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纪年三年春,一场春雨过后,防风墙外的不死草疯长起来,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将沙海边缘染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林野站在新建成的“观沙台”上,手里拿着望远镜——镜头里,十公里外的沙地上,三支“拓荒队”正忙着种植锁沙藤,石木部落的族人用改良的石犁翻松沙质土壤,溪谷部落的妇人提着陶壶浇水,青丘部落的猎手则骑着驯化的野马,在周围巡逻警戒。
“林哥,水利队传来消息,沙海边缘的三口井都出水了!”阿雅快步走上观沙台,她如今已是“传承学院”的正式老师,负责教授地理与农事知识。她手里拿着一张绘制精细的地图,上面用蓝色标注着新打的水井,用绿色圈出已开垦的种植区:“秦伯说,有了稳定水源,今年秋天就能在那里种上冬小麦。”
林野接过地图,指尖在新开拓的区域轻轻划过——三年时间,新家园的范围扩大了三倍,人口从最初的五十余人增长到四百多,不仅有流浪者与部落族人,还有从远方“落日营地”迁移来的牧民。他们带来了优良的羊种与牧草种植技术,让新家园的畜牧区渐渐繁荣起来,清晨时分,总能听到草原传来的牛羊叫声,与森林的鸟鸣、溪流的水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新家园独有的“晨曲”。
“议事厅通知,下午要召开‘年度规划会’,”阿雅补充道,“风启族长说,青丘部落的祖先遗址里,发现了前文明的‘气候调节装置’残件,可能对稳定沙海气候有帮助。”
林野的眼睛瞬间亮了——前文明的气候调节技术,是知识库中最关键也最残缺的部分。如果能找到残件,或许能加速沙海治理,让更多土地恢复生机。他立刻跟着阿雅下山,前往议事厅的路上,恰好遇到赵虎带着“巡逻队”归来——巡逻队的成员如今不仅有人类,还有三只驯化的“沙原犬”,它们嗅觉灵敏,能提前预警流沙与小规模沙暴。
“西边的‘枯木谷’发现了一群迷路的野骆驼,”赵虎笑着说,“我们已经把它们引到畜牧区,以后就能用骆驼运输物资,比越野车还能扛风沙。”
议事厅里,各族群首领早已围坐在一起,风启将一块布满铜绿的金属残件放在桌上——残件上刻着复杂的纹路,与“方舟”能源核心的纹路有几分相似。“祖先遗址在森林深处的溶洞里,”风启缓缓说道,“除了这块残件,还有石壁上的壁画,画着‘天空下雨、大地变绿’的场景,应该是气候调节装置运行时的景象。”
林野拿起残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残件边缘有明显的接口痕迹,像是从某个大型装置上断裂下来的。他立刻决定:“明天我带机械师和青丘部落的猎手去溶洞探查,争取找到更多残件,说不定能还原装置的部分功能。”
第二天清晨,探查队带着工具出发了。溶洞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山崖下,入口被藤蔓覆盖,若不是青丘部落的猎手熟悉地形,很难发现。走进溶洞,石壁上的壁画渐渐清晰起来——最初的壁画是沙海吞噬家园的惨状,中间是前文明人安装“金属巨塔”的场景,最后一幅则是绿洲遍布、人们安居乐业的画面,画中“金属巨塔”的顶端,正散发着柔和的蓝光。
“这应该就是气候调节装置!”林野指着壁画中的巨塔,“它能通过释放能量,改变局部气候,增加降水量,从根本上遏制沙海扩张。”
在溶洞深处,探查队果然找到了更多残件——有金属管道、能量传导片,还有一块刻着参数的控制面板。林野将残件小心收好,决定带回知识库研究。返程途中,他突然注意到,溶洞外的不死草长势格外茂盛,叶片比其他地方的更宽更绿。“这里的土壤能量浓度更高,”他蹲下身,用检测仪测量后惊喜地发现,“地下可能有天然的‘能量矿脉’,这就是气候调节装置选址在这里的原因!”
回到新家园后,林野立刻组织机械师与各族群工匠,开始修复气候调节装置残件。青丘部落的族人负责打磨金属部件,石木部落的匠人打造固定支架,溪谷部落的陶工烧制绝缘陶管,流浪者中的机械师则根据知识库的图纸,绘制装置复原图。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第一台简易“气候调节仪”终于制成——它虽然无法像前文明的巨塔那样改变大范围气候,却能在十公里范围内增加降水量,让种植区的作物得到更充足的水分。
启动仪式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在观沙台附近。林野按下启动按钮,气候调节仪顶端的金属片发出淡蓝色的光芒,半小时后,天空渐渐飘起细雨,细密的雨丝落在不死草与小麦田里,让叶片上的尘土渐渐消散,露出更加鲜亮的绿色。秦伯激动地跪在田埂上,双手捧着雨水,哽咽着说:“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见沙海边缘下雨……这是老天爷都在认可我们啊!”
雨停后,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横跨在防风墙与沙海之间。孩子们兴奋地追着彩虹奔跑,大人们则忙着检查田里的作物,脸上满是喜悦。林野站在观沙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是老周推着一辆木车走来,车上放着一个巨大的麦饼,上面用野果酱汁画着“方舟”与彩虹的图案。
“这是‘感恩饼’,”老周笑着说,“所有人都参与了制作,用今年新收的小麦,感谢这片土地,感谢每一个为新家园付出的人。”
夕阳西下时,四百多人围坐在同心树下,分享着巨大的麦饼。风启弹起骨笛,赵虎唱起了黑石城的民谣,秦伯则给孩子们讲起沙海流浪的往事,林野坐在人群中,看着篝火映照下的一张张笑脸,突然想起三年前在矿道启动“方舟”的那个夜晚——那时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沙海边缘看到彩虹、听到雨声,能有这么多“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收的喜悦。
夜深了,林野独自来到“方舟”旁。飞船的核心舱里,文明数据库还在运行,储存着三年来新家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第一次丰收、第一次结盟、第一次开拓新土、第一次迎来降雨……他打开数据库,新增了一条记录:“新土三年夏,首台气候调节仪启动,沙海边缘降甘霖,绿潮渐起,文明回响,此乃新土之幸,万民之福。”
离开方舟时,林野抬头望向天空——星星很亮,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他知道,沙海治理的路还很长,气候调节仪的功能还需完善,新家园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但他不再迷茫,因为他知道,只要四百多颗心紧紧相连,只要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终有一天,沙海会变成绿洲,前文明壁画中的美好景象,会在新土大地上重现。
防风墙外的不死草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呼应着远方的沙海,又像是在诉说着文明的坚韧。新家园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故事,终将化作沙海绿潮中最动人的回响,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