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那不勒斯港。

曾经用于民用和商业的广阔码头,此刻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

延绵数公里的运输船队,正停靠在泊位上,船上的起重机,正日夜不停地,将一辆辆坦克、卡车、火炮和堆积如山的物资,吊入船舱。

码头上,黑压压的,全是整装待发的士兵。他们穿着卡其色的制服,背着步枪,脸上,带着一丝迷茫,但更多的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狂热。他们是“萨伏伊”掷弹兵师、“利托里奥”装甲师、“阿里埃特”装甲师的士兵,是意塔陆军的精华。

在过去,他们因为装备落后、训练不足,而在北非的沙漠里,被英吉帝国的“沙漠之鼠”们,打得丢盔弃甲。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德普士盟友,提供了最新式的四号坦克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需要冒着被皇家海军击沉的风险,艰难地穿越地中海。现在,整片海洋,都是他们的运输线!

一名年轻的“黑衫军”连长,名叫安东尼奥·瓦莱里,正带领着他的连队,排队等候登船。他抚摸着胸前贝尼托亲自颁发的勋章,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是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他坚信,他们正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事业——为意塔民族,在阳光下,争取一片“生存空间”。

“兄弟们!”他对他的士兵们喊道,“看看我们身后的大海!这是我们的海!海军的弟兄们,已经为我们扫清了所有的障碍!现在,轮到我们了!去黑洲,去埃及,为我们的国王和领袖,去征服一片富饶的土地!那里有石油,有棉花,有我们需要的一切!我们要像古罗马的军团一样,将我们的鹰旗,插遍尼罗河的两岸!”

士兵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在短短的一周内,史无前例的运输行动,开始了。意塔王国,几乎动员了全国的运力。超过两百个师的庞大兵力(其中一部分为战斗部队,一部分为后勤、建设和占领部队),被分成了数个批次,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意塔南部的各个港口出发,毫无阻碍地,驶向黑洲北部。

第一批登陆点,选在了昔兰尼加的班加西和埃及边境的塞卢姆。

当数以百计的运输船,在数十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航下,出现在埃及海岸线上时,留守的英吉帝国和英联邦军队,彻底绝望了。

他们的主力,第8集团军,在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后,补给已经完全断绝。他们能得到的,只有从遥远的南非,通过陆路,运来的一点点可怜的物资。他们就像一群被世界遗忘的孤儿。

面对数倍于己的,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意塔大军,任何抵抗,都显得毫无意义。

意塔的“利托里奥”装甲师,如同尖刀一般,轻易地撕开了英军薄弱的防线。曾经让德普士名将隆美尔都头痛不已的英军防线,在绝对的数量优势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

亚历-山大港,在经过象征性的抵抗后,宣布投降。

随后,意塔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沿着尼罗河三角洲,直扑开罗。另一路,则向南,追击溃逃的英吉军,目标直指伊士运河。

英吉帝国在黑洲北部的三大殖民地——及埃、丹苏、肯尼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开始倒塌。

及埃,在失去了英吉军的保护后,很快沦陷。丹苏,这个及埃的南方邻国,兵力空虚,面对从北方涌来的意塔大军,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肯尼亚,虽然距离遥远,但在失去了来自北方的补给和支援后,也变得岌岌可危。

“丰饶”计划,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贝尼?,几乎兵不血刃地,就得到了一个比意塔本土,大上几十倍的,资源富饶的殖民帝国。

意塔的军团,在沉寂了两千年后,再一次,踏上了黑洲的土地。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徒步,而是乘坐着钢铁的战车。

伦敦,下议院。

气氛,压抑得如同即将爆炸的锅炉。

丘吉尔首相,站在发言席上,面对着数百名议员,以及他们背后,整个帝国的质询和愤怒。

“……因此,我以国王陛下的名义,授权海军部,执行了‘方舟撤离’计划。我们保住了我们宝贵的舰队,保住了我们通往南方的生命线。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丘吉尔的声音,在寂静的议会大厅里回荡。

“我们失去了两洲海,我们失去了马耳他,我们失去了埃及和苏伊士。我们的第8集团军,在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后,大部分已经溃散或被俘。意塔人的三色旗,如今,已经插在了罗开和喀土穆。”

一名反对党议员,猛地站了起来,愤怒地指着丘吉尔。

“代价?首相先生!这不是代价!这是我们帝国历史上,最可耻的失败!我们抛弃了我们的士兵,抛弃了我们的盟友,我们把整个北黑洲和中东,拱手让给了贝尼托那个跳梁小丑!你该为此,被送上军事法庭!”

议会中,一片哗然。支持和反对的声浪,交织在一起。

丘吉尔,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喧嚣平息。然后,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的语气说道:

“是的,这是失败。一次惨痛的,屈辱的失败。但是,先生们,这是一次我们必须承受的失败!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将迎来一场,我们绝对无法承受的,最终的毁灭!”

他展开了一张新的地图,一张以印度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看看这里!”他指着樱花国的位置,“他们的舰队,已经占领了香港,正在威胁新加坡。他们的陆军,正在缅甸,叩击印度的大门。他们的野心,是整个亚洲和太平洋!”

“再看看这里!”他指向南南洲,“我们勇敢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子弟,正在北非为我们流血。但他们的家园,却暴露在樱花国海军的炮口之下!如果我们的舰队,在两洲海全军覆没,谁去保护他们?谁去保卫印度?谁去保卫我们与这些自治领之间,最后的联系?”

“我选择保住舰队,就是选择了保住帝国最后的希望!我们失去的,是殖民地,是领土。但我们保住的,是帝国的核心,是我们反击的根本!坎宁安的舰队,已经抵达蒙巴萨,他们正在重组。萨默维尔的舰队,正在弗里敦,守卫着大西洋的门户。我们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我们还没有输掉整场战争!”

“未来的战场,将不再是欧洲的泥潭,也不再是两洲海的浅滩。我们的新防线,将从南州的开普敦,一直延伸到肯尼亚的山脉,再到印度的丛林,最后,是南南洲广阔的海岸线!我们将在这条战线上,与我们的敌人,战斗到底!”

“我能带给你们的,不是轻松的胜利。我能承诺的,只有鲜血、辛劳、汗水和眼泪!但只要我们的舰队还在,只要我们不屈的意志还在,日不落帝国,就永远不会真正地陷落!”

丘吉尔的演讲,充满了悲壮的力量。它无法掩盖失败的苦涩,但却为这个陷入绝望的国家,指明了一条虽然艰难,但却充满希望的道路。

议会,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对政府的信任案。

但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大英帝国,已经元气大伤。它就像一个被重创的巨人,被迫收缩了所有的战线,蜷缩在地球的南半球,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同时,警惕地,望着北方和东方,那两个已经变得无比强大的,瓜分了世界的对手。

帝国的代价,是惨重的。但为了生存,这是必须支付的代价。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