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
压抑的死寂。
“准,自行筹款。”
这四个字,像四座冰山,压在天工院每一个人的心头。
刚刚因为“天工壹号”的成功而燃起的万丈豪情,瞬间被这盆冰冷的现实之水,浇得半点不剩。
赵月站在李源身侧,清冷的脸庞上,第一次,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和茫然。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建造一座高炉,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简单的堆砌土石。
耐火的砖石,鼓风的皮囊,运输矿石和石炭的人力、畜力……哪一样,不是吞噬钱粮的巨兽?
“院主……”赵月的声音有些干涩,“陛下赏赐的百金,若是用来建造高炉,恐怕……连地基都打不起来。”
她顿了顿,咬着嘴唇说道:“要不……我去求求蒙恬将军?他既然预定了一百台‘转射机’,理应……再多支付一些定金。”
她自己也知道,这个想法很天真。
蒙恬已经拿出了军备库里最顶级的材料,这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
再开口要钱,未免显得贪得无厌。
更何况,军方的钱粮,每一笔都有严格的用度,岂是蒙恬一人说调拨就能调拨的?
工坊里的气氛,愈发沉重。
公输石唉声叹气,那些刚刚还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工匠们,一个个也都垂头丧气。
没有钱,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一张废纸。
然而,在这片愁云惨雾之中,唯有李源,神色依旧平静。
他看着众人脸上那几乎要溢出来的绝望,非但没有焦虑,反而觉得有些好笑。
*‘不就是启动资金嘛,搞得跟世界末日一样。’*
*‘看来,是时候给这群古代的顶级技术宅,上一堂生动的‘商业思维’课了。’*
他缓缓转过身,迎着众人疑惑、不解、又带着一丝期盼的目光,笑了。
“谁说,我们没钱了?”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赵月更是错愕地看着他:“院主,陛下的诏令……”
“陛下的诏令,是让我们自行筹款,而不是说,我们账上就只有那一百金。”
李源走到那张绘制着蒸汽机蓝图的巨大工作台前,却没有看那张图纸,而是从旁边的一堆草稿中,抽出了一张相对小一些,但同样画满了精密线条的羊皮卷。
正是当初,他为了说服赵月,而画出的那张“曲辕犁”的设计图。
他将图纸,在赵月面前,缓缓展开。
“赵姑娘,你还记得此物吗?”
赵月看着图纸上那个结构精巧、充满了力学之美的农具,点了点头:“记得,这是……曲辕犁。”
“对,曲辕犁。”
李源的手指,轻轻拂过图纸的表面。
“你们都觉得,天工院,是为陛下打造神兵利器,锻造钢铁军团的地方。”
“这个想法,没错。”
“但你们忘了。”
李源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清晰而又坚定。
“在成为神兵利器之前,天工院,首先要能……活下去。”
他将那张曲辕犁的图纸,举了起来。
“谁说,天工院只造兵器?”
“民生。”
“才是这世上,最大,也最稳固的生意!”
……
三日后。
咸阳市集,一间毫不起眼的茶楼二楼。
雅间内,茶香四溢。
李源跪坐在席上,神态自若地品着茶。
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个年纪约莫三十许的男子。
这男子穿着一身价值不菲的锦袍,却没有寻常商贾的满身铜臭,反而眉目疏朗,眼神锐利,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沉稳气度。
此人,正是夏侯婴通过黑冰台的秘密渠道,为李源引荐的,那位背景深厚、能量通天的大商人。
他自称,卫鞅。
商君之后。
“李公士,”卫鞅放下茶杯,声音温润,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夏侯校尉说,你有一样东西,能让大秦的粮仓,十年之内,增产三成。”
“说实话,若非引荐之人是夏侯校尉,卫某是断然不会信的。”
“毕竟,这天下,还没有人敢夸下如此海口。”
李源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
他从身旁的木盒里,取出了一样东西。
那不是图纸。
而是一个用上好木料,按照一比十的比例,精心打造的……曲辕犁模型。
以及一个同样比例的,秦朝当下最普遍的直辕犁模型。
他还带来了一个装满了湿润泥土的沙盘。
“卫先生,百闻不如一见。”
李-源将两个模型,分别放在了沙盘的两端。
“此乃当今官府推行的直辕犁,耕地之时,需两人一牛,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且转向不便,深耕费力。”
说着,他用手推动那直辕犁的模型,在沙盘上划出了一道浅浅的沟壑,到了尽头转向时,显得极为笨拙,需要将整个犁头抬起,才能完成掉头。
卫鞅的目光,微微一凝。
他虽不是农夫,但身为信奉法家重农思想的商君后人,对农事,他有着远超常人的理解。
李源演示的,正是直辕犁最大的弊病。
效率低下,浪费人力。
接着,李源将那造型奇特的曲辕犁,放在了沙盘上。
“而此物,是我所制的曲辕犁。”
“其辕身弯曲,可大大减少耕地时的阻力。犁头加装了‘犁评’,可自行控制入土深度。最关键的是,它转向灵活,只需一人一牛,便可轻松操作。”
话音落下,李源的手,轻轻推动曲辕犁的模型。
奇迹,发生了。
只见那小巧的犁头,轻松地切入泥土,划出了一道比直辕犁深了一倍不止的沟壑!
