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中,清光流转,如春水般滋养着悟空那一点微弱的本源。
外界,狮驼国的硝烟似已散去,联军或庆功,或整顿,或带着未能竟全功的复杂心绪各自归位。
然而,三界顶级大能的神念,却并未从此地完全撤离,依旧若有若无地萦绕,关注着这片刚刚经历了惊天变故的虚空。
就在这看似归于平静的时刻——
那原本因菩提祖师现身而略显黯淡、已然隐去的苍穹之巅,无量佛光再次涌现,虽不如之前掌中佛国那般覆盖寰宇,却更加凝练、更加威严。
如来佛祖的法相并未完全显现,只有一双蕴含着无尽智慧、仿佛能洞穿过去未来一切因果的巨眸,于虚空之中缓缓睁开,目光穿透了秘境的无形壁垒,落在了那团包裹着悟空的清光之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了清光之侧,那看似空无一物,却又仿佛无处不在的菩提祖师意念所在。
“菩提道友。”
佛祖开口,声音恢弘,不带烟火气,却仿佛引动了天地法则的共鸣,每一个字都沉重如山,蕴含着无上佛理,“此猴,搅乱阴阳,阻西行正道,弑神诛佛,业力深重,乃三界共指之巨恶。
道友今日强行插手,将其救走,置天道秩序于何地?又将众生因果,置于何境?”
没有直接质问抢夺,而是抬出了“天道秩序”与“众生因果”这两面大旗。
言语如网,暗藏机锋,直指菩提祖师行为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与道义瑕疵。
若应答不当,便可能被卷入更大的因果漩涡,甚至引来天道反噬。
秘境之内,清光微澜。
菩提祖师的身影并未完全凝实,依旧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姿态。
面对佛祖这蕴含佛门大义的诘问,他并未显露丝毫凝重,反而微微一笑,那笑容云淡风轻,仿佛只是在与老友闲谈。
“佛祖所言‘秩序’,可是指那按图索骥、不容变数之序?”
菩提声音平和,却同样清晰地回荡在虚空,与佛祖的恢弘形成鲜明对比,“所言‘因果’,可是那早已被算定、只待众生按步去行之果?”
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这一问,轻飘飘,却如同利锥,直刺核心。
“西游取经,本为普度众生,传播大乘佛法,此乃功德无量之事。”
佛祖眸光不变,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论,“然此猴屡生事端,打乱劫数,致使气运流转生出波折,更造下无边杀孽。
此等行径,逆天而行,道友强行护持,岂非亦是逆天?”
“逆天?”
菩提祖师抚须轻笑,笑声中带着一丝看透万古的沧桑与淡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运转,何时需依循固定之剧本?众生挣扎,又岂能尽如棋盘之子?”
他目光似乎穿透了虚空,望向了那灵山方向,语气依旧平和,却字字珠玑:“佛祖欲以佛法度世,建立秩序,本是宏愿。
然,强定劫数,抹杀变数,以此催熟气运,看似圆满,实则已落‘执’相。
此‘执’,是求佛法东传之功德?还是求那灵山独尊之威权?”
此言一出,虚空微震!仿佛有无形惊雷炸响!
菩提祖师竟直接点破了如来布局中可能存在的“私心”!
将问题从悟空个人的“罪业”,提升到了佛法传播方式与佛祖自身“执念”的层面!
“至于此猴,”
菩提目光转向那团清光,语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他生于灵石,孕于混沌,本就是天道之下的一个‘变数’。是劫是缘,尚未可知。
佛祖欲将其彻底纳入佛门秩序,以‘度化’之名行‘抹杀’之实,岂不闻‘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这遁去的一,便是变数,便是生机。
强行扼杀变数,非是维护秩序,实则是……畏惧变数,恐惧那超脱掌控的可能。”
他顿了顿,最后缓声道:“贫道今日带他走,非是护其罪业,而是留此‘一’线生机,观其后效。
是魔是佛,是劫是缘,且看将来。
佛祖又何必急于一时,定要将其彻底炼化,连这遁去的一线,也要掐灭呢?”
菩提祖师这番话,没有激烈的辩驳,没有神通的炫耀,只有平铺直叙的道理,却如同庖丁解牛,精准地剖析了如来布局中的关键——那因追求“绝对掌控”与“快速圆满”而产生的“执”,以及其对“天道变数”的排斥与恐惧。
他没有否认悟空的杀孽,却将其归为“变数”的一部分,是天道运行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劫”,其最终走向尚未定论。
他将自己插手的行为,定义为保留“一线生机”,符合大道遁去其一的至理。
其立意高远,直指大道本质,轻松将如来以“秩序”和“因果”编织的言语陷阱化解于无形,反而将了佛祖一军——你如此急于炼化此猴,究竟是出于公心维护秩序,还是出于私心畏惧变数,容不得任何超出算计的存在?
虚空之中,那双佛祖巨眸,光芒微微流转,深邃难测。
周遭萦绕的诸多大能神念,也因菩提这番言论而产生了细微的波动,显然各有所思。
如来沉默了片刻。
菩提的话语,看似平和,却蕴含着极高的道境,直接撼动了他言词中的根基。继续在“道理”上纠缠,已难占上风。
“道友巧言令色,混淆是非。”
佛祖最终开口,声音依旧恢弘,却少了几分之前的绝对,多了一丝深意,“既然道友执意要留此变数,且看他日后,是导众生向善,还是引三界入劫。
此间因果,道友既已接下,望好自为之。”
话音落下,那双巨眸深深看了一眼清光中的悟空,又看了一眼菩提祖师意念所在,随即缓缓闭合,连同那弥漫的佛光,一同消散于虚空之中。
言语交锋,暂告段落。
菩提以超脱的道境与对天道本质的深刻理解,轻描淡写间,化解了如来的诘难,并将问题的焦点引向了未来。
佛祖虽未在道理上占据上风,却也借此明确了菩提与此事的关联,并将未来的“因果”部分转移到了菩提身上。
秘境重归宁静。
清光依旧滋养着悟空。
而一场关乎大道、秩序与变数的无形争锋,已然拉开了序幕。
未来的路,因菩提祖师这“一线生机”的保留,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