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UU阅书 >  寄梦古斋 >   第8章 纸间魂

1965年的台北,初夏的雨总来得缠缠绵绵。清晨六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室里已经亮起了一盏暖黄的灯,林敬之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指尖捏着一片比蝉翼还薄的竹纤维纸,正对着放大镜,一点点凑近《寒食帖》真迹的边角。

工作台铺着浅灰色的羊毛毡,毡子上整齐摆着排笔、镊子、浆糊——浆糊是他按祖父传下的方子调的,用陈年的面粉加少量明矾,蒸透后放凉,黏合度刚好,又不会损伤古纸。案头的白瓷笔洗里泡着两支狼毫小楷笔,笔锋散开,像两朵待放的白菊。窗外的雨丝打在玻璃上,留下细细的水痕,把天光滤得柔和,正好落在《寒食帖》那泛黄的纸面上。

真迹的右下角有处指甲盖大小的虫蛀破洞,边缘还沾着几点褐色的霉斑,正好在“破灶烧湿苇”的“破”字右下方,像给那个苍劲的“破”字,又添了道无形的伤口。林敬之先用软毛刷蘸着温水,轻轻扫过霉斑,动作轻得像在拂去一片落在书页上的枯叶。水痕在纸上慢慢晕开,他立刻用吸水纸吸干,反复几次,霉斑才渐渐淡去,露出下面原本的纸色——那是种带着岁月沉淀的米黄色,不像新纸那样刺眼,倒像晒了几十年的老棉布,透着股温和的质感。

“别急,慢慢来。”他对着字帖轻声说,仿佛那纸面上真的能传来回应。这是他修复《寒食帖》的第三个月。三年前他从台北艺专毕业,凭着一手修复古书画的好手艺进了故宫,却直到今年春天,才被允许接触这幅传世名作。第一次在文物库房见到它时,他捧着装字帖的紫檀木盒,指尖都在抖——木盒的边角有块淡淡的焦痕,和祖父临终前给他看的那块紫檀木屑上的痕迹,一模一样。

他的祖父林阿福,是当年潘祖荫身边最得力的仆人。咸丰十年圆明园被烧的那个夜晚,是祖父抱着装着《寒食帖》的木盒,从火光里逃出来,一路南下送到苏州潘祖年手里。祖父活到九十岁,临终前把林敬之叫到床边,从枕头下摸出个小小的锦袋,里面装着一点暗红色的紫檀木屑。“这是从那木盒上刮下来的,”老人的声音已经很轻,却字字清晰,“阿敬,你记住,这木屑上有东坡先生的‘气’,以后要是能见到那幅字,好好待它,别让它受委屈。”

那时林敬之才十六岁,捧着锦袋,只觉得木屑粗糙,哪里懂什么“气”。直到此刻,他看着“破灶烧湿苇”那几个字,笔锋里藏着的困顿与不甘,像潮水一样漫过来,他突然觉得指尖有些发烫——不是因为天气热,是那纸面上仿佛真的有股力量,顺着他的指尖,钻进了心里。

他把提前剪好的竹纤维纸覆在破洞上,用镊子轻轻调整位置,让纤维纸的纹理和原作的纸纹对齐,再用小楷笔蘸着稀浆糊,沿着破洞的边缘细细涂抹。浆糊的量要刚刚好,多了会渗到字上,少了又粘不牢。他的呼吸放得极缓,连窗外的雨声都仿佛变慢了,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自己心脏的“咚咚”声,一轻一重,倒像在给这千年的字帖,打某种隐秘的节拍。

修复到中午,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从窗户照进来,正好落在“死灰吹不起”那五个字上。林敬之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起身去倒了杯温水。回来时,他无意间瞥见“吹”字的右上方,有个芝麻大小的墨点——不是虫蛀的痕迹,也不是霉斑,墨点的边缘很淡,像是写字的人蘸墨时,不小心滴上去的,又像是写完后,指尖蹭到了未干的墨迹。

