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后方统筹
洪武二年四月的江南漕渠码头,赵江月正拿着《东征补给册》,与苏琬琬核对刚到的物资。“苏姨,西域的精铁到了吗?萨大人来信说,战船的连发弩需要补修,急需精铁打造零件。”
苏琬琬点头,指着码头边的铁箱:“阿古拉的商队刚从敦煌送来五十吨精铁,还带了西域的铁匠,说能帮着赶制弩箭。还有,惠民医馆的陈三姑,带了两百箱治外伤的草药,今日就能装船运往宁波。”
正说着,慕容芷带着皇城司的密报赶来:“太子殿下,有旧吏在江南散布‘东征耗空国库’的谣言,还鼓动部分粮商拖延送粮,幸好影卫及时发现,已将为首的旧吏拿下。”
赵江月接过密报,眉头微皱:“这些人就是见不得大明安稳!传朕(代太子令)旨意:将造谣旧吏贬戍敦煌商路,帮阿古拉运货;粮商若再拖延,取消其漕运资格,由民生坊的商户接手 —— 绝不能让谣言影响东征补给。”
为了稳定民心,赵江月还让人在江南各州县贴出 “东征民生榜”,上面写着:东征所需粮草皆来自义仓存粮,不额外向百姓征粮;沿海渔民因东征无法捕鱼者,可到民生坊领补贴;织户若因商路通而多赚钱,朝廷还减免半年税。
榜文贴出后,江南百姓果然安心不少。苏州府的织户李大姐,还带着十几个织工,给东征将士织了两百件 “抗寒海衫”,用的是改良的织法,又厚又轻便:“太子殿下,俺们织这些衫,让将士们在海上不挨冻,好早日剿灭倭寇,让俺们的丝绸能安稳运到西域。”
赵江月接过海衫,摸着细密的针脚,心里暖暖的:“多谢李大姐!朕会让人将海衫尽快送到舰队,告诉将士们,江南百姓等着他们凯旋。”
四月中旬,当第一批补给船抵达宁波时,萨琳娜派来的信使也带回了海途初战的消息:“太子殿下,萨大人已摸清平户港布防,渔民们还愿当向导,预计五月初就能发起总攻!”
赵江月站在漕渠码头,望着满载物资的船帆驶向宁波,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前方的舰队有百姓的支持、后方的补给有百官的配合,这场东征之战,大明一定能赢 —— 而胜利之后,沿海的百姓能安稳捕鱼,江南的织户能安稳通商,大明的海疆,终将迎来真正的太平。
洪武二年五月的平户港外,晨雾像纱一样笼罩海面。萨琳娜站在旗舰了望台,手里攥着渔岛百姓画的布防图 —— 图上清晰标着港外三道铁链的位置,还有涨潮时的最佳突破点。郑阿福蹲在船舷边,不时将测深木探入海中,声音低沉:“萨大人,再有半个时辰就涨潮了,铁链会随着水位升高,咱们的战船吃水深刚好能从铁链下方钻过去。”李木匠带着工匠们早就在战船两侧装好了 “破礁锤”.
(第三百一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