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百岁青年孙思邈

雍州华原县出了个奇童,七岁的孙思邈读书,一日竟能记诵千言。待到二十岁,已是满腹经纶,老庄的玄妙、百家的智慧、佛门的经典,在他口中娓娓道来,如同讲述家常。一日,声名显赫的洛阳总管独孤信偶然听了少年论道,惊叹之余又隐隐惋惜:“此子实乃圣童!只可惜器量恢弘而识见尚需磨砺,恐难为当世所用啊。”这话像根刺,轻轻扎在了少年心上,也悄然埋下了遁世的根苗。

后来周宣帝在位,天下纷扰不断。年轻的孙思邈看透了庙堂的波谲云诡,索性背起行囊,一头扎进了终南山麓的太白山。山间松涛为伴,流泉洗心,他潜心研读医书药典,采药炼丹,名声虽隐于林泉,医道却在寂静中日益精进。

风云变幻,隋文帝杨坚执掌了权柄。求贤若渴的朝廷发来诏书,征召他入朝担任国子博士。面对这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孙思邈只托人带回一封言辞恳切的谢病书。他对亲近之人吐露心声:“再等五十年吧,那时必有圣主出世,才是我下山济世之时。”

时光如太白山的溪水般静静流淌。大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登基。他素闻孙思邈之名,特下旨召其入京。当这位传说中的隐士站在金銮殿上时,满朝皆惊——太宗望着他红润的面容、清亮的眼神,忍不住感叹:“朕今日才知,得道之人诚然可敬可羡!古之羡门、广成,岂是虚妄之言?”当即就要封他高官厚爵。孙思邈依旧躬身推辞,语气温和却坚如磐石:“山野之人,只愿悬壶济世,不敢受朝廷爵禄。”太宗无奈,只得任他归去。

岁月不居,到了高宗显庆年间,朝廷的使者又一次踏进了孙思邈的山居。这一次,皇帝想拜他为谏议大夫。面对煌煌诏命,白发苍苍的孙思邈依然只是摇头。待到上元元年,老人深感精力渐不如前,便主动上书请求归山。高宗感念其德,特赐良马,并将风景秀美的鄱阳公主旧宅赐予他颐养天年。

此时的孙思邈,早已是名动天下的“药王”。长安城里的名流才俊,如诗人宋之问、学者孟诜、“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等,皆以弟子之礼恭敬侍奉左右。一次随高宗驾幸九成宫避暑,随行的鄱阳县令突发急症,面如死灰,气息奄奄。御医们束手无策。孙思邈被急召而来,只道:“此人病根深埋脏腑,气血逆冲。需火灸,且非寻常艾火可治。”他命人堆起红炭,灼热逼人。旁人惊惧,孙思邈从容施灸。县令周身穴位依次灸过,须臾竟呻吟转醒,面色渐复红润。次日,行动如常。神乎其技,满宫为之折服。

卢照邻曾患顽疾,饱受折磨,拜在孙思邈门下求医问学。一日,他扶着病体请教:“先生,名医如何能治愈沉疴?”孙思邈捻须,目光深邃:“你看这天与地,便是一幅大景象。人之病痛,犹如风雨失调,江河枯竭,此乃天地焦枯之象。良医用药石针砭,调和气血,如同疏导阻塞的河流;圣人则以道德教化,政令疏导,如同理顺混乱的天地。故而人身有可愈之疾,天地亦有可消之灾。”

卢照邻深为叹服,再问:“为人之道,当如何自处?”

孙思邈沉吟片刻,字字珠玑:“为人行事,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他细细拆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乃心小,是谨慎;‘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此乃胆大,是担当;‘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止方正,是原则;‘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慧圆融,是通达。”卢照邻闻之,如醍醐灌顶。

孙思邈的学问深不可测。当初魏徵等重臣奉旨编修前朝五代史书,唯恐史料有缺漏讹误,屡屡登门请教。孙思邈凭其浩瀚学识与惊人记忆,对数百年前的人物事件、典章制度,竟能口述如流,历历在目,仿佛亲历,为史书的修撰提供了无价的真知灼见。

