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口一直持续到早上3点,后面基本都停口了。杨启把鱼线一收,对着白雪说道:
“小雪,就这样吧,没口了,我们现在去休息,等到9点起来去收延绳钓和地笼。然后就返航回家!”
“好的,阿启哥,要不然你去休息仓大床上睡吧,我睡驾驶舱。”白雪开口说道。
“还是你去睡大床吧!我没事的。”杨启感觉自己还行,如果实在太累的话,他也不会拒绝。
定好闹钟,躺在驾驶舱的小床上,杨启点了一根烟,一番天马行空之后,也慢慢睡着了。
闹钟的声音惊醒了,正在和周公聊八卦的杨启。
他推开驾驶舱的门,发现白雪已经做好早饭了,此刻正笑容嫣然的看着自己。
“起来了啊!阿启哥,洗漱一下准备吃饭!”
杨启心里悸动了一下,打了个激灵。暗暗提醒一下自己:
“老铁,春天已经过去了!”
连忙跑去快速洗漱了一下,两人一起坐下吃早餐。
早餐比较简单,鱼肉煲粥加上三个专门为杨启准备的馒头。
吃完早饭,两人立即开船,赶到昨天放延绳钓和地笼的地方。
先利用竿钩钩起延绳钓上面的浮球,接着就是用手拽绳头。
这次他“启航号”就带了两盆200米的延绳钓,但是就这400米的延绳钓,上面的200个不到一点的鱼钩。光挂饵就挂的他头晕眼花,欲仙欲死的。
杨启还听说,有些大渔船上的延绳钓,长达10里8里的都算正常。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么长的一根线上,放线,收线,挂饵,摘鱼。
哎呦喂~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还好今天延绳钓收获还不错,200个不到一点的钩子,收获了80多条鱼。
光大大小小的各种石斑鱼,就有三十多条。不过其中十几条不到一斤的,被杨启扔回海里。
其他的50来条鱼,也还不错。有黑鲷,石鲷,红友鱼,鲈鱼等等鱼种,
杨启打定主意,以后如果延绳钓收获有所下降的话,还是尽量少碰。
没有卷扬机,完全手动确实很累,手都勒了生痛,而且延绳钓整理起来实在太麻烦了。
重新挂上明虾,二人又把延绳钓放回海里。
二人又来到放地笼的地方,杨启放地笼,喜欢放在有礁石堆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藏鱼。但是这种结构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挂底。
杨启就把一串地笼,数量减少到4到5个。这样就能保证地笼都放在礁石堆之间的空闲地方,不容易挂在礁石上。
杨启捞起第一串地笼,发现基本每个笼子里都有个五六只螃蟹,还有一些八爪鱼和几只大青龙。
螃蟹有青蟹,梭子蟹等等。收获还不错!
可惜的是一只八爪鱼正在抱着一只梭子蟹在啃咬。
杨启是第一次知道,八爪鱼还能吃螃蟹,他的印象里,应该是反过来才对啊!
他费了不少的力气,才把八爪鱼从螃蟹身上拽了下来。
这玩意有些难办了,和螃蟹放一起肯定不行,放活水仓也不行,万一它对里面的鱼动手动脚的岂不是更糟。
八爪鱼最后还是住了单间,杨启把他们全部放在一个活鱼箱里。
螃蟹肯定不能不管不顾的,必须要捆绑起来。要不然争勇好斗的它们,肯定会因为互相打架而断腿断脚的,或者咬坏别的鱼类。
第二串地笼里面跑进来海鳗鱼,好几个笼子里面都有。少不了的是螃蟹和小青龙。
二两以下的螃蟹和龙虾都被杨启扔回海里。
小青龙,又称中国龙虾,本港龙虾,大龙虾。是十足目龙虾科虾属节肢动物。
是我国特有的品种,营养非常丰富,其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安神的功效。
市场价格:四两到一斤的是100到150块钱一斤。
一斤到一斤半的是150到280块钱一斤。
个体越大越贵,野生的价格更加贵。
两人继续收地笼,由于此地特殊的地理原因,100个地笼是拆散成四五个一串,收起来显得那么的麻烦。
不过地笼的收获还是非常不错的。等两人全部收完地笼,都已经是下午一两点钟了。
两人忍饥挨饿的再重新把地笼放回原地,一个继续整理鱼获,一个去做饭。
急匆匆的吃完午饭,杨启驾驶着“启航号”返航了。
路上杨启还发现了一个海鲈鱼群,由于没有拖网他也没去捕捞。毕竟也不是太贵的鱼种,再说“启航号”也差不多满仓了。
但是如果碰到的是大黄鱼群,那肯定是另当别论了,哪怕是把冰冻仓里的鱼拿出来一部分也是值得的。
满载的“启航号”速度和空船出海的时候完全是不一样的。
一路上,杨启如果有发现一些好的地点,都一一表识。这些地方以后都给老爸他们的“丰收号”来搞。
就在快到港口的时候,白雪突然指着远处喊道:
“阿启哥,那边好像有艘船遇险了!”
杨启定睛一看,一艘小渔船在风浪中摇摇欲坠。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调转“启航号”的方向,朝着遇险船只驶去。
靠近之后,发现船上有三个人,满脸惊恐。
杨启和白雪赶紧帮忙把他们接到“启航号”上。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遇到你们,我们就完了。”其中一个渔民感激地说道。
杨启摆摆手,“没事,我们大家都是讨海的,大家都应该互相帮助。你们这船怎么回事?”
渔民叹了口气,“发动机突然坏了,又遇上风浪,我们的船太小根本控制不住。”
杨启让白雪照顾好他们,给众人搞点吃的。
“这样吧!先把你们的船绑在我的钓鱼艇上,我们帮你们拖回港口再说吧!”
等一切处理妥当,太阳已经西斜。
杨启带着众人安全回到港口。几个渔民千恩万谢,搞得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二人告别几个渔民,把“启航号”驶进培训中心的码头。
虽然这次出海回来晚了,但杨启觉得,这一趟出海,收获远比鱼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