他立刻拿起放大镜凑过去。墨点的颜色比帖上其他字迹的墨色稍深,边缘还带着点晕开的痕迹,显然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污染的。林敬之盯着那个墨点看了很久,突然笑了——原来就算是苏轼这样的大书法家,写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小失误。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练书法,常常把墨滴在宣纸上,母亲总让他把纸扔掉重写,说“字要写得干净,不能有瑕疵”。可此刻看着这个墨点,他却觉得,正是这一点点不完美,让《寒食帖》变得更鲜活了——它不是一幅冷冰冰的“国宝”,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某个雨天里,把心里的话泼洒在纸上的痕迹。

他没有把墨点去掉,只是从抽屉里拿出修复记录本,用小楷笔在上面写道:“真迹‘死灰吹不起’之‘吹’字右上方,有芝麻许墨渍,色深于正文墨,边缘微晕,当是坡公书时无意为之,非后添污损,故保留原貌,未作处理。”写完后,他把记录本放在字帖旁边,看着那行字,突然觉得祖父说的“气”,好像不再那么虚无缥缈了——那“气”,就是这墨点里藏着的随性,是“破”字里藏着的坚韧,是整幅字里藏着的,一个人在困顿里不肯低头的劲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敬之修复《寒食帖》的进度很慢,有时一天只能修复几平方厘米,却从没人催他。故宫里的老修复师都说:“这帖是有脾气的,急不得,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他也乐得慢,每天早早来修复室,傍晚才离开,有时加班到深夜,整个修复区只剩下他这一盏灯。深夜的修复室很静,只能听到窗外的虫鸣和自己的呼吸声,他会把《寒食帖》轻轻展开,借着台灯的光,一遍遍地看。看“自我来黄州”的“来”字,最后一捺拖得极长,像条蜿蜒的路;看“年年欲惜春”的“惜”字,笔锋里藏着的温柔;看“空庖煮寒菜”的“空”字,笔画间那股说不出的苍凉。越看越觉得,苏轼就像坐在对面的桌子旁,正握着笔,把心里的话一句句写下来,那些字里的情绪,喜的、忧的、苦的、乐的,都清清楚楚地摆在纸上,不用解释,就能让人懂。

1985年,林敬之已经成了台北故宫的首席修复师。这年秋天,大陆的文物学者代表团来访,其中有位研究苏轼书法的老教授,特意提出想看看《寒食帖》真迹。林敬之负责接待,当他把装着真迹的木盒从库房里取出来,打开的那一刻,老教授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快步走过来,双手扶着案边,盯着字帖,半天没说话,只是指尖轻轻点着“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那两句,眼眶慢慢红了。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见到真迹。”老教授的声音有些发颤,“在大陆,我们这些学书法的,都是照着它的拓片长大的。尤其是苏州周刻工刻的那块碑,‘空’字中间有道裂缝,我们都说是‘天痕’,说那是老天给坡公的字,添的一笔念想。”

林敬之心里一动,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张拓片——那是他十年前托人从苏州博物馆拓来的,正是周刻工那块裂了缝的石碑拓本。他把拓片铺在真迹旁边,两相对比,真迹的墨色更浓,笔画更灵动,而拓片上的“空”字中间,那道竖痕清晰可见,像一把剑,却没把那个“空”字劈开,反倒让整个字多了股倔强的劲儿。

“您看,这裂缝反而让字活了。”林敬之指着拓片说。

老教授俯身看着,手指轻轻抚过拓片上的裂缝,突然叹了口气:“就像我们两岸,虽然隔着海,可这文脉,却从来没断过。你看这拓片,从苏州到台北,从石碑到真迹,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经历了多少事,这字里的劲儿,还在。”

林敬之看着老教授的眼睛,突然明白了祖父说的“气”,到底是什么。那不是某个人的气,也不是某幅字的气,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念想——是潘祖荫抱着木盒从火里逃生的决绝,是潘家兄弟辗转流离却不肯卖字的坚守,是周刻工刻碑时故意留下的那道细痕,是老教授对着拓片红了的眼眶,也是他自己,修复时不肯去掉的那个墨点。这念想,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千年前的苏轼,和现在的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不管隔着多少山水,多少岁月,都断不了。

那天他们聊到很晚,从苏轼在黄州的日子,聊到黄庭坚的题跋,聊到潘家守护字帖的故事,聊到那些为了保护一幅字,甘愿付出一切的人。临走时,老教授握着林敬之的手说:“小林,谢谢你把这字照顾得这么好。它不是台北的,也不是大陆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念想,你要好好待它。”