他的一生,如太白山巅一株苍松。根须深深扎入华夏智慧的沃土,枝叶却舒展在千年时空之上。三次拒绝帝王征召,非是孤傲,而是深知济世之道在民间烟火;百岁高龄仍容色如少,并非驻颜有术,乃是心中那济世活人的灯火,始终温热如初,未曾熄灭。

真正的青春,原来无关年岁深浅,只在于心底是否还燃着那盏照亮他人、也映亮自己的灯。孙思邈用跨越三朝的生命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将生命活成一道光,岁月便再无法在他身上刻下苍老的印记,他永远是这人间的——百岁青年。

孙思邈的名声早已超越了医者的范畴。一日,东台侍郎孙处约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恭恭敬敬地来到孙思邈面前,恳请为诸子前程指点一二。老人目光沉静,在几个年轻人脸上缓缓掠过,片刻后开口:“孙俊前程显达最早,孙侑大器晚成,至于孙佺,”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最为英武挺拔的孙佺身上,“位极人臣,权重一时,但需谨记,祸根或在执掌兵权之时。”孙处约半信半疑记下。多年后,孙俊果然早早位高权重,孙侑中年后亦得显贵,而孙佺最终官至河东节度使,手握重兵,却因卷入朝堂风波,结局惨淡。孙处约忆起当年预言,唯有长叹。

太子詹事卢齐卿,年轻时曾向孙思邈请教命运前程。孙思邈看着他,缓缓道:“五十年后,你将官至一方诸侯(方伯)。那时,我的孙子会在你手下为官,望你多加照拂。”卢齐卿当时只觉渺茫,却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五十年光阴流转,卢齐卿果然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到任不久,属吏名册呈上,其中萧县县丞一职后,赫然写着“孙溥”二字——正是孙思邈的嫡孙!卢齐卿震惊不已,回想当年孙思邈预言之时,孙溥尚未出生!老人洞悉未来的能力,已非寻常智慧所能揣度。

唐高宗永淳元年,这位跨越了北周、隋、唐三朝的传奇人物,在长安城赐居的鄱阳公主旧宅中安然离世。临终留下遗言:薄葬,不置贵重陪葬品,不杀牲畜祭祀。家人遵其嘱,一月后入殓,亲友惊见老人遗容面色如生,竟无丝毫朽败之相。更令人称奇的是,当抬起遗体放入棺木时,竟觉异常轻飘——那衣袍之下,仿佛只剩下一缕清气,形骸已悄然化去。世人无不惊异,都说孙真人已尸解成仙。

他一生着作等身,为《老子》、《庄子》作注,探寻玄理;更倾尽心血撰成医家圣典《千金方》三十卷,另有《福禄论》、《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等,融儒释道精髓于一身,泽被后世无穷。

然而,关于他的传说并未因肉身的消逝而终结。开元年间,长安大旱,赤地千里。朝廷请来西域高僧于昆明池筑坛祈雨,皇帝也虔诚斋戒。可七日过去,骄阳依旧炙烤着大地,池水眼见枯竭。正当焦灼之际,一位侍御使匆匆上奏,言昨夜得一奇梦: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自称“处士孙思邈”,言昆明池龙宫有旱魃作祟,故祈雨无应,须速请玄宗降旨,遣忠信之臣持皇家符节与雄黄入峨眉山屏风岭,他自有解法。

玄宗虽觉离奇,但救民心切,立即命太监张忠盛奉旨携雄黄星夜赶往峨眉。张忠盛跋山涉水,终于抵达幽深的屏风岭下。正四顾茫然,忽见一位身着简朴黄布短衣的老叟立于道旁,形貌清奇,目光深邃如古井。老叟未等张忠盛开口,便微笑道:“天子使者,可是为送雄黄而来?老朽便是孙思邈。”张忠盛连忙奉上御赐雄黄。老叟躬身接过,又道:“蒙天子厚赐,老朽当上表谢恩。奈何山居简陋,无纸笔可用,烦请使者代录表文。”张忠盛立刻召随行吏员备好笔墨纸砚。老叟抬手一指旁边一块光滑青石:“表文在此,请誊录即可。”张忠盛定睛看去,石面上竟浮现出百余个清晰的朱砂红字,正是一篇格式工整的谢表!吏员不敢怠慢,依样誊写。写毕抬头,老叟与那字迹鲜红的青石,竟已杳无踪迹,仿佛从未出现过。

