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滨海市东南郊的雾隐山,从来都是地图上被淡墨掠过的留白。这片连绵的峰峦更像一头沉睡了千万年的巨兽,青黑色的山脊是它坚硬的脊背,茂密的森林是它厚重的皮毛,终年不散的缥缈云雾则是缠绕在它身上的轻纱,将它的真容藏得严严实实。
即便是全州最资深的驴友,背着装满专业装备的登山包,拿着标注详尽的等高线地图,也只敢在山外围的林间小道上打转。
关于雾隐山深处的传说,像老树根一样深深扎在当地人的心里——有人说,山坳里的瘴气能迷人心智,一旦吸入,便会在雾中循着幻象走向悬崖;也有人讲,断崖下藏着无底的深潭,潭水泛着诡异的幽蓝,曾有猎人追着受伤的鹿不慎坠落,连尸骨都未曾寻回。
老一辈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摇着蒲扇讲述这些故事时,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敬畏,那些代代相传的告诫,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所有窥探的脚步拦在了千米之外的山脚下。
可今日,这道沉寂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屏障,被一道挺拔的身影打破了。
牛大力站在覆满青苔的山岩前,晨露沾湿了他的裤脚,带来一丝微凉。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速干衣,布料紧贴着线条流畅的肌肉,勾勒出沉稳有力的身形。
他的手指此刻正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无名指上那枚偶然所得的神秘戒指,戒指材质非金非玉,触手微凉,平日里隐匿无形,唯有当他运转神识激活戒面中的“坤”字棱面,内有一个足有数十立方米的储物空间,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他探险所需的各类工具。
此刻,那片储物空间里,一枚双鱼玉佩正静静躺着。玉佩由一块上好的古朴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仿佛凝结了千年的月光,在黑暗中也能透出淡淡的莹光。两条鱼首尾相衔,鱼身的鳞片刻画得细致入微,每一片都带着自然的弧度,仿佛下一秒就会摆尾游动;鱼眼处各嵌着一颗细小的青金石,那抹深邃的蓝,像是将夜空的一角封存在了玉中,为这枚玉佩添了几分神秘。这枚玉佩并非他所有,而是三天前,他特意登门,从滨海六扇门副总捕头栾庆云那里借来的。
想起胖哥栾庆云当时的调侃,牛大力嘴角不禁扬起一丝暖意。那天他刚走进栾庆云的办公室,就被对方拍着肩膀笑骂:“大力啊,你小子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不声不响,怎么突然对我这压箱底的护身玉佩感兴趣了?”
栾庆云身材微胖,笑起来时脸上的肉都跟着颤动。“这可是我当年在特殊事务科看管‘沁芳斋’时,从一批收缴的古物里挑出来的宝贝,据说能避邪驱凶,你小子该不会是拿去装场面,想哄哪个姑娘开心吧?要是真用它抱得美人归,可一定得记得还我!”
