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镇连环砸车案的案情分析会上,各派出所通报了案件详情。作案时间都在深夜至凌晨,地点多选择偏僻路段或监控薄弱的老旧小区周边。作案工具都是随手捡拾的路边石块或水泥块,扔下就走,毫无技术含量。没有目击证人,现场除了碎玻璃和石块,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痕迹。
“妈的,这咋查?纯粹是癞蛤蟆跳脚背,不咬人恶心人!”孙建军皱着眉头抱怨,“无差别作案,没偷东西,找不到动机,这孙子图啥呢?”
各位民警也议论纷纷,有的建议加大夜间巡逻密度,守株待兔;有的建议梳理有前科的重点人员;还有的建议广泛发动群众提供线索。
陆野一直沉默地听着,看着白板上标注的发案地点和时间,试图从中找出某种规律。他回想起系统之前解锁的【心理侧写】功能,一直还没机会在实战中应用。眼下这个案子,嫌疑人行为怪异,动机不明,似乎正是进行心理侧写的合适对象。
他集中精神,尝试启动系统。
【启动心理侧写功能...需消耗精力点12。是否继续?】
(陆野:是!)
【精力点-12。当前精力点:-5\/30。(精力值低,侧写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分析目标:跨镇连环砸车案嫌疑人。输入已知信息:无差别破坏、使用随手工具、夜间作案、无财物损失、跨区域流窜...】
【行为模式分析中...动机推导中...人格特征模拟中...】
【生成初步心理侧写报告:】
【1. 情绪状态:嫌疑人正处于极度愤怒、压抑、失控的心理状态。其行为核心动机为发泄情绪,而非获取利益。】
【2. 触发因素:很可能近期遭受了重大挫折或强烈刺激,例如:突然失业、重大经济处罚(如高额罚款)、重大感情破裂(如离婚)、家庭重大变故、或自认为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待遇。】
【3. 行为特征:作案具有冲动性和随机性,但选择地点时有意避开监控,说明其并非完全丧失理智,仍存有基本的规避风险意识。可能伴有酒精作用,但非绝对。】
【4. 可能身份:其愤怒源头可能与“车辆”或“道路”相关。重点排查近期曾遭遇交通事故纠纷(尤其是自认为被欺压的一方)、被交警频繁处罚或吊销驾照、从事运输行业(如货车、出租车司机)却近期遭遇重大挫折的人员。其可能有独自居住、社交圈狭窄、不善于正常渠道排解压力的特点。】
陆野将系统生成的心理侧写要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会上进行了阐述。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排查。应该重点寻找近期在生活中,尤其是与车相关的事情上,遭受了重大打击,并且性格偏执、易怒的人。他的愤怒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而路边这些无辜的车辆,就成了他发泄的对象。”
心理侧写这个名词对于县局的很多民警来说还比较新鲜,但陆野的分析条理清晰,推论合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极具操作性的侦查方向。
周队听完,当机立断:“好!就按小陆这个思路!各派出所立刻行动,重点排查近期有重大交通纠纷处理记录的、被