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签》定档会当天,江城影视大厦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长桌一侧,主流院线的代表们坐姿随意,手里翻着排片计划表,眼神却很少落在苏澈团队递来的《生命的价签》资料上;另一侧,苏澈、周明、陈凯坐在那里,面前摆着一叠患者手写的“想看清单”——老周的孙子画的“药瓶超人”在清单上格外显眼,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想和爷爷一起看电影”。
“苏总,不是我们不给面子。”全国最大院线“星光影院”的副总王磊放下笔,语气带着敷衍,“你看同期的《极速追击》,顶流陆泽主演,光预售就破了5000万,粉丝包场都排到了上映后一周,给40%排片,我们稳赚不赔。”他指了指《生命的价签》的资料,“你们这现实题材,受众窄,又是抗癌主题,很多观众不爱看‘苦情戏’,15%排片,已经是我们能给的上限了。”
旁边“大地影院”的代表跟着附和:“王总说得对,上次有部现实题材电影,我们给了25%排片,结果上座率不到30%,最后亏了不少。现在院线要的是票房,不是情怀,苏总你得理解。”
苏澈拿出手机,点开一段视频——里面是老周、小宇等患者对着镜头说话,老周握着轮椅扶手,认真地说“我想在影院里看一次‘自己的故事’”;小宇举着自己设计的电影海报,“希望更多人知道,我们不是‘麻烦’,我们只是想活下去”;张阿姨绣着“百福图”,“要是电影能多排几场,我想请帮过我的医生一起看”。
“这些不是‘情怀’,是真实的期待。”苏澈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力量,“我们的电影虽然没有流量明星,但初剪版让127位患者看过,他们都说‘这是我们的故事’;而且我们承诺票房每赚1元捐0.1元给大病基金,很多观众已经在社交平台留言说‘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
可院线代表们显然不为所动。王磊摆摆手:“苏总,患者的期待我们理解,但院线要生存。这样吧,要是你们电影上映前三天上座率能破60%,我们再考虑加排片,现在15%,不能再高了。”
走出会议室,陈凯忍不住叹气:“还是流量当道,我们再怎么说,他们也只认‘陆泽’‘预售’这些词。”周明拍了拍苏澈的肩膀:“别灰心,当年我拍《归乡》,院线只给了10%排片,最后靠观众口碑逆袭,咱们也能行。”
苏澈没有抱怨,他知道,和院线硬争没有用,只有让更多人看到患者的期待,才能改变局面。当天晚上,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发布了一条“求排片”视频,没有华丽的剪辑,只有最真实的镜头:
视频开头,是老周坐在轮椅上,对着镜头慢慢说:“我今年68岁,肺癌晚期,每天都在算‘还能活多久’。听说《生命的价签》要上映了,我想多排几场,这样我就能带着孙子去看,告诉他‘爷爷当年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接着是小宇的镜头,他站在曾经打工的公司楼下,手里拿着旧工牌:“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不是‘卖假药的’,我们只是想活着,想回到正常的生活。希望影院能多给我们一点机会,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
最后,苏澈出现在镜头里,他没有喊口号,只是拿着那份“想看清单”,轻声说:“这上面有127个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想活下去’的故事。我们不求和流量片比排片,只希望有更多影院能给这些故事一个机会,让那些期待的人,能在影院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视频结尾,他附上了全国主要影院的联系电话和留言渠道,配文:“如果你也觉得,真实的故事值得被看见,麻烦帮我们联系本地影院,说一句‘想多看几场《生命的价签》’。”
视频发布不到1小时,转发量就突破10万。澈心工作室的运营组很快发现,粉丝们已经自发行动起来——有人整理了“全国影院联系指南”,标注了每个影院的客服电话、私信渠道;有人发起“#我为生命求排片#”话题,在里面分享自己联系影院的截图;还有粉丝制作了“患者期待”的海报,贴在本地影院的留言板上。
家住沪市的粉丝“小夏”,一口气给5家影院打了电话,虽然有的客服敷衍说“会反馈”,但她没有放弃,又带着老周的视频去影院现场沟通,影院经理看到视频里老周的样子,终于松口:“要是预售不错,我们可以先加一场早场试试。”