当时他只含糊地说要去趟雾隐山,没多解释缘由。栾庆云虽满脸疑惑,眉头皱成了“川”字,追问了几句“那地方危险,你去那儿干嘛”,但见他不愿多言,最终还是爽快地从腰间解下玉佩并递了过来。递玉佩时,栾庆云的手指顿了顿,语气认真了些:“雾隐山不比别的地方,要是遇到麻烦,别硬撑,记得安全第一。”这份不带丝毫犹豫的信任,像一股暖流,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让牛大力在微凉的晨风中,也觉得浑身暖意丛生。
他之所以非带这枚玉佩不可,全因上周在滨海图书馆古籍区的一次意外发现。那天他本是为了查阅一份关于古代阵法的资料,却在书架底层,发现了一本被压在一堆发黄的地方志下的残书。书的封面早已残缺,只剩下模糊的“雾隐山杂记”四个字,纸页脆得像风干了百年的树叶,稍一翻动,就有细碎的纸渣簌簌往下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霉味。
起初他只是随意翻了几页,里面大多是些关于雾隐山气候、植被的琐碎记录,直到他快要失去耐心,准备将书放回书架时,最后几页上的手绘地形图突然抓住了他的目光。那线条是用墨汁勾勒的,虽因年代久远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弯弯曲曲的线条勾勒出雾隐山西侧的山脊,在半山腰的位置,画着三颗连成一线的圆点,圆点旁用小楷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雾隐山阴,三星连珠处,有玄机藏焉。”
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文末拓印的半块符号——那些扭曲的线条像是蜿蜒的河流,圆润的圆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组合在一起,竟与他钻研了半年的《神秘洞窟文字拓片汇编》中的图案一模一样!他当时激动得手指都有些发颤,连忙将书抱在怀里,找了个靠窗的位置,逐字逐句地反复研读,直到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地将书办理了借阅手续。
为了确认此行的吉凶,出发前一晚,他特意在自己的住处,用神识沟通了戒指中另一个“乾”字棱面里的预测铜镜。那面铜镜巴掌大小,镜面光滑如秋水,边缘刻着繁复的云纹。当他将体内的元气缓缓注入铜镜时,镜中先是泛起一层模糊的水雾,水雾中隐约浮现出雾隐山的轮廓,随后画面渐渐清晰,最终定格在双鱼交缠的影像上——那影像与栾庆云的那枚玉佩一模一样,连鱼眼处青金石的光泽都清晰可见。那一刻,他便知道,这枚玉佩,定是此行解开玄机的关键之物。
清晨的雾气还未被朝阳驱散,乳白色的雾霭像流动的纱幔,缠绕在山间的松树梢头,将翠绿的松针染成了半透明的白色。潮湿的草木气息混着泥土的腥甜,顺着呼吸钻进鼻腔,深吸一口,仿佛连肺腑都被这清新的气息涤荡得干干净净。
牛大力凝神静气,双腿微微分开,呈马步姿势站定,开始运转《气神诀》四层心法。随着口诀在心中默念,丹田内的元气如解冻的春水般缓缓流转,顺着奇经八脉蔓延至四肢百脉,所过之处,四肢的酸痛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
刹那间,他的五感被无限放大:百米外,一棵松树上,一只灰松鼠正抱着松果蹲在树枝上,它蓬松的尾巴时不时扫过松针,锋利的门牙啃咬果壳的“咔嚓”声,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身侧的岩石缝隙里,暗绿色的苔藓吸饱了露水,那湿润的触感通过空气中的水汽传递过来,仿佛就在指尖;甚至他能“看见”地下三尺处,一条细小的暗河正顺着岩层的缝隙缓缓流动,水流撞击岩石的潺潺声,如同在耳畔奏响的轻音乐。
按照残卷上的指引,他转身走向西侧的山脊。这里的山势比山脚下陡峭了许多,裸露的岩石泛着青黑色的光泽,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有的纹路笔直如刀削,像是被上古的巨斧劈砍过;有的纹路蜿蜒曲折,又像是被岁月的风雨打磨得略显光滑。
他在岩石间纵深跳跃,动作轻盈得像一只灵活的猿猴。指尖轻扣住岩石的凸起,掌心传来粗糙的触感;脚掌踩稳凹陷的石缝,借助着《气神诀》带来的力量,每一次跳跃都精准而有力,向上攀爬时几乎听不到多余的声响。
攀爬了约莫半个时辰,当他绕过一道险峻的断崖时,眼前的景象突然发生了变化——原本狭窄的山路豁然开朗,一片不大的山坳出现在眼前。三块丈许高的巨石突兀地矗立在山坳中央,呈标准的三角状排列,巨石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地衣,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暗绿色的光,像是给巨石穿上了一件古老的铠甲。
最奇妙的是,三块巨石的顶端恰好连成一条直线,正对着东方天际那轮刚刚升起的朝阳。金色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巨石顶端,形成三道细长的光柱,光柱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像是无数闪烁的星辰。这景象,与残卷中“三星连珠”的描述分毫不差!
