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宫的武库深处,两柄神兵正静静躺在锦盒中。倚天剑的锋刃如秋水,屠龙刀的刀身似玄铁,历经战火洗礼,依旧散发着慑人的寒气。赵康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倚天剑,剑身在灯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仿佛能斩断世间一切束缚。
“陛下,这两柄神兵里的秘籍,都已取出来了。”张匠头躬身禀报,他手里捧着两个紫檀木盒,“倚天剑里是《九阴真经》全本,连总纲都在;屠龙刀里是《武穆遗书》,兵法布阵极为精妙。”
赵康打开木盒,《九阴真经》的绢纸泛着陈旧的黄色,上面的字迹古朴苍劲,从“易筋锻骨篇”到“九阴神爪”,再到最后的总纲,果然比周芷若那本残篇完整得多。而《武穆遗书》里的兵法,与他推行的步骑协同战术竟有几分相通,只是更注重奇兵与阵法。
“好东西。”赵康合上木盒,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秘籍抄录副本,正本存入皇家秘库。至于这两柄神兵……”他看向张匠头,“能重铸吗?”
张匠头一愣,随即点头:“能!倚天剑的材质是玄铁混合精钢,屠龙刀里掺了天外陨铁,熔化后重新锻造,威力只会更强。只是……陛下想铸造成什么模样?”
“倚天剑改造成长剑,剑身刻‘镇国’二字;屠龙刀改造成战刀,刀背铸龙纹。”赵康道,“刀柄都用和田玉镶嵌,既要有皇家气度,也要适合实战。”
“臣遵旨!”张匠头捧着神兵退下,心中却暗自咋舌——这可是江湖人梦寐以求的倚天屠龙,陛下竟说重铸就重铸,果然是帝王气魄。
武库外的长廊上,传来轻盈的脚步声。赵敏披着一件月白披风,手里拿着一卷兵书,见到赵康便笑道:“陛下又在摆弄你的宝贝兵器?”
“你来的正好。”赵康招手让她过来,“《武穆遗书》里有几套骑兵阵法,你懂蒙古骑兵的战法,帮朕看看如何破解。”
赵敏接过兵书,指尖划过“拐子马破法”的条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岳武穆果然厉害,这阵法专克骑兵冲锋,若是早几百年,蒙古铁骑未必能入主中原。”她提笔在旁边批注,“不过这法子太依赖步兵配合,若是配上咱们的火炮,威力能增一倍。”
赵康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发上,竟有几分柔和。这蒙古郡主归顺后,褪去了当年的狡黠,多了几分沉稳,尤其是在军务上,时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陛下,皇后娘娘说,晚膳在暖阁备好了,还请您过去。”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暖阁里暖意融融,周芷若、杨不悔、小昭、黛绮丝正围坐在桌旁。黛绮丝穿着波斯风格的红裙,裙摆上绣着金线花纹,与小昭的素雅形成鲜明对比——自从海军从灵蛇岛将她与谢逊接回后,她便认了小昭,母女俩都留在了后宫,黛绮丝凭着一身诡异的身法,偶尔还会帮法卫传递些密信。
“夫君今日怎么回来晚了?”周芷若给赵康盛了一碗汤,汤里飘着当归与枸杞,是温补的药膳。
“在武库看倚天屠龙呢,打算重铸了。”赵康喝了口汤,暖意顺着喉咙滑下,“以后这两柄神兵,就当皇家仪仗用,也算给倚天屠龙的传说画个句号。”
杨不悔闻言,放下筷子道:“说起兵器,陛下前些天教我的‘降龙十八掌’,我总觉得力道发不出来,是不是内力不够?”
“不是内力的问题,是心法不对。”赵康放下汤碗,“降龙十八掌讲究‘刚猛无俦,气贯长虹’,你练的明教心法偏阴柔,得用九阳神功调和才行。”
他看向小昭:“你父亲谢逊的九阳神功,你学了多少?”
