才那拳震铁鞭的功夫,果然名不虚传!”
郑子布说着,上前一步,对着陆瑾拱手行礼,语气中满是敬佩:“方才若不是陆兄出手,我怕是真要栽在那伪军手里了。说起来,我这符法擅长远程牵制,在正面打斗中,确实不如陆兄的硬功扎实。”
陆瑾连忙回礼,脸上露出一丝谦和的笑容:“郑兄过奖了。方才你那三张‘烈焰符’,出手迅疾,角度刁钻,若不是你先牵制住他,我也不会这么容易解决。而且你的符火只烧敌人,不碰百姓房屋,可见你控符之精准,绝非寻常修士能及——这等细腻的符法,怕是江南符箓世家的手段吧?”
郑子布眼睛一亮,笑道:“陆兄好眼力!我确实是江南郑家人,家里世代以符箓为业。去年家乡沦陷,我带着几张祖传的符纸一路北上,本想投奔龙虎山,却听说龙虎山的弟子也在四处抗敌,便决定先在东北历练,杀几个鬼子再说!”
陆瑾闻言,心中生出几分好感,也将自己下山的使命简略相告,只隐去了三一门的具体部署。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符法聊到炁功,从江南的沦陷聊到东北的抗敌,越聊越投缘,仿佛相识多年的好友。
从土地庙出来,两人并肩走在小镇的石板路上。路边的店铺大多关门闭户,门板上贴着日寇的“良民证”告示,只有几家卖粗粮的摊子还在营业,摊主佝偻着身子,对着过往的伪军点头哈腰,脸上满是愁苦。郑子布看着这景象,语气沉了下来:“以前在江南,只听逃难的人说鬼子凶残,如今亲眼所见,才知百姓过得有多苦……那些鬼子不仅要占我们的土地,还要害我们的人,连有炁感的少年都不放过,真是丧心病狂!”
陆瑾望着远处伪军据点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所以我们这些异人,更不能袖手旁观。哪怕只能多救一个百姓,多杀一个鬼子,多烧一处据点,也是在为抗敌出一份力。”
郑子布眼睛一亮,拍了拍陆瑾的肩膀,语气激动:“陆兄说得对!我看你我投缘,不如结伴同行一段?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杨家镇,就是为了打探那日寇据点的消息——我听说里面的黑木太君,擅长一种‘血祭术’,专门用百姓的血修炼,咱们正好去会会他,替那些死去的百姓报仇!”
陆瑾心中一动——他此行的目标,正是那处据点里的黑木和被抓的少年。他看着郑子布眼中的决绝与热血,笑道:“好!那咱们就联手,端了这据点,救回少年,再杀了那黑木!”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们并肩朝着小镇外的密林走去,一个身怀刚猛炁功,一个手握精妙符法,虽只是初遇,却已像是并肩多年的战友。晚风拂过树梢,带着远处传来的零星枪声,却吹不散两人眼中的坚定。谁也没有想到,这段在战火中结下的初步友谊,会在未来的异人界抗寇大业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他们此刻的并肩同行,也在不知不觉间,为日后异人界联合抗敌的大业,埋下了一颗小小的、却充满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