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御前侍卫统领的第三日,陆远换上了朝廷特制的银甲。甲片在晨光下泛着冷光,腰间佩着青萍剑,站在皇宫午门的侍卫队列前,第一次履行统领职责。
按照皇上的旨意,他除了负责皇宫守卫,还要协助张大人清理贪官余党。这几日,张大人已带着官兵抄查了十多位涉案官员的府邸,追回赃银数百万两,朝野上下震动不小。但陆远也发现,总有一些“漏网之鱼”——要么是官员提前转移了赃物,要么是有人暗中通风报信,让关键人证失踪。
“陆统领,这是今日要提审的犯人名单,其中户部主事刘安是王大人的亲信,据说手里握着不少其他官员的贪腐证据。”一名侍卫递来一份名单,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只是……昨晚看管刘安的狱卒突然被调离,今早换了一批新狱卒,卑职怕出意外。”
陆远接过名单,指尖在“刘安”二字上停顿——王大人虽已被关押,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必然会想方设法堵上刘安这个“缺口”。“走,去天牢看看。”
天牢位于皇宫西侧,阴暗潮湿的通道里弥漫着铁锈与霉味。陆远刚走到关押刘安的牢房外,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闷响。他心头一紧,快步上前,只见两名新狱卒正将刘安按在地上,手里还拿着一根沾着血的木棍,而刘安嘴角淌血,已经没了挣扎的力气。
“住手!”陆远厉声喝止,青萍剑瞬间出鞘,剑刃抵在一名狱卒的脖颈上,“谁让你们动刑的?”
两名狱卒脸色惨白,浑身发抖:“是……是李大人让我们做的,他说刘安不肯招供,让我们‘好好教训’一下。”
“李大人?哪个李大人?”陆远追问。
“是……是吏部侍郎李嵩。”狱卒颤声回答。
陆远眼神一沉——李嵩是前朝老臣,表面上与王大人无交集,没想到也是贪腐集团的一员。他收剑入鞘,冷声道:“把这两人押下去,交给刑部审讯。另外,调玄清派的弟子来守牢,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靠近刘安。”
侍卫领命而去,陆远走进牢房,蹲下身查看刘安的伤势。刘安缓缓睁开眼,看到陆远的银甲,虚弱地说:“陆统领……我知道很多事……但我怕……他们会杀我全家……”
陆远握住他的手腕,语气坚定:“你放心,我会派人保护你的家人。只要你如实招供,皇上定会从轻发落。”
刘安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缓缓点了点头:“好……我招……王大人不仅贪了漕运银子,还和兵部尚书李大人勾结,偷偷挪用军饷,买通边境将领……”
陆远认真听着,让侍卫详细记录。他知道,刘安招供的内容,足以撼动整个贪腐集团的根基,但也意味着,李嵩等人会更加疯狂地反扑。
果不其然,当天下午,就有御史在朝堂上弹劾陆远——说他“滥用私权,调江湖弟子守卫天牢,意图干预朝政”。皇上虽未轻信,但也让陆远暂时暂停天牢相关事务,专心负责皇宫守卫。
陆远回到侍卫统领府,刚卸下银甲,就看到苏凝霜和苏妙音迎了上来。苏凝霜手里拿着一件新缝的棉袍,脸上满是担忧:“陆远,我们听说有人弹劾你,没事吧?”
“没事,皇上心里有数。”陆远接过棉袍,心里暖暖的,“只是这些贪官党羽众多,想要彻底清理,没那么容易。”
苏妙音端来一杯热茶,轻声说:“表哥,不如我们去找道玄子师父帮忙?玄清派在江湖上有很多朋友,或许能帮我们收集更多证据。”
陆远眼前一亮——他确实忽略了江湖力量。贪官们在朝中有权势,但在江湖上,玄清派、烈阳门等正派门派的影响力更大,或许能从宫外找到突破口。“好,我明天就修书给师父,让他帮忙联络江湖同道。”
第二日,陆远将书信交给玄清派弟子送去黑龙山。可没过多久,送信的弟子就浑身是伤地回来了,书信也被烧毁大半。“统领,我们在城外遇到了蒙面人袭击,他们好像早就知道我们要送信,专门在半路埋伏!”
陆远握紧拳头——对方不仅在朝中打压他,还盯上了他的江湖助力。看来,这场清理贪官的硬仗,比他想象中还要艰难。
就在他思索对策时,侍卫来报:“陆统领,张大人求见。”
陆远连忙起身迎接。张大人走进府中,脸色凝重地递来一份密函:“陆远,这是我在李嵩府中安插的眼线送来的,你看看。”
陆远打开密函,只见上面写着——李嵩与兵部尚书李大人约定,三日后在城外“望风亭”见面,商议如何“解决”刘安和他这个眼中钉。
“他们想在城外动手?”陆远眼神一冷,“正好,我们可以设伏,将他们一网打尽!”
张大人点点头:“我已经调了三百精兵,埋伏在望风亭周围。只是李嵩和李大人身边肯定有高手护卫,还需要你亲自出手,牵制住那些高手。”
“没问题。”陆远应下,心里已有了计划——他要让这些贪官知道,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江湖,正义都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