张忠盛捧着那卷誊录的表文回京复命,详细禀报所见奇事。玄宗对照张忠盛描述的老叟形貌,竟与自己梦中老者一般无二,更是惊叹不已。孙思邈虽逝,其神异踪迹却如云中龙影,时隐时现,流传于江湖之远。

时光流转至唐懿宗咸通末年。太白山下有户寻常人家,家中十几岁的小儿子天性纯良,自幼不沾荤腥。父母见他心善,便送他到山中的白水僧院做了一名洒扫童子。一日,院中来了位游方处士,自称姓孙。这位孙处士气度从容,在僧院各处悠然踱步。当他经过伙房时,忽然驻足,指着灶台上堆积的柴灰,对院中僧人朗声道:“此灰下埋有异宝,何不掘出?”僧人们将信将疑,拨开厚厚的陈年灰烬向下挖去。只挖了数尺,铁锹便碰到硬物——竟是一支古旧的大斗笔!笔身已呈暗金色泽,笔毫却依旧柔韧,隐隐透出光华,绝非俗物。

众僧啧啧称奇,再寻孙处士,却不见踪影。唯有那个不食荤腥的童子,正站在院中那棵古松下出神。他悄悄告诉同伴,方才那位孙处士临走时,曾含笑轻拍他的肩膀,那手掌传来的暖意,竟驱散了山中的清寒。话音未落,童子忽觉肩头被拍处微微一热,仿佛一道无形的印记烙入心田。

原来真正的永生,并非形骸不灭,而在于将灵魂化作一粒不熄的火种。它落入《千金方》的字里行间,照亮后世医者仁心;它融入“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箴言,砥砺代代士人风骨;它更在每一次悬壶济世、每一回洞彻天机的传说里,于人们心头悄然复燃。百岁之龄,不过是他留在这世间的刻度;而那份泽被苍生、穿越时空的温热,才是药王孙思邈——这位永恒“青年”不朽的魂灵。

2、白云深处的琴声

天台山玉霄峰,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峰顶结着几间简陋茅屋,主人司马承祯,字子微。此人学问深似海,文章锦绣,更有一手绝活,自创“金剪刀书”,篆字如金剪裁玉,锋锐又圆融。他自号“白云子”,一身布衣,常年在山间采药炼丹,清瘦的身影仿佛已与这飘渺云海融为一体。

女皇武则天的威名震动天下,求贤若渴的诏书一道接一道飞向天台山,言辞恳切,许以高官厚禄。使者换了一拨又一拨,山路踏出了新痕,司马承祯只是淡然一笑,托人带回一封封言辞恭敬却态度坚决的谢绝信。荣华富贵?于他不过是山涧升腾的薄雾,转瞬即逝,怎及得上这峰顶一缕无拘无束的白云自在?女皇最终也只能对着云雾缭绕的天台山方向,摇头叹息。

时光流转,龙椅上换了睿宗李旦。这位皇帝素来倾慕道家清净无为的境界,对司马承祯这位“白云子”更是心向往之。他放下帝王威仪,言辞恳切地发去征召。这一次,司马承祯没有拒绝。或许,他看到了睿宗眼中那份对“道”的真切探寻。

金殿之上,睿宗望着这位从云雾深处走来的清癯隐士,眼中满是敬重与好奇:“先生精研阴阳术数,玄妙莫测,可否为朕解惑一二?”

司马承祯闻言,神色平静如水,只微微躬身:“陛下,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他的声音清朗,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人心目所及,所知所感,已是纷扰无尽。如能日日减损这些执着妄念,尚且难以臻于清净,又何必再去钻研那些玄虚的术数,徒然增添心智的负累呢?”

睿宗若有所思,继而追问:“先生所言,修身养性,以无为求清高,朕深以为然。然则治理这泱泱大国,若也以‘无为’处之,又当如何?”

