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极限。”尤启明平静的说道:“系统,启动广域凝视模式,扫描高度5万米以上的空域。”
[宿主,指令确认。广域凝视模式激活,能量分配提升至120%。]
屏幕上,扫描图的边缘猛地向外扩张,色彩变得更加深邃。几秒钟后,在距离约1000公里、高度超过8万米的临近空间,三个极其微弱、正在以高超音速移动的光点被捕捉并锁定。
“这是……”一位海军航空兵出身的专家,瞳孔骤缩。
“应该是某大国正在实验的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靶弹。尤启明解释道,“我们的雷达,理论上具备对这类目标的早期预警和跟踪能力。”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能够捕捉邻近空间高超音速目标,这已经不仅仅是区域防空的概念,而是具备了战略预警的能力,将海军舰队的防御纵深向前推进了上千公里!
接下来的垂直发射系统(VLS)检查更是让武器专家瞠目结舌。模块化的垂发单元口径更大,深度更深,而且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一坑四弹”甚至“一坑六弹”的共架发射能力。
“一个发射单元,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混装四枚中程防空导弹、或一枚远程防空导弹、或一枚对陆巡航导弹、或两枚反舰导弹、或四枚小型反潜导弹……”
王部长抚摸着冰凉的发射井盖,喃喃道:“这不再是单纯的驱逐舰,这是一个移动的、强大的武器库节点。
然而,就在海试前的最后系统联调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当模拟同时处理超过300个空中目标,并分配舰载武器进行分层拦截时,火控计算机的数据流出现了短暂的拥塞,导致一次模拟拦截指令延迟了0.5秒。
“问题不在硬件,而在于软件架构。”蓝海迅速定位了问题根源,“我们直接从卡拉位面移植的“海巡-1型”火控核心算法,其多目标优化排序逻辑与咱们集团设计的威胁评估模型存在细微偏差。在极端饱和攻击模式下,这种偏差会被放大,导致决策环路出现卡顿。”他与尤启明在隐秘地进行着沟通。
尤启明皱起眉头,“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需要时间进行底层代码的适应性重写和优化,至少需要36小时。”张晓明回答道。
他们三人之间的沟通,其他人显然听不到,还以为他们在思考问题。
王部长看着屏幕上重现的问题报告,沉吟片刻,果断地说道:“测试还是照常进行!极限状态下的问题,正好让我们看清它的真实边界和改进方向。尤总,你们的技术团队,能在这艘船上边海试边解决问题吗?”
尤启明与张晓明和蓝海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个AI机器人眼中闪过微弱的数据流,随即同时点头。
“王部长,可以。”尤启明自信的回应道,“我们的团队具备“在线升级”的能力。”
王部长深深看了尤启明一眼,没有追问这背后的含义,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明天,让我们看看这头巨兽,在真正的大海里,能掀起多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