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雪鹰赴巴黎
北京非遗展落幕的第二个月,阿勒泰草原还裹着厚厚的积雪,联合工坊的毡房里却早已热闹非凡 —— 托合提、斯兰别克、小林和团队正围着一张设计图讨论,图上画着一款全新的 “世界雪鹰” 滑雪板:板身刻着阿勒泰雪鹰、法国埃菲尔铁塔、非洲长颈鹿的融合纹样,支架则用湖南竹丝编出全球不同地域的传统花纹,角落还预留了可镶嵌当地特色材料的小凹槽。
“巴黎展要让世界看到,咱们的手艺不仅能融合湘阿勒泰,还能连接全球文明。” 小林指着设计图上的纹样,“比如这个埃菲尔铁塔,咱们用哈萨克族的曲线刻法来表现,既保留本土特色,又能让外国观众有共鸣。”
古丽奶奶坐在一旁,手里拿着块新鞣制的马皮,上面用彩线绣着小小的世界地图轮廓:“我想着,在迷你滑雪板的马皮上绣地图,再配上不同语言的‘传承’字样,让每个国家的观众都能看懂咱们的心意。”
为了让新设计更贴合国际审美,小林特意联系了巴黎展的协办方 —— 法国一家非遗保护机构,对方派来一位专攻传统木刻的匠人皮埃尔,远程参与设计讨论。视频会议里,皮埃尔看到 “世界雪鹰” 的初稿,兴奋地举起自己刻的橡木浮雕:“我可以教你们用欧洲的浅刻技法处理铁塔纹样,再结合你们的马皮鞣制工艺,会有特别的质感!”
接下来的两个月,联合工坊开启了 “跨国协作模式”:斯兰别克每天和皮埃尔视频学习浅刻技法,手指被刻刀磨出了新的茧子,却终于掌握了让铁塔轮廓更立体的诀窍;湖南竹编师傅则研究了非洲马赛族的编织纹样,把它融入滑雪板支架的设计;古丽奶奶带着村里的姑娘们,用不同颜色的羊毛线绣世界地图,每绣完一个大洲,就拍照片发给皮埃尔,听取他的建议。
距离巴黎展还有一个月时,皮埃尔突然提出要亲自来阿勒泰 —— 他想亲眼看看马皮鞣制的全过程,亲手参与一块 “世界雪鹰” 滑雪板的制作。当皮埃尔背着工具箱出现在阿勒泰机场,看到漫天飞雪和草原上的毡房,忍不住感叹:“这就是孕育毛皮滑雪板的土地,比视频里更壮阔!”
在联合工坊的日子里,皮埃尔跟着托合提去后山挑桦木,学会了根据树皮纹理判断木材的年份;跟着古丽奶奶煮松针汁,亲身体验了 “松针泡皮” 的老方子:“你们的传统工艺里藏着对自然的尊重,这和欧洲的木刻理念不谋而合,都是‘让材料说话’。” 他还尝试用阿勒泰的桦木,结合欧洲技法刻了一只雪鹰,送给斯兰别克当礼物:“这是我们跨文化协作的见证,以后看到它,就想起在阿勒泰的日子。”
出发去巴黎前,联合工坊完成了 30 件参展作品,除了 “世界雪鹰” 滑雪板,还有融合各国元素的文创产品:马皮封面的笔记本上印着中法双语的手艺故事,竹丝编的挂饰结合了北欧的极光纹样,迷你滑雪板的凹槽里分别镶嵌了法国的橡木片、非洲的鸵鸟毛、中国的青花瓷碎片。托合提把每件作品都装进特制的木箱,箱子里垫着古丽奶奶织的羊毛毡,防止运输过程中损坏。
巴黎世界非遗创新展的展馆设在卢浮宫旁的一座百年建筑里,湘阿勒泰联合工坊的展区被命名为 “雪与竹的全球对话”。开展当天,皮埃尔带着法国观众来到展区,当他们看到 “世界雪鹰” 滑雪板上熟悉的埃菲尔铁塔,又触摸到柔软的马皮时,纷纷发出惊叹:“原来中国的毛皮工艺能和欧洲的木刻结合得这么好!”
一位来自非洲的非遗传承人看到支架上的马赛族纹样,激动地握住小林的手:“这是我们部落的花纹!没想到在遥远的中国,能看到有人把它编进作品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她当场邀请联合工坊,参加明年在肯尼亚举办的非洲非遗展,希望能合作开发 “草原与雪山” 主题的手工艺品。
斯兰别克和皮埃尔的 “跨国手艺展演” 成了展会上的亮点。两人在工作台前合作,斯兰别克用哈萨克族技法刻雪鹰,皮埃尔用欧洲浅刻技法刻铁塔,最后将两块桦木拼接成一块完整的装饰板。周围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有人拿出手机直播,还有媒体记者追问:“你们以后会长期合作吗?会不会推出更多跨文化的产品?”
托合提笑着回答:“我们已经计划在联合工坊里设立‘国际手艺交流中心’,邀请各国匠人来阿勒泰、去湖南,一起开发新产品,一起教年轻人手艺。非遗不是孤立的,只有互相交流,才能走得更远。”
展览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专员再次来到展区,看到新的 “世界雪鹰” 系列,忍不住称赞:“从湘阿勒泰协作到全球对话,你们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 让本土手艺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她当场宣布,将把 “雪竹共生” 模式纳入全球非遗保护案例库,向其他国家推广。
离开巴黎前,托合提带着团队去了埃菲尔铁塔下。斯兰别克拿出一块迷你 “世界雪鹰” 滑雪板,在铁塔前拍照,照片里,滑雪板上的雪鹰与铁塔同框,像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古丽奶奶看着铁塔,笑着说:“要是你阿爷知道,他传下来的手艺能来到这里,肯定会骄傲的。”
返程的飞机上,托合提打开桦木工具盒,里面又多了几样新东西 —— 皮埃尔送的橡木刻刀、非洲传承人留下的马赛族编织样本、巴黎展的荣誉证书。他轻轻抚摸着这些物件,忽然觉得,这个工具盒已经不再只是装工具的盒子,它成了一个 “文化百宝箱”,装着不同地域的手艺智慧,装着跨越国界的情谊,装着老手艺走向世界的梦想。
飞机穿过云层,朝着东方飞去。托合提知道,巴黎展不是终点,而是联合工坊 “全球传承计划” 的起点 —— 明年的非洲展、后续的国际手艺交流中心、不断丰富的跨文化产品,还有越来越多加入的国际伙伴,都在等着他们去实现。
而那只刻在滑雪板上的雪鹰,也将带着阿勒泰的草原气息、湖南的竹林清香,带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印记,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让世界看到,非遗的力量,能让不同文明在协作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