司马承祯目光澄澈,仿佛穿透了宫墙,望向浩瀚天地:“治国之道,与修身之理,本为一体。陛下请看老子所言:‘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则天下治矣。’”他稍顿,引经据典,“《易经》亦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苍天何曾言语?四时更替,万物生长,无不信然有序;天地无所强为,却成就了亘古长存的造化。这‘无为’二字,看似虚静,实则是顺应万物本性、摒弃私欲妄为的治国枢要。”

一席话,如清泉流入心田。睿宗豁然开朗,击节赞叹:“先生真乃得道高士!此论精辟,令朕茅塞顿开!”他龙心大悦,执意要留司马承祯在朝中委以重任,加以显赫尊位。

司马承祯依旧平静地摇头,如拂去衣上尘埃:“山野之人,粗服粝食足矣。陛下若真念山野微劳,容贫道归返白云深处,便是莫大恩典。”

睿宗见他去意已决,知不可强留,心中虽有不舍,更多是敬重。临别之际,他命内侍捧出两样御赐珍品:一架古雅宝琴,一袭霞光流转的华美花帔。“此琴,愿先生山居清寂时,有松风为伴;此帔,愿先生身披云霞,常葆高洁。”皇帝的话语间,带着真诚的祝福。

消息传出,长安城里的公卿显贵纷纷前来相送。长亭外,车马盈路。众人感佩其高风亮节,纷纷赋诗相赠。其中常侍徐彦伯所作最为动人,他将司马承祯与当时另外九位超然物外的名士并列,誉之为“仙宗十友”,司马承祯高居其首。

司马承祯怀抱御赐的宝琴,肩披那云锦般灿烂的花帔,在众人依依目光中,转身走向归途。华服未掩风骨,重宝未动初心。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终于没入通向天台山的官道尽头,仿佛一滴水珠,悄然融回了那片孕育他的浩渺云海。

玉霄峰顶,茅檐依旧。司马承祯解下花帔,叠放一旁,只余素朴布衣。他盘膝而坐,手指轻轻拂过那御赐宝琴的冰弦。清越的琴音悠然响起,不高亢,不激越,如石上清泉,自在流淌,与山间的松涛、鸟鸣、流云应和,浑然一体。琴声里,是那损之又损后空明澄澈的心境,是顺应自然、不染尘埃的逍遥。

山下尘世喧嚣,功名如潮起潮落;山巅琴音澹泊,道心似云卷云舒。睿宗所赐的宝琴与花帔,静置于茅屋一隅,无声诉说着一个道理:真正的尊贵,从不在身外之物的堆砌。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丰盈,能如司马承祯一般,对世间最耀眼的冠冕轻轻道一声“不必”,那宝琴的弦上,便自有白云舒卷,天地清音。这份放下与从容,才是生命至高的华彩。

3、柏叶神仙

北疆重镇太原府,来了位新节度使李诜。李大人坐镇北门,军政繁忙,却常听人提起晋山深处有位奇人:尹道士。此人常年隐居,不食五谷,只嚼山中柏叶为生。更奇的是,此人虽满头银丝如雪,面容却光洁如少年,常独自在太原城里悠然闲逛。

城中坊市间,有位年过八旬的刘老翁,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每见尹君飘然而过,他便拉住街边后生,浑浊的眼里泛起奇异的光:“瞧见没?那位尹神仙!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就听我外祖父念叨过。”他咂咂没牙的嘴,追忆道,“我外祖父说,他七岁那年,就认得尹先生啦!算到如今,少说也七十多年过去喽……你们瞧瞧,尹先生那脸盘儿,可曾变过一分一毫?这不是真神仙是什么!”他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声音带着岁月磨蚀的沙哑,“老汉我黄土埋到脖子根啦,你们正当年,可得把尹神仙的模样刻进心里头去!”