“就是这里了。”牛大力心中一喜,快步走到中间那块巨石前。他蹲下身,伸出右手,指尖轻轻抚过巨石的底部。粗糙的岩石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细小的沙砾,触感有些硌手。当他的指尖划过一处不起眼的凹陷时,一股微弱却清晰的能量波动顺着指尖传来——那波动温和而古老,像是沉睡了千年的巨兽发出的第一声呼吸,带着岁月的厚重感。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运转神识引导丹田内的元气汇聚于指尖,然后将指尖稳稳按在那处凹陷的缝隙上。元气如细流般缓缓涌入岩石内部,顺着复杂的脉络在石中蔓延开来。起初,岩石没有任何反应,可就在元气流转到某个节点时,只听“咔嗒”一声轻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岩石内部松动了。
紧接着,整块巨石开始缓缓向一侧滑动,底部与地面摩擦发出“轰隆隆”的沉闷声响,扬起一阵细小的尘土。尘土落在他的肩头,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紧紧盯着巨石移动的方向。片刻后,巨石终于停止了滑动,露出一个仅容一人躬身通过的洞口——黑漆漆的洞口像一张沉默的嘴,深不见底,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
一股冷风从洞口涌出,混杂着泥土的腥气、腐朽的木质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古老陈腐味。那风裹挟着山腹深处的寒凉,吹在脸上让牛大力不禁打了个寒颤,身上的汗毛也微微竖起。他没有犹豫,从随身戒指“坤”字棱面的储物空间里取出一张日光符。
这张日光符是他特意绘制的,符纸是用特制的黄麻纸制成,质地坚韧,上面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符文——符文线条流畅,转折间蕴含着一股灵动之气,符角还缀着一根细小的艾草,艾草的绿色与朱砂的红色相映成趣。他将体内的元气注入符中,日光符瞬间亮起柔和的亮黄色光芒,光芒驱散了周围的黑暗,如同一盏小巧的灯笼,照亮了前方的路。
躬身钻进洞口,一股更浓郁的潮湿气息扑面而来,墙壁上渗出的水珠顺着凹凸不平的岩壁缓缓滑落,滴在地面的碎石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洞窟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像是时光在缓缓流淌。
洞窟内壁布满了水流冲刷的痕迹,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纵横交错——有的沟壑宽达数尺,边缘圆润;有的沟壑细如发丝,蜿蜒曲折。这些痕迹像是大自然用无形的刻刀,在岩壁上留下的千年印记,诉说着洞窟的历史。地面上散落着细碎的石子和几段腐朽的木片,木片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颜色,变得漆黑易碎,轻轻一碰,就会化作粉末。每走一步,脚下的石子就会发出“沙沙”的滚动声,这声音在空旷的洞窟中不断回响,让整个空间都显得愈发幽深。
牛大力举着日光符,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符纸的光芒虽然柔和,却能照亮前方一丈左右的距离,让他能清晰地看清脚下的路况。越往洞窟深处走,空气就越显潮湿,墙壁上的水珠也越来越密集,甚至能感觉到水汽凝结在脸上,凉丝丝的,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走了约莫五十步,他的目光突然被墙壁上的痕迹吸引住了——那是一些杂乱的线条,像是用石器随意刻画的,有的弯弯曲曲,如同游动的蛇;有的短小突兀,像是竖起的箭。他停下脚步,凑近墙壁,举起日光符,让光芒更好地照亮那些线条。他伸出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刻痕,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线条的凹陷,一股熟悉的气息从刻痕中传来,让他心中愈发激动:“没错,这正是洞窟文字的雏形!”
继续前行,墙壁上的刻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规整。有的刻在凸起的岩柱上,像藤蔓一样缠绕着石柱盘旋而上,从底部一直延伸到顶部,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有的印在平整的石壁上,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像是士兵在等待号令;刻痕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最大的足有一人高,笔画粗壮有力,每一笔都带着磅礴的气势;最小的仅指甲盖大小,线条纤细却清晰可辨,像是用细针精心刻画而成。
在日光符的映照下,这些文字的边缘都泛着淡淡的银光,银光随着他的脚步轻轻晃动,像是有生命般微微蠕动。他甚至能感觉到,这些文字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只是那声音太过微弱,他无法听清。看着这些神秘的文字,牛大力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自己离解开雾隐山的玄机,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