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林铤惊讶的看着赵云。
“还请廷钰兄见谅,我还是想去寻一寻玄德公。”赵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和林铤直接明说自己的想法。
“子龙既然已决定离去,我自是不会有任何阻拦。稍后我安排些钱财,子龙路上留作盘缠之用。乃我一片心意,子龙切勿推辞。”林铤知道对于赵云不能来硬的。
“只是我有一事不解,可否请子龙为我解惑?”
“廷钰兄,乃我之挚友,但说无妨。”
“子龙因何一心向往玄德公?何也?”
赵云听完林铤的问题于是陷入了沉思,之后表情又略带些迷茫。
最后还是开口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昔年我与玄德公同在公孙瓒麾下,我为玄德公麾下骑兵。或许是因为玄德公之为人,又或许是因为羡慕刘、关、张三人的情谊,又或许因为觉得玄德公不会亏待自己吧。总之就是让云心生向往,故而特来向廷钰兄辞行。”
林铤听完不禁想起后世在书上看到的历史上其实没有五虎上将,赵云终其一生也就是一个“杂号将军”。回想至此林铤坚定了要改变赵云的结局,故而道:“子龙仅仅是因为昔日曾在刘玄德麾下为骑兵所以才要去投奔于他?按子龙所言,刘玄德若是不会亏待于你,你与其分别之前在其军中所担任的是何职位?可曾像我一般信任于你?刘、关、张三人之情谊确实罕见,但是他们可容得下第四人?或者说你觉得有多少把握从刘、关、张变成刘、关、张、赵?起码有一点你觉得他们会为你挡刀吗?”
林铤的问题尖锐无比,如同巨钟在赵云脑中敲响,震得赵云脑子“一团乱”。赵云不能否认林铤所说的,自己在刘玄德麾下一直也没什么重用的机会,只是刘玄德在待人接物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到位,自己也一直是心向往之。至于说羡慕刘、关、张的情谊,那确实是羡慕的,但是想加入成为像他们三人一般的兄弟,赵云也自认为是不可能的。至于说能为其挡刀之举,自然是想都不用想。之前林铤的挡刀之举,以林铤和赵云的武艺而言,赵范想偷袭二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赵云想借机测试一下林铤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的一般重视自己,而林铤这挡刀的举动虽然赵云看出其多少有一些“演”的成分在,但是林铤确实真真实实的替自己挡了刀流了血。每每想到此处赵云的心中说不动容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因为此举才让赵云心中对于林铤这边的天平有所倾斜。
想到过往种种,赵云的所有思虑化成一声长长的叹息。
林铤见此又继续道:“子龙,是你我最为敬佩之人,我曾做过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你跟随刘备出生入死,而你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过他太多的信任。因为他眼里只有关张二人,他是成也关张,败也关张。你更多的只是被当成一名可信的护卫,我不知这个梦是否真实,但我确实不想你经历如此境遇。其他不敢说,你若留下,我必视你为亲手足一般,我也信任你,愿意将重任交予你。”
林铤一激动,不小心说了些对未来的剧透,林铤也担心提前透露未来走向会不会引发什么蝴蝶效应或者是历史修正之类的。于是便谎称是自己做了个梦,希望能触动赵云的心。
赵云闻听此言也不禁再次思考起,要说林铤这梦有点离奇,但是从可能性来说还真的是有可能。且不说关张二人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把自己当可信的护卫还真是有可能,毕竟昔年在刘备麾下时,刘备从表面上看也确实是算是信任自己,随时都将自己待在身边,但是自己也确实是干着护卫的活儿。
“廷钰兄………唉………………………!”
“子龙不妨你我打个赌如何?”
“什么?打赌?”
“对!赌如果你在我这里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你随时可以再次离开前去投奔你想投奔之人。无论这个人是刘玄德,还是其他人,我林铤绝不阻拦。”林铤坚定的说道。
赵云见此,心中要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林铤与其相识不久。但林铤却好似认识自己很久了一般,不但信任自己,对于自己的脾性也是一清二楚,说其是自己的知己也不为过。
见此赵云便说道;“可否容我考虑两日再给你答复?”
林铤见此心中大喜,心说有戏,于是道:“可以,子龙多考虑几日也无妨。如果子龙考虑好之后依旧选择要离开桂阳郡,我依旧如今日这般赠予钱银以作盘缠,并亲自送子龙离开郴县!”
见林铤如此大度,赵云也是对着林铤抱拳一礼,转身欲离开。林铤见此也不再留,目送着赵云的背影离开了郡守府邸。
……………………………………………………………
就在赵云离开后不久,城门校尉雷薄前来禀报。
林铤雷薄行色匆匆于是便问道:“仲达,可是有事?”