这话刘老翁念叨了几十年。当年听他絮叨的少年郎,如今也成了白发翁。可那位穿行于市井的尹君,依旧鹤发童颜,步履轻健。时光在他身上仿佛凝滞,凡人的一生,于他不过瞬息。

新任太原府司马严绶,是个痴迷玄妙的人物。听闻尹君奇事,心痒难耐。每逢休沐,必策马出城,直入晋山深处寻访。崎岖山径,他走得汗流浃背,只为在尹君那简陋的草庐前坐上一时半刻,听几句似懂非懂的山中妙语,或看尹君闲闲地嚼几片青翠柏叶。严绶眼中炽热的探求,常撞上尹君眼底古井般的平静。

几年后,严绶升任太原节度使,成了北门统帅。权势在手,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入山,恭恭敬敬将尹君请进了威严的帅府。他在府内收拾出最清幽的院落,铺设锦茵,珍馐罗列,欲与尹君朝夕相伴,参悟长生之道。

尹君来了,依旧一身旧布衣。严绶日日设宴,山珍海味流水般呈上。尹君只略略动几箸清淡素菜,更多时候,是拈起随身布袋里的几片柏叶,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神情恬淡如在山中。

一日,严绶按捺不住,指着满桌珍馐问:“仙长久居深山,唯以柏叶为食,其中必有玄奥长生之理,可否赐教?”

尹君咽下口中柏叶,微微一笑,声音清朗:“大人可知柏树为何四季常青?其叶凝地气之精,聚风霜之华,自有坚韧清苦之性。食之非为长生,只为涤荡浊气,令身心轻安,更近自然之息罢了。长生与否,不在口中物,而在心头境。”他目光掠过窗外高远的秋空,“大人盛情,贫道心领。然此间富贵,实非我久留之地。”言语间,已有辞别之意。

恰在此时,府中传来噩耗——严绶一位在长安为官的亲弟弟,因病突然亡故!消息如惊雷炸响,严绶悲痛欲绝,几乎昏厥。府邸上下顿时陷入一片忙乱哀戚。

混乱之中,无人留意尹君何时悄然离开了那华美的庭院。待严绶从悲痛中稍缓,想起尹君,急命人去寻,回报却说:院落空空,唯余几片洗净的柏叶,整齐地放在尹君曾坐过的蒲团上。那隐士,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再无踪迹。

严绶心中怅然若失,一面强忍哀恸处理亡弟丧仪,一面派人四处寻访尹君下落,却如石沉大海。

数月后一个清晨,帅府守门老兵揉着惺忪睡眼打开沉重的府门,赫然发现门外地上端端正正放着一只青布包袱。包袱皮上无字,解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套折叠整齐的、严绶亡弟生前常穿的官服!老兵吓得魂飞魄散,连滚爬爬进去禀报。

严绶捧着亡弟的旧衣,双手颤抖。衣料间,隐隐透出一股山中柏叶特有的清冽苦涩之气。他猛然抬头,望向晋山方向,心中一片雪亮:定是尹君!他竟以这种方式,最后一次踏入了帅府的门槛,无声地归还了这段尘缘。

他立刻带人飞马出城,重入晋山,直奔尹君旧日栖身的草庐。推开那扇熟悉的柴扉,屋内景象却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尹君平日打坐的蒲团上,空空如也。地上,他常穿的布鞋、布袜,分左右整齐摆放着,仿佛主人只是暂时脱下了它们。衣物鞋袜俱在,人却如同水汽般蒸发了。

山中樵夫后来传言,尹君离去那日,有人曾见一道清瘦的银发身影,独自登上晋山最高的孤峰。他面向初升的朝阳,伸展双臂,身影在万丈金光中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缕带着柏叶清香的微风,融入无垠苍穹。

消息传回太原城,那位早已老得直不起腰的刘老翁,坐在自家门槛上晒太阳。听完乡邻的讲述,他混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了悟的光芒,布满皱纹的脸上竟露出孩童般通透的笑意:“走了好啊……尹神仙本就不属于这堆满烦忧的人间烟火。他这一去,是回了真正自在的地方喽。”

帅府深院,严绶独自立于窗前,手中摩挲着亡弟那件残留着柏叶清气的旧衣,望向窗外晋山巍峨沉默的轮廓。长生容颜终是幻影,尹君以一场彻底的“消失”,点破了世人最深的执迷。他归还衣物,留下空鞋,如同拂去最后的痕迹,告诉世人:真正的永恒,并非形骸的羁留,而是灵魂如风般自由来去的境界。那孤峰顶消散的身影,是抛却形骸的释然,亦是归于天地的圆满——原来最深的道别,是让你找不到一丝凭吊的痕迹,唯余山风过处,一缕若有还无的柏叶清气,在懂得放下的心头萦绕成永恒的清凉。

