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星的第一个“长昼”悄然来临。
当那颗与太阳相似的G型主序星“乾元”攀升至天穹正中。
所有“乾坤之域”的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目睹了令他们毕生难忘的宇宙奇观。
地平线的另一端,一轮略小些、散发着柔和橙红色光芒的K型恒星,竟也慢悠悠地升了起来!
双日凌空!
整个太初星的大地,瞬间沐浴在一片温暖而又奇异的交错光辉之中,天空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色彩。
“这……这是双星系统!”
临时天文台内,维斯教授死死盯着实时传输回来的引力模型与轨道数据。
他嗓音嘶哑地吼道:“太初星!它正以一种极其精妙绝伦的‘8’字形轨道,稳定地环绕着这两颗恒星运行!!”
旗舰主控室内,何强背负双手,凝视着舷窗外那两颗异星的太阳。
他通过内部通讯频道,向所有公民揭晓了谜底:“没错。
这就是我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一片被双重光耀祝福的土地。”
一周后,随着更强大的深空探测阵列在太初星的五颗卫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之上成功部署并全面启动。
“乾坤之域”终于绘制出了整个乾元星系的完整“户口本”。
嫦娥的人工智能集群高速运转,将海量数据整合分析。
一份详尽的报告呈现在何强及核心团队面前:这是一个拥有足足十五颗行星的庞大星系。
这些行星在双星引力的复杂共舞之下,呈现出一种动态而和谐的稳定状态,宛如一部由宇宙谱写的宏伟交响乐。
量子超算集群依据各行星的轨道参数、物理特征以及华夏古典文化元素,为另外十四颗行星进行了初步的探测和自动化命名。
全息星图在指挥中心缓缓展开,十四颗行星的名字和初步评估资料逐一清晰显现。
一份宏大的星系资源开发蓝图,在众人面前徐徐铺开。
内环三颗岩质行星:
“荧惑”星。
它离双星最近,整个星球表面酷热如炼狱,岩石都仿佛在燃烧。
但其稀薄的大气中,却富含着地球上极为罕见的高价值稀有气体和特殊同位素,对某些尖端科研意义重大。
“启明”星。
与太初星轨道相邻,拥有一片浓厚得几乎不透明的橙黄色大气层。
初步光谱分析显示,其地表之下,极有可能存在着广阔的液态甲烷海洋。
这颗星球,无疑是未来进行极端环境改造和特殊生物实验的绝佳场所。
“长庚”星。
一颗遍布着古老撞击坑的灰色岩质行星,表面死寂一片。
但深层地质扫描却传回了令人振奋的信号——其地壳深处,可能蕴藏着与“暗铁”伴生的某种特殊催化剂矿物。
这种矿物,对提升“暗铁”的冶炼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
外环六颗气态\/冰态巨行星及其庞大的卫星群:
“镇星”。
一颗类似太阳系土星的、拥有瑰丽星环的橙黄色气态巨行星。
它的星环由无数细小的、富含水冰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颗粒构成,宛如一条环绕行星的钻石腰带。
“岁星”。
一颗体积远超木星的巨型气态行星,其表面覆盖着狂暴的磁场风暴和永不停歇的巨型气旋。
它拥有一个庞大的卫星系统,其中好几颗冰封的卫星被推测拥有巨大的、可能孕育着奇特生命的地下海洋。
以及“玄冥”、“天一”、“地合”、“人望”四颗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远地巨行星。
它们是“乾坤之域”未来获取海量氢、氦等聚变燃料和各种稀有气体的天然宝库。
外缘五颗矮行星\/特殊天体:
“望舒”星。
一颗富含高纯度硅晶体和多种稀土元素的矮行星,是未来微电子工业和先进传感器制造的重要原料产地。
“羲和”星。
这颗星球拥有一个异常强大的、远超常规行星的磁场,其两极甚至能观测到持续不断的极光爆发。
它是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和磁场约束技术的天然实验室。
以及“句芒”、“炎融”、“蓐收”三颗位于星系最外缘柯伊伯带的冰冷岩质天体。
它们仿佛被遗忘的哨兵,忠实地记录着乾元星系最古老、最原始的演化信息。
在所有新发现的行星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那颗位于外环、被临时编号为“巨灵-01”的超级巨行星。
它的体积,是赤乌恒星系木星的整整二十倍!
虽然它本身是一颗岩质内核的巨行星,但环绕它的几颗大型岩质卫星,在初步的地质扫描下,展现出了令所有工程人员都为之疯狂的景象。
这些卫星,几乎就是由纯粹的、高品位到令人发指的铁、镍、钴等常规金属矿石直接构成的“金属星球”!
特别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卫星,其裸露地表的铁矿石储量和平均品位,理论上足以满足“乾坤之域”未来数千年对常规钢铁的需求!