林敬之用力点头,眼眶也红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比想象中更重。

2008年,林敬之到了退休的年纪。退休前的最后一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文物库房,给《寒食帖》换展柜。新展柜用的是最先进的防紫外线玻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字帖不被光线损伤,柜里还装了恒温恒湿系统,确保字帖所处的环境永远稳定。可在安装玻璃时,他却特意跟工人说:“在玻璃的右下角,留个两毫米的透气孔。”

工人很不解:“林老师,这恒温恒湿柜要是留了孔,湿度不就不稳定了?”

林敬之笑着摇头,指了指展柜里的《寒食帖》:“它也需要呼吸。你想啊,它在世上活了一千年,见了那么多人,听了那么多事,要是把它封得严严实实的,它该闷了。留个透气孔,让它能闻到外面的空气,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就像我们人一样,得有口气在,才能活得长久。”

工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还是照他的话做了。看着新展柜里的《寒食帖》,林敬之轻轻说了句:“我要走了,以后会有人来照顾你,你放心。”说完,他又站了很久,才转身离开库房,像在跟一个相处了一辈子的老朋友告别。

退休后的林敬之,每天都会去故宫附近的公园散步。有时遇到来故宫参观的游客,聊起《寒食帖》,他总会笑着说:“那不是一幅字,是个有魂的物件。你去看它的时候,别光看笔画,也别光看名气,你就盯着它,好好想想,千年前的那个雨天,苏轼坐在漏雨的屋子里,写这些字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等你想明白了,你就懂它了。”

现在,《寒食帖》的真迹依然静静地躺在台北故宫的展柜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展柜前驻足。有人拿着相机拍照,有人对着字帖临摹,也有人像当年的林敬之一样,站在那里,盯着“死灰吹不起”的字迹,久久不说话。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能从那些字里,读出点什么——或许是自己人生里的某次困顿,或许是某次不肯放弃的坚持,或许只是一种莫名的感动,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撞了一下,然后就变得温暖起来。

而在大陆的苏州博物馆里,周刻工刻的那块石碑,依然立在院子里。每年春天,都会有学书法的孩子来拓片。他们的小手握着拓包,在石碑上轻轻拍打,拓包上的墨汁落在纸上,晕开一个个清晰的字迹。有个孩子拓到“死灰吹不起”时,抬头问老师:“老师,‘死灰’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就再也好不了了?”

老师蹲下来,指着拓片上的字,笑着说:“你看这个‘吹’字,笔锋是不是还有股往上的劲儿?死灰也能被吹起来的,就像这些字,哪怕过了一千年,还是能给我们力量。人也一样,不管遇到多难的事,只要心里还有口气,就总能熬过去。”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低下头,继续用拓包轻轻拍打石碑。墨汁在纸上慢慢晕开,“死灰吹不起”那五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像在告诉所有人,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岁月磨灭。就像林敬之当年留下的那个透气孔,就像周刻工留下的那道细痕,就像苏轼写下的那个墨点,它们都是“气”,是文脉,是藏在纸间的魂,只要有人还记得,只要有人还在传承,就永远不会消失。

