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晨光里,一座融合了江南园林飞檐与现代玻璃幕墙的建筑前,长队已蜿蜒至街角。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正为游客佩戴定制VR头显,法语、中文、英语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这里是《红楼VR体验馆》全球第100家门店的开业现场,淡粉色的纱幔上绣着“大观园”三字,与远处埃菲尔铁塔的剪影相映成趣,成为巴黎街头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苏澈站在体验馆入口处,看着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开业仅两小时,预约体验人数已突破1200人,其中60%是非亚裔游客。“苏总,纽约、东京、悉尼等99家门店的实时数据已汇总,全球单日预约量峰值达18万人次,连续三个月蝉联全球文旅项目热度榜榜首。”张岚快步走来,手里的平板屏幕上,红色的数据条不断攀升,“更关键的是,国内文旅部刚刚传来消息,受体验馆带动,蓝星华国文化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0%,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客流量翻倍。”
“重点看文化转化数据。”苏澈指尖轻点屏幕,切换到用户画像界面。林墨凑了过来,眼镜后的眼睛里满是兴奋:“我们设计的‘红楼文化打卡任务’效果显着,全球已有超500万用户完成‘大观园寻春’‘绛珠仙草溯源’等任务,其中30%的海外用户在体验后购买了《红楼梦》原着译本,25%的用户预约了华国实地文化旅游线路。”
正说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孩兴奋地跑过来,手里举着刚购买的苏绣香囊:“苏先生,我太喜欢‘黛玉葬花’的体验了!花瓣落在手上的触感、泥土的清香,还有那段悲伤又优美的音乐,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这个故事。我已经订了去苏州的机票,想看看真正的园林是什么样子。”女孩的法语带着轻快的语调,胸前还别着体验馆赠送的“金陵十二钗”剪纸徽章。
苏澈笑着回应:“欢迎你来华国。园林里的每一片落叶、每一缕花香,都会让你更懂红楼的美。”转身时,他对身旁的巴黎合作方负责人皮埃尔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技术是桥梁,文化是内核。我们没有把红楼做成简单的VR游戏,而是通过1:1还原的大观园场景、厘米级动作捕捉技术,让游客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皮埃尔点头赞叹,指着体验馆内的“潇湘馆”区域:“之前我还担心西方观众看不懂‘木石前盟’的典故,没想到你们用‘记忆碎片’的互动设计,让游客在触摸湘妃竹时,就能看到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前世画面。这种叙事方式太巧妙了,比单纯的文字讲解更有感染力。”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们加入的多感官体验——春日场景的桃花香、冬日雪景的凉意,甚至黛玉书房的墨香,都让虚拟场景有了真实的温度。”
走进体验馆内部,仿佛瞬间穿越进《红楼》的世界。“大观园”区域采用mR混合现实技术,游客佩戴轻便设备后,既能看到实体搭建的亭台楼阁,又能通过光影投射看到虚拟的黛玉、宝玉在花丛中对话,伸手可触的花瓣会随着触碰缓缓飘落。“怡红院”里,游客可以参与“螃蟹宴”互动,用虚拟餐具夹取螃蟹,耳边还会响起原着中的诙谐对话;“稻香村”则还原了农家场景,游客能体验纺线、摘菜的乐趣,鼻尖萦绕着新麦的清香。
“这些细节都是团队反复打磨的结果。”林墨边走边介绍,“为了还原大观园的建筑形制,我们参考了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园林图纸,还专门去苏州园林采集实景数据;服饰方面,12金钗的服装全部采用苏绣、云锦工艺制作数字模型,连针脚密度都和非遗传承人合作确认过。”她指着一处光影装置,“你看这个‘海棠诗社’场景,游客可以化身诗人参与联诗,AI会根据游客的诗句生成符合红楼风格的续句,既有趣又能传播古典诗词文化。”
在“黛玉葬花”专属体验区,一位白发老者正戴着VR头显静静伫立,眼角泛起泪光。体验结束后,他握住苏澈的手:“我研究红学四十余年,从未想过能以这样的方式‘走进’葬花吟的场景。当花瓣落在我肩头,当黛玉的吟诵声在耳边响起,我仿佛真正读懂了她的孤独与诗意。”这位来自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当场决定将《红楼VR体验馆》纳入其开设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实践环节。
此时,张岚传来国内的捷报:“苏总,江城主馆单日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带动周边文创街区销售额增长300%。更惊喜的是,我们推出的‘馆内体验+实地游览’联票,已经成为华国文化旅游的爆款产品,仅苏州、南京两地,就有超10万游客通过这种方式游览了古典园林和红楼文化遗址。”她展示着后台数据,“还有我们的文创产品,苏绣香囊、大观园拼图、VR纪念头盔,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500万件,其中‘十二金钗’系列盲盒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成为网红单品。”
苏澈走到体验馆的数字控制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全球100家门店的实时画面:纽约馆里,游客正围着“宝黛共读西厢”的互动装置讨论;东京馆的“元宵灯谜会”前,亲子家庭其乐融融;悉尼馆的“红楼戏曲体验区”,海外游客正跟着虚拟角色学唱昆曲。屏幕角落,一行小字悄然跳动——“文化Ip宇宙建设完成90%”。
“这个90%,是闭环的完成。”苏澈轻声说道,身旁的团队成员纷纷点头。从《红楼》动漫的口碑封神,到舞台剧的全球巡演,再到如今覆盖全球的VR体验馆,红楼Ip已形成“内容创作—数字体验—文旅消费—文化传播”的完整生态。而这只是开始,之前达成的100项全球合作中,已有12家海外机构提出联合开发“红楼主题文旅小镇”,将虚拟体验延伸到现实生活。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VR体验馆方案时,有人担心技术成本太高,有人质疑文化出海的难度。”张岚回忆道,“是你坚持要做‘全感官沉浸+文化深度’,不仅投入资金研发动作捕捉技术,还邀请红学专家、非遗传承人组成顾问团,光是打磨‘葬花词’的配乐就用了半年时间。”
苏澈笑了笑,目光落在屏幕上正在体验的孩子们身上:“文化的传承,关键是让年轻人喜欢。我们做VR体验馆,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让红楼文化走出书本、走出银幕,变成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体验。你看那些孩子,他们可能还看不懂原着,但通过互动游戏,他们记住了大观园的美景、黛玉的才情,这就是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傍晚时分,巴黎馆的开业庆典正式启动。全息投影在建筑外墙上投射出“黛玉葬花”“宝黛初会”的经典场景,昆曲唱腔与法语解说交织在一起,吸引了无数路人驻足。艾伦·沃克专程从洛杉矶赶来,举起香槟杯向苏澈祝贺:“恭喜你,苏!《红楼VR体验馆》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华国文化Ip的全球影响力。我们已经准备好启动‘西游VR体验馆’的合作,沿用你们的‘文化内核+科技赋能’模式,相信会创造新的奇迹。”
苏澈与他碰杯,目光望向远方的星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功,是所有相信文化力量的人的共鸣。”他转头对团队说,“接下来,我们要加快‘红楼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把全球体验馆的用户数据与文博机构对接,让更多人通过技术了解红楼背后的历史与艺术;同时,启动‘青年文旅创作者计划’,资助全球年轻人围绕红楼Ip进行创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