UU阅书推荐阅读:武神无敌我是神话创世主视频通武侠:开局盘点十大高手御天道主武逆苍澜巫师追逐着真理诸因永断斗罗之我的武魂让他们疯狂悟性逆天,我大唐长生仙,谁反对劲爷说他没动心熔炉之神励器悟道什么?我体内有一座剑山龙族木叶:我的人物卡人在超神,刚进学院我能提取镜中物恶女在上:丹师逆天记取代伏羲成为末代人皇,横行暴虐开局刚成圣,女帝求着要当我老婆魔禁:学园都市的替身使者添丁即事家庭教师之时雨母皇系统之千基变小可爱有点拽联盟:我能看到危险提示洪荒大舞台,有梦你就来从异世开始的无限夺舍封神帝辛,人皇人族圣皇我可以修复万物这个明星太招人喜欢开局签到红尘仙充值武学,我横推妖魔世界最后一个嫌疑人X全球大轮回末世:囤物资,杀鬼子超级逆转系统穿越到这里的那些年逐出宗门后,我自废修为却越来越强了诸天文明记我在诸天开黑店的日子女帝她矜贵爱撩修行超脱,熟练度面板助我苦练有了系统我无敌无间之希尔成神之路女子修仙:不要逼我成圣开局断绝关系,我成万道魔尊邪灵降世,我以凡胎横推此世青了一季的春从武庚纪打开洪荒世界
UU阅书搜藏榜:青了一季的春诸天万界之我在赫敏面前当大佬周德洲之予我为王农家娇女:穿到古代开饭馆洛书笔赋[韩娱]老婆不易追我真没想当魔教教主我的班长居然在画少女漫画!商杀之仁心绝上至尊开局凡人,结局成为诸天至强者兽神逆袭:帝君,来PK!农门悍妻:小相公他被迫奋发图强失灵族误入球途城主!又有女修来找你了吾女有大帝之资白玉天虎魔尊追妻路漫漫海洋王剑仙独行别人御兽我御妖九霄帝道我好像又被坑了反派驾临百世炼情失踪两月,归来已成仙帝!万古第一仙宗诸天从奈落开始混沌圣元鼎阳气无穷不怕吸,妖物都叫我相公阴阳造化鼎三千界之屠龙令诛天狂妃:草包大小姐野外生存狂魔重生2000乖女儿被我宠上天杀手女pk千年冰山灵界神尊小说主角剑无双全民领主:我的浮岛能通灵全民种田,从国家复兴到仙武家族重生蛮荒拍卖返利我怎么成人族隐藏老祖了不对劲的废材长剑问天这怕是一个假世界阴阳捡尸人这岛国的画风太怪异了穿越之兴龙林辰赵无极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UU阅书最新小说:剑仙归来:开局手撕渣男刃鳞江湖亡灵法师?不,是亡灵谐星!玄幻:我的系统选项爱整活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我回京城积功德,以待飞升长生修仙,从补全功法开始她们不放过我啊!吞天证魔道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玄幻世界之全系灵根团宠传奇第六神族零之幻宠物宝贝图鉴酒酿小仙一朵破烂奇葩开在修仙界太上武神诀炼天古鼎桀桀桀,照着族谱杀,一个都别活萌娃姐弟的无敌洪荒日常魔尊的荆棘与神明甘泉我靠无敌系统娶遍诸天圣女药途踏仙记枪破苍穹之无上境界素女修仙录靠直播修仙小笨女修仙记唐僧婚邀震三界,神佛齐聚女儿国合欢仙途:她们说我是极品炉鼎医仙逆世心境!我靠双修加点,仙子直呼顶不住狙击枪开始:核武助女帝称霸万界领主:我的女仆军团天元道主开局负债一个亿,系统是搞套路贷大师兄,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九尾九马甲,仙魔大佬都是我!把反派教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凡体,系统喊我躺平我偏卷时渊之主!修者夜深行圣母遍地跑,缺德疯批追着杀我以仙道压武神修为尽失,其实只是开始魔法学院的平民教师让我当杂役?我下山收徒自立门户莽荒尘寰录港综:开局吞蚁,获得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