小昭轻声道:“义父教了我基础心法,说这功法能护住心脉,只是太过刚猛,女子练起来容易伤气血。”
“那是没找到窍门。”赵康笑道,“正好今日没事,咱们去演武场,我教你们几招。”
皇宫的演武场铺着平整的青石板,四周种着松柏,即使冬日也绿意盎然。赵康换上劲装,先给众人演示了一遍降龙十八掌。他站在场中,气沉丹田,内力运转间,竟隐隐有龙吟之声。“亢龙有悔”一出,掌风扫过,旁边的石狮子竟被震得嗡嗡作响;“飞龙在天”跃起时,身形如龙腾半空,气势磅礴。
“好!”赵敏忍不住喝彩,她见过蒙古最勇猛的武士,却从未见过如此霸道的掌法。
黛绮丝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她的“紫衫龙王”身法诡异,却也挡不住这等刚猛的攻势。
“这掌法虽刚猛,却不是一味硬拼。”赵康收势而立,额上不见汗珠,“你们看这招‘潜龙勿用’,看似蓄力不动,实则暗藏后劲,正是太极里‘以柔克刚’的道理。”
他先教杨不悔运气,纠正她出掌的角度:“你的问题在于太急于发力,要像拉弓一样,先蓄后发,把内力聚在掌心,再猛地推出。”
杨不悔试了几次,掌风渐渐有了几分刚劲,虽然还达不到“气贯长虹”的境界,却也像模像样。
接着是小昭,她性子柔和,学起“见龙在田”这类偏重防守的招式格外顺手。赵康握着她的手腕,引导她感受内力流转:“别怕刚猛,九阳神功在体内转一圈,刚劲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小昭的脸颊泛起红晕,低声应着,掌法却越来越稳。
赵敏对“利涉大川”这招很感兴趣,这招适合骑兵冲锋时使用,她练了几遍,便融入了蒙古摔跤的步法,竟有几分独特的韵味。赵康笑道:“不错,能举一反三,这才是学武的正道。”
最后轮到周芷若与黛绮丝。周芷若本就会《九阴真经》的部分招式,与降龙十八掌的刚猛互补,练起“或跃在渊”时,身法灵动,掌力却暗藏刚劲;黛绮丝的波斯武功注重速度,赵康便教她如何用“突如其来”这招,将速度与刚劲结合,出掌如电。
暖阁的灯火亮起来时,众人都练得满头大汗,却兴致勃勃。宫女们端来姜汤,众人围坐在火炉旁,捧着汤碗取暖。
“陛下,您这降龙十八掌,配上九阳神功,真是天下无敌了。”杨不悔呵着白气,掌心还带着练掌后的灼热。
“未必。”赵康笑道,“前些天收到武当的书信,说张无忌回山了,就在紫霄宫做小道童,据说九阳神功已练至大成,只是从不与人争斗。”
赵敏挑眉:“就是那个明教的小教主?他倒看得开,放着教主不当,去做小道童。”
“或许这才是他想要的。”周芷若轻声道,“江湖纷争太苦,能安稳度日,也是福气。”
赵康想起那个优柔寡断的少年,如今能在武当山安身,也算得偿所愿。这倚天屠龙的世界,因他而改变了太多轨迹:明教归顺,六大派解散,张无忌归隐,连倚天屠龙都被重铸……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几日后,张匠头将重铸的神兵送来。“镇国剑”剑身修长,“镇国”二字用金丝镶嵌,寒光四射;“龙纹刀”刀背的龙纹栩栩如生,刀柄的和田玉温润剔透。赵康拿起长剑,轻轻一挥,旁边的铁桩应声而断,切口平滑如镜。
“好刀!好剑!”他赞道,将长剑递给周芷若,“这剑给你,正好配你的九阴白骨爪。”又将战刀扔给赵敏,“你常去军营,带着防身。”
周芷若与赵敏接过神兵,脸上都露出喜色。
这年冬天,南京下了场大雪。赵康带着众人在御花园的亭子里赏雪,暖炉里燃着银丝炭,桌上摆着西域的葡萄酿。杨不悔与小昭在雪地里堆雪人,赵敏与周芷若在亭中对弈,黛绮丝则弹着波斯的琵琶,琴声悠扬。
赵康看着这一幕,心中一片安宁。他体内的九阳神功与九阴内力,在乾坤大挪移的调和下圆融无碍,降龙十八掌的刚猛与太极的柔和相辅相成,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举重若轻的气度。纳虚葫里的空间已扩展到千里,灵田万顷,药草成林,国运莲花上的光芒越发璀璨。
“陛下,武当派送来书信,说张无忌想求些红薯种,在武当山试种。”内侍递上书信。
赵康接过,上面是张三丰的字迹,说张无忌在山上开垦了几亩地,想种些高产的粮种,让道童们能吃饱饭。
“给他送最好的灵液红薯种,再派个农技官去指导。”赵康笑道,“告诉他,缺钱缺人就说话,武当山也是我华朝的土地。”
内侍领命而去。赵康望着窗外的大雪,忽然觉得,所谓的天下无敌,不是武功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而是能守护眼前的安宁——让百姓有饭吃,让家人能安稳,让这个被他改变的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屋顶,覆盖了道路,却盖不住御花园里的欢声笑语,盖不住南京城的万家灯火,更盖不住一个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倚天屠龙的传说已远,但属于华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赵康,将带着身边的人,带着这万里河山,继续书写下去,直到岁月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