而且,在前进的过程中,模型稳稳当当,丝毫没有偏移。
到了沙盘尽头,李源的手腕只是轻轻一转,那曲辕犁便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轻松写意地完成了掉头,随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效率之美。
雅间内,一片寂静。
卫鞅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急促。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个小巧的曲辕犁模型,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炽热的光芒!
他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农具了。
他看到了!
看到了无数秦川大地上,原本需要两个人才能耕作的土地,现在只需要一个人!
他看到了,那被解放出来的,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
他看到了,因为深耕而变得更加肥沃的土地,和那即将迎来的,粮食产量的疯狂暴涨!
增产三成?
不!
若此物能在全国推行,十年之内,大秦的国力,何止是增产三成!
翻上一番,都毫不夸张!
这哪里是什么农具?
这分明是一件,足以安邦定国,改变天下格局的……神器!
“呼……”
卫鞅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抬起头,重新看向李源,那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从审视,变成了……敬畏!
“李公士……好手段。”他由衷地赞叹道,“卫某,小看你了。”
“此物,你要如何与我合作?”
卫鞅很清楚,李源既然找到了他,就绝不是简单地卖个图纸。
李源伸出两根手指。
“很简单。”
“第一,我以曲辕犁的独家制造技术入股。”
“第二,卫先生负责提供建造工坊、购买原料、招募工匠、以及打通所有销售渠道的,全部资金。”
“所得利润,你我……三七分成。”
“我七,你三。”
此言一出,卫鞅身后的那名老管家,脸色瞬间一变,刚要开口,却被卫鞅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卫鞅看着李源,脸上,反而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李公士,好大的胃口。”
“这天下,还从没有人,敢在卫某面前,说拿七成的利润。”
李源不为所动,平静地迎着他的目光。
“因为这天下,也只有我,能拿出曲辕犁。”
“卫先生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这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没有我,它就是零。有了我,你拿三成,也足以让你,成为富可敌国的存在。”
“更何况……”
李源话锋一转,声音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深意。
“卫先生所求,恐怕,也不仅仅是钱吧?”
“商君一脉,因变法而兴,也因变法而衰。重振门楣,光耀先祖,这份荣耀,难道是区区金钱,可以衡量的吗?”
轰!
这最后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卫鞅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猛地站起身,死死地盯着李源,眼中充满了震撼和不可思议!
他最大的秘密,最大的野心,竟然被这个年轻人,一语道破!
许久。
卫鞅颓然坐下,脸上,露出一抹苦笑。
他知道,这场谈判,他已经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好。”
他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我答应你。”
“三七就三七!”
“你需要多少钱,说个数!”
李源伸出了一根手指。
“先期投入,一千金。”
“嘶——”
饶是卫鞅财大气粗,也被这个数字,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千金!
这足以买下半个咸阳城了!
“李公士,”卫鞅皱起眉,“造些犁头,用得了这么多钱?”
李源摇了摇头。
“曲辕犁的生意,只是开始。”
“我真正的目标,是这个。”
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小块,在靶场上从“天工壹号”上拆下来的,由百炼精铁打造的……齿轮。
“我需要用这一千金,在骊山脚下,建起一座能生产出无数个这种东西的……”
“钢铁之城!”
卫鞅看着那枚闪烁着冰冷光泽的齿轮,虽然不明白它的用处,但他能感受到,这枚小小的齿轮背后,所蕴含的,比曲辕犁,更加庞大,也更加恐怖的未来!
他沉默了许久。
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
“成交!”
……
当一箱箱沉甸甸的黄金,被秘密运抵天工院时。
赵月和公输石,已经彻底麻木了。
他们看着那个云淡风轻的年轻人,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这位院主,究竟是神仙,还是妖怪?
钱和人,都有了。
万事俱备。
在骊山脚下,一片被圈起来的广阔工地上,天工院的所有工匠,都聚集于此。
李源站在一块高高的奠基石上,意气风发。
在他的身后,是那张巨大的,高炉的设计蓝图。
他举起手中的一把铁锤,对着天空,高声宣布:
“天工院,高炉项目,今日!”
“正式开工!”
熊熊的火焰,仿佛已经在每个人的眼中点燃。
但李源不知道的是。
当这第一桶金流入天工院时,这即将燃起的火焰,不仅将照亮大秦工业的黎明。
也将引来无数双,来自黑暗之中,充满了贪婪、嫉妒与杀意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