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的涓涓细流,浸润着许多官兵的心田,让他们明白了为何而战的崇高意义。然而,长期啸聚山林养成的 散漫习惯 与 江湖习气,如同顽疾般深植于一些人的骨髓之中,与独立支队日益 正规化 的要求产生了剧烈碰撞。一场关乎这支队伍能否真正脱胎换骨的 纪律之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冲突的导火索,出在杜立三身上,更确切地说,是他手下一位名叫“疤脸”刘的老弟兄身上。这“疤脸”刘当年曾替杜立三挡过子弹,是过命的交情,在黑龙岭资历极老,也是杜立三最为倚重的臂膀之一。他仗着这份情谊和功劳,对联军新颁布的《纪律条令》颇不以为然,尤其对其中“不得骚扰百姓,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得私自下山”等条款,认为是捆住手脚的绳索。
这日,“疤脸”刘酒瘾发作,耐不住营中清苦,竟无视禁令,带着两个亲信崽子,私自溜下山,摸进了山脚下一个叫靠山屯的村子。他们本想“弄”点酒喝,却与一户村民因琐事发生口角。“疤脸”刘匪性发作,不仅动手打了人,还抢了那户人家准备过冬的几块银元和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扬长而去。
事情很快败露。那户村民哭喊着找到在附近活动的联军工作队。消息传回指挥部,杨帆勃然大怒!这已不是简单的违纪,而是严重败坏联军声誉、破坏军民关系的恶劣行径!
核心冲突 迅速升级。杜立三闻讯,脸色极其难看。他第一时间找到杨帆,试图以 江湖规矩 私下解决。
“杨司令,”杜立三语气带着恳求,“‘疤脸’刘是浑蛋!该打该罚!我老杜绝无二话!你看这样行不,我亲自带他去赔礼道歉,加倍赔偿那户人家损失,再让他领一百军棍,关他半个月禁闭!留他一条狗命,将功赎罪……”
他提出的,是绿林中人处理内部纠纷的惯常做法,讲究的是“赔钱了事,内部惩戒”。
然而,杨帆的态度异常坚决。他盯着杜立三,眼神没有丝毫退让:“杜大哥!此风绝不可长!这不是咱们山寨内部的事!这是关乎我们‘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支队’性质的大事!我们口口声声说是人民的军队,结果我们的头目去抢老百姓的东西,这和土匪、和鬼子汉奸有什么区别?!”
他拿起那份墨迹未干的《联军纪律条令》,重重拍在桌上:“条令写得清清楚楚,‘抢劫民财,欺凌百姓者,视情节轻重,处以重刑乃至极刑’!必须 公审!按 军法 处置!没有第二种可能!”
杜立三脸色铁青,呼吸粗重。一边是救过自己命的兄弟,一边是联军的铁律和杨帆不容置疑的态度。他内心天人交战。
杨帆没有逼迫,而是召开了紧急联合指挥部会议。会上,林枫严肃指出:“如果我们今天为一个人破了例,明天就会有十个人、一百个人效仿!我们刚刚在百姓中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将瞬间崩塌!这支队伍,也将永远只是一支披着革命外衣的土匪武装!”
最终,指挥部决定:公审“疤脸”刘!
公审大会在营地前的空地上举行,联军官兵和闻讯赶来的部分村民围得水泄不通。那名被抢的老农在台上声泪俱下地控诉,讲述着自家的艰难和“疤脸”刘的凶恶。林枫则站在台上,向全体官兵和村民深刻阐述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是 鱼水关系 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离开了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早晚要被鬼子消灭!”
铁证如山,众怒难犯。“疤脸”刘起初还梗着脖子,但在老农的哭诉和林枫的宣讲中,尤其是在看到台下昔日兄弟们投来的鄙夷和愤怒目光后,他终于低下了头。
经公审合议,依据《纪律条令》,“疤脸”刘被判处死刑。
细节刻画 聚焦于行刑前后。杜立三在最终判决后,仿佛一下子被抽干了力气。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一夜,不吃不喝。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当他再次走出来时,鬓角似乎多了几缕白发,眼神却褪去了往日的些许江湖油滑,变得如磐石般 坚定。
行刑由杜立三 亲自执行。这是他的要求。
刑场上,“疤脸”刘看着手持大刀、面色沉痛的杜立三,突然泪流满面,嘶声高喊:“大哥!兄弟我先走一步!下辈子,还跟你打鬼子——!杀鬼子啊——!”
刀光闪过,一声闷响。
此事 极大震慑了全军。所有人都看到了杨帆和林枫整肃军纪的决心,也看到了即便是杜立三这样的元老,触犯铁律也绝无幸免。以往那些吊儿郎当、不把纪律放在眼里的兵油子,顿时收敛了许多。联军的 军纪为之一肃。
启下 ,这场以最沉痛代价换来的 纪律之争,其意义深远。它用血的事实,确立了 军纪的至高无上,彻底动摇了根深蒂固的江湖规矩。自此,联合指挥部的权威真正树立起来,为下一步实现更紧密的 统一指挥,将这支队伍彻底锻造成新型的人民军队, 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一步,非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