UU阅书推荐阅读:黑神话:吾为天命狼玲珑谋西宫恨各类男主短篇合集颠!她在娱乐圈里搞抽象魂穿海贼世界让你攻略,没让你成为魔王白月光甄嬛来到大如传未读完的那本书一篇小虐文,敬请期待狗渣爹不哭,我骑猪来救全家了只怪我们太偏执你说你惹她干嘛,她是重生的啊!刺欲棠春女尊:奋赶权臣位,娇宠小云卿爱吃糖醋排骨的她我或许是我们穿越之我的财神竟是短命鬼修真界白月光手握舔狗师姐剧本张起灵!回头!进错房,嫁给八零最牛特种兵破产后,我养的校花成了我老板重生之无心魔女老爷!家主她又又又去搞事了!小可怜嫁首长:随军后被千娇万宠综影视之玥明星希七零:冷面民兵队长被作精拿捏了步步团宠:慵懒小娇花成为耀眼的一颗星星吧那些年的生活痕迹炮灰?呸!本宝偏做团宠万人迷!修仙百战穿圣甲李氏仙族,从灭门到飞升魂穿重生重燃江山美人梦月劫倾华:龙女的摆烂人生被打破原神:什么,要救的是芙卡洛斯失忆后我发现自己在柯学世界望你一世安好不正经炼金我的伯爵老父亲惨死重生后,渣男为我手撕白月光六零:小趴菜秒变朝阳群众她那么强,多几个爱慕者怎么了浮生醉酒回梦里重生年代:大佬她种田制霸商业圈快穿之半枝妍每个世界都有病娇哄骗单纯少年道本归兮重生之我在古代做厨子的那些日子崩铁:穿成星的妹妹,竟成为团宠
UU阅书搜藏榜:梦回九天君相逢商姝我,天才科学家,爆改海贼世界!首辅:我那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娘子快穿:拯救那个可怜落魄男人混源之体苟系统让我改造五毒俱全的亲戚们契约蜜恋:逸少的天价宠儿雷杰多的海贼家族碧海虫修恶毒女配的悠然生活独路不孤独穿成佐助,每天为哥哥伤透脑筋穿越年代:卷!从小山村开始穿书后,我拐走了反派白月光开局圣人,带着一群精灵遨游诸界尼姑山下天生凤命:家有团宠小锦鲤天选剩女昏不婚大鲁少年江湖行我的夫君是条傲娇大黑龙穿越甄嬛传眉庄只想嗑CP炮灰小庶女被读心后:被全家宠哭武战道之虫族机战王穿成霸总娇妻失败后,在恋综选夫祖魔穿越龙族,我在卡塞尔学院当卧底救命!和学姐谈恋爱真的太可怕了直播算命:你朋友她是恋爱脑脏玫瑰救命!穿书变寡妇,养育反派儿女不当校霸后,校花女主开始死缠烂打二叔的专宠溺爱小娇妻铠甲:向阳疯了,从铠一杀到铠三柯南:自带光环的愉悦犯先生甜撩!病娇反派每天在我怀里撒娇八岁小孩姐,我在改造综艺当大佬穿越成horror快穿之梦里繁花攻略至上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总裁追妻路漫漫暴躁小樱,莽穿木叶丁敏君仙塔尖尖重生发现仇人竟是穿书女七重神秘空间:我在修仙界逆袭超神学院:穿越,开局十二翼天主荒年不慌,姐带金手指住深山虽然有些屑,但是这个英灵使超强努力败家后老公成了首富
UU阅书最新小说:天炎丹尊抗日之绝地枪王古风故事集庶女逆袭:财运系统开启都穿成反派了,谁还按剧本死啊破帷同穿,从杀出黑塔空间站开始女鬼吸我阳气?反手亮出道士证!平苍穹宝可梦:我在卡洛斯有座牧场!桃花山修仙录我在诡异世界用雷法杀疯了逆世魔主:杀戮系统踏九天顾千澈,等等我南瞻修仙那些年四合院之保卫处治安科长任务完成,我把散架主神捡回家了抗战,还是自己单干吧穿越神印王座:把龙浩晨变成女人综影视:如烟很忙夫人马甲遍地跑,全球大佬追着宠从追星到相恋:我与TNT的浪漫星铁:粉毛傻子如是说龙族剑终逆臣超心动,这道题竟该死的甜美快穿GB:反派他娇软可欺何老师:与你相随半生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白鹿原续集物业通知:违反规则将被抹杀抗战:我,神枪手,团长当祖宗供全民:F级天赋?我能锻造神器!神级NPC的伪装守册妖尾之听见物品心声之后我无敌了漫画工具人努力救世中穿越兽世:抑郁的我,成了掌心娇入住男寝,我比病娇舍友更疯批重生后我把欢宜香换掉了综影视之帅哥都是我的仙人抚我顶,授我钛合金第十八劫女祭司赋予美男开挂技能四合院根据地的红小鬼两界穿:吾以中二之名,重定秩序修真之多宝葫芦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刑侦档案:情迷真相原神:烈风,但白月光剧本玄牝之门1金王帝国您的外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