更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患者家属也加入了“求排片”的队伍。老周的儿子特意制作了“患者观影需求表”,在病友群里收集大家的观影时间、地点,汇总后发给当地影院,“我们不是要免费票,只是想有场次能让我们方便去看,哪怕是早场、晚场也行”。
300万粉丝的力量,远比苏澈预想的更强大。短短两天,全国有超过200家影院收到了“增加《生命的价签》排片”的请求,其中不少影院的客服电话被打爆,私信里满是粉丝的留言:“我们愿意包场,请给患者留一场”“现实题材不该被排挤,给好作品一个机会”。
部分影院开始松动。深市的“万象影院”率先宣布,将《生命的价签》的排片从15%提升至25%,还专门设置了“患者专场”,提供免费停车、无障碍通道;京市的“万达影院”也表示,将根据预售情况动态调整排片,“如果观众需求大,我们会加开夜场”。
而鼎盛影视那边,看到《生命的价签》靠粉丝“求排片”获得关注,又开始嘲讽。陆泽的工作室发了条模糊不清的动态:“有些电影靠‘卖惨’求排片,不如好好打磨内容,流量不是原罪,没人看才是。”结果瞬间被粉丝怼回去:“流量是没原罪,但靠流量挤压现实题材排片,就是原罪!”“《生命的价签》有患者的期待,有真诚的故事,比你们的‘极速追车’‘无脑恋爱’有意义多了!”
就在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粉丝力量”的温度:
【检测到宿主通过真诚沟通引发粉丝自发“求排片”行动,推动部分院线调整排片,突破流量片挤压困境,触发“民心所向”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破圈,影视崛起”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
1. 解锁“粉丝联动”核心权限:可建立“现实题材支持者社群”,实时收集观众需求,对接影院调整排片,形成“观众-剧组-影院”的良性互动;
2. 已有53家影院主动联系剧组,将《生命的价签》排片提升至20%-28%,其中12家设置“患者专场”,预售票房24小时破800万;
3. 任务“打造首部现象级现实电影”进度提升至97%(排片困境初步缓解,预售数据超出预期,为上映后口碑逆袭奠定基础)。】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手机上粉丝发来的“胜利截图”——有粉丝和影院经理的沟通记录,有“患者专场”的海报,还有老周儿子发来的“病友观影群满员”的消息。他想起定档会上院线代表的冷漠,再看看现在粉丝和患者的热情,突然明白:真正能决定一部电影命运的,不是流量,不是资本,而是观众的真心。
第二天上午,苏澈又发布了一条视频,这次是感谢粉丝:“谢谢每一个为《生命的价签》打电话、发私信的朋友,谢谢每一家愿意增加排片的影院。你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在给那些‘想活下去’的人,多一份希望。上映后,我们会在‘患者专场’安排剧组人员到场,和大家一起看电影,听大家的故事。”
视频发布后,更多影院加入了“增加排片”的行列。瓷坊老师傅也行动起来,他烧制了一批“求排片成功”的迷你瓷偶,送给那些主动加排片的影院,瓷偶上刻着“真诚无价”四个字,他说:“影院愿意给好故事机会,我们就该感谢他们,让他们知道,做对的事,有人记得。”
片场的后期机房里,剪辑师还在加班加点完善影片细节,李然在调整片尾的配乐,想让结尾更温暖一点;张岚在对接“患者专场”的事宜,确保每个场次都有无障碍设施;陈凯则在准备映后交流会的发言稿,他想和观众聊聊“程勇这个角色背后的患者故事”。
苏澈走到露台,看着远处影院的广告牌——已经有影院换上了《生命的价签》的海报,老周孙子画的“药瓶超人”被放大,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他知道,排片风波还没完全结束,上映后可能还会有流量片的挤压,但有粉丝的支持,有患者的期待,有团队的坚持,这部电影一定能靠口碑逆袭,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故事,永远有力量。
夜色渐深,苏澈的手机还在不断收到粉丝的反馈:“我家附近的影院加了两场晚场!”“患者专场的票已经抢完了,影院说会再加一场!”“我带着我妈去看,她也是癌症患者,她说‘终于有电影懂我们了’!”
这些消息,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定档风波后的阴霾。苏澈知道,《生命的价签》的上映之路,还有最后一段,但只要带着这份真诚和坚持,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群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真诚”的坚守,而这样的坚守,永远值得被看见,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