雷薄行了一礼道:“回禀主公,舍弟已抵达桂阳郡境内,现在阴山县附近驻扎,等候主公安排。此次其率领麾下的部曲人数实际近人,恐怕我们郴县的粮草要告急了。”
林铤闻言稍作思考便道:“此事仲达勿忧,先前子初和公渊就想尽办法从各地买粮,再加上我已经派遣人去交趾寻访新的稻种,或可解决粮草问题。另外也在加大与各家商队的合作赚取银钱,粮食也会继续收购,想来应当是可以承受这么多人的消耗。”
雷薄道:“除了舍弟之事,还有一件事请要禀报。”
“哦?仲达且说来。”
“有斥候前来传信,言荆州牧长公子刘琦三日后将抵达郴县。”
“嗯,我已知晓,你将此事告知子初让其安排迎接事宜,切不可失了礼数。另外让令弟率领麾下部曲尽数转移至临武县,并同时派遣冯习、鲍富和鲍威一同押送粮草赶到临武。要让前来投奔的弟兄吃饱饭,但是也要让令弟注意隐蔽,我们要对州牧府有所保留。”
雷薄闻言抱拳道:“属下明白,属下这就去安排。”
林铤似又想到什么般说道:“粮草之事你去寻子初解决即可,看来要多吸纳一些文士了。不然光子初一人可真不够用,子初这样也是够忙的。”
雷薄闻言笑道:“哈哈哈哈……………主公所言属下亦有同感,我也感觉许久未曾见过子初先生了。”
就在二人一阵肆意欢笑之时,廖立也赶回到郡守府中。
林铤继续调笑道:“刚说许处一人不够用,公渊就回来了。公渊一路辛苦,快进里来休息。”
廖立刚进正厅之中便迫不及待的开口道:“主公,郡守任命由长公子刘琦亲自过来宣读,另外州牧府还要安排一名郡丞来此赴任。”
林铤闻言也不禁眉头微皱道:“这刘表还真是玩的一手好权谋啊,不过不放心我等亦属正常。我观公渊行色匆匆却没有任何不悦之色,反而有些喜色,不妨让我猜一猜。”
“嗯………………………想来前来赴任的郡守应当与公渊相识吧?”林铤试探性的问道。
廖立闻言只是微笑的点了点头,林铤见廖立如此反应便知道自己猜测的方向是对的。
于是林铤便做出更加大胆的猜测道:“嗯………………………………………………………我猜此番州牧府派遣的郡丞大概率是王粲王仲宣吧?”
廖立闻言也是大喜道:“主公算无遗策,正是王仲宣。”
林铤也是颇为自满的道:“哈哈哈哈哈……………………那王仲宣的态度是?”
廖立道:“王仲宣答应前来赴任主要也是想来观察主公一番,并未完全答应。”
林铤听闻也是由喜色转为平静道:“王仲宣如此做法也足见其为人谨慎,刘景升不重用他,我用他。想来他来桂阳郡一段时间自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不过也需公渊从中斡旋一番。”
“主公言重了,此为属下份内之事。”廖立连忙一礼道。
“此番襄阳之行路途遥远,有劳公渊来回奔波,且好生休息两日。三日后长公子刘琦将抵达郴县,想来王仲宣应当是一同前来,届时还要公渊与我同去迎接。”林铤说道。
廖立闻言亦是欣喜道:“属下明白!”
说完廖立告退回去休息。
廖立走后雷薄又接着道:“主公,自从拿下郴县后来来往往的人众多,是否需要管制?”
林铤想了一下道:“加强城中守备即可,另外你在军中选出300名绝对忠心且身手不凡之人,我需要一支暗卫。”
“暗卫?”
“对,此事交由你去办,也只能你一人知晓。暗卫待遇给予寻常军士的五倍,将官对等职位将官的2倍到3倍不等。”
雷薄回道:“属下明白!”
“另外,你去城中驿馆安排一番,并于驿馆之外张贴一份招贤榜文,为前来应征的贤才提供免费的食宿,费用由郡守府支出。与众位同僚也互相告知一番,至于时间则暂定为三个月。并让公渊手书一份招贤榜,张贴于驿馆之外的城内外各处以作告知,另需安排快马传告周边各郡县,以招募天下贤才。”林铤又想到了文士的短缺于是便补充道。
“属下明白!只是……………………………这会有用吗?”雷薄疑惑道。
“有没有用试一试就知道了。”
雷薄一下子接受了这么多命令,连忙告退前去执行了。
…………………………………………………………
吴郡这边,一行人正向西南而行。
一人说道:“伯言,我们都已经去了几回都没见到那个林铤。此番为何你还要再亲自前去呢?合作既已达成何苦再跑一趟?”
这个被称作伯言的男子正是几次与林铤擦肩而过的陆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陆逊。
陆议道:“无妨,林铤也不是故意不与我们相见的,无非是军务缠身导致。主要我对其也甚是好奇,更是想见一见这奇人。既然林铤书信相邀,我便再走上一趟又何妨。”
“倒是叔父,身为家主此番为何硬是要求与我一同前往桂阳郡呢?”陆议问道。
刚才问话之人正是陆议的族叔,现任吴郡陆家家主陆绩,两人同属吴郡陆氏家族,陆绩在辈分上是陆议的长辈,但实际年龄比陆议整整小了六岁。所以陆绩此时才十三、四岁,性子也颇为跳脱。
家主陆康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身故之后,因陆绩年仅九岁,便由十三岁的陆议作为家族长房承担起管理责任,帮助新任家主陆绩稳定家族,所以陆议也就成顺理成章的为了少家主。陆绩是陆康的幼子,陆议是陆康从子陆骏之子,因此陆绩按家族辈分是陆议的族叔。尽管陆绩生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陆议生于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陆绩年龄更小,但宗族制度严格遵循辈分。
【赵云在蜀汉官职最高为?翊军将军?(杂号将军),但这一职务并非终身担任。根据《三国志》记载,其官职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因保护刘禅和甘夫人有功,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属于低级武职。 ?公元211年刘备夺取荆州后,赵云任“留营司马”,负责留守后方。 ??公元213年刘备称帝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该职务虽为杂号将军,但实际权力较大,曾率军牵制曹魏曹真主力。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官职分为“重号将军”(如骠骑、车骑)和“杂号将军”。赵云因长期担任护卫职责,未参与大规模军事行动,官职晋升受限于“军功分封”制度。 ?部分记载显示,赵云在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时未被列入“四方将军”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