沃尔科夫看着这颗星球的详细成分分析报告,粗犷的脸上泛起潮红,他激动地一巴掌拍在合金桌面上,发出“砰”的巨响。(毛熊国人)
“我的老天爷啊!”
他咆哮道,唾沫星子横飞,“我们再也不需要为制造星舰的普通结构件那点儿破钢烂铁发愁了!”
这位钢铁匠人眼中,已经浮现出无数艘星际战舰遮天蔽日、纵横星海的壮阔景象。
林文轩的战略评估团队也传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好消息。
通过对周边星域进行更深度的、基于引力波和亚空间通讯残留谐波的超远程扫描,可以基本确认:
乾元星系周围三百光年的广阔宇宙空间内,不存在任何达到宇航级水平的智慧文明活动的清晰迹象。
也没有发现任何可能威胁到舰队和殖民地安全的已知星际航道或异常空间结构。
这意味着常规情况下,“乾坤之域”拥有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战略安全期”。
他们可以在这片富饶而孤独的星系中,安心地进行不受外界打扰的发展和壮大。
基于以上所有令人振奋的新发现,何强再次召集核心五人组——李颖、维斯、索菲亚、沃尔科夫和林文轩,
对“乾坤之域”的长期发展战略进行了再确认和深度细化。
最终决定:在确保“起源城”安全和稳步发展的前提下。
即刻起,启动对整个乾元星系的、系统性的、全面的资源勘探与开发计划!
以太初星为文明核心、科研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
以被沃尔科夫戏称为“泰坦铁狱”的“巨灵-01”卫星群为重工业与基础制造中心。
以其他具备独特价值的行星和卫星为专项资源补给点。
一个自给自足、潜力无限的星系级文明基础,开始在何强的战略蓝图中清晰勾勒出来。
然而,宏伟的蓝图之下,一个新的、也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悄然浮现——人才的瓶颈。
无论是操控那些日益先进的采矿机器人集群、维护日益复杂的聚变反应堆网络、驾驶需要高超技巧的星际勘探飞船。
还是在各种极端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科研探索,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远超普通地球人的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而第一批数量有限的“神启者”,且主要集中在顶尖科研和领导岗位。
“我们需要更多的‘超人’。”
在一次关于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战略会议上,林文轩放下手中的数据板,目光锐利地直视何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核心。
“或者说,我们需要不同类型的‘超人’,来精确匹配我们不同方向的爆炸式发展需求。
我们需要更更多的工程师、数学家、物理学家这些专业人才!”
林文轩的建议,与何强自身的深层思考不谋而合。
“你说得对。”何强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李颖教授,眼神深邃。
“单纯的、普适性的基因强化,已经跟不上我们文明扩张的速度了。
‘太初计划’,得进入下一个阶段——”
“针对‘乾坤之域’未来社会的不同职业和发展方向,设计和培育具备不同核心特长的、‘职业化’的定制超级基因序列!
我们要为‘五太计划’的每一个领域,都量身打造出最适合它们的‘超级人类’!”
这个全新的、更加宏伟的基因工程构想,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立刻点燃了李颖及其整个生物科学团队压抑已久的热情。
他们开始与“五太计划”的其他负责人——维斯、沃尔科夫、索菲亚——以及战略统筹者林文轩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合作。
共同探讨和设计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超级基因蓝图:
“太易”序列(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基因序列将侧重于极限强化大脑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复杂数学模型构建能力、以及对宇宙本身的超凡直觉理解力。
何强甚至特别提到,可以参考陈梦瑶基因中那部分对高维信息异常敏锐的特性。
“太初”序列(基因工程师\/生物学家):侧重于大幅提升对微观粒子层面和生物能量场的精细感知与入微操控能力,以及对海量复杂生命信息的超强记忆、解析和编辑能力。
“太始”序列(工程师\/星舰驾驶员\/机械师):侧重于极致强化空间方向感、多目标动态协调能力、对极端G力环境的生理耐受力、以及精准到微米级的肢体操控能力和人机交互效率。
“太素”序列(信息科学家\/AI交互师\/网络安全专家):侧重于指数级提升思维运算速度、多线程信息并行处理能力、以及与量子信息流和高级人工智能进行更深层次、更直观交互的“数字亲和力”。
“太极”序列(新材料科学家\/空间技术工程师):侧重于强化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超凡洞察力、对各种能量场的敏锐感知能力、以及在极端物理环境下进行高精度作业的身体强韧性和能量利用效率。
以及……未来的“乾坤卫队”战斗序列:基因模板将剥离大部分非战斗相关的复杂功能,极致侧重于纯粹的肉体力量、爆发速度、能量防御、超速再生能力和冷酷高效的战场杀戮本能。
会议室内五位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基因进化,站在人类进化金字塔顶端的“神启者”。
盯着全息屏幕上代表着不同进化方向的“职业化”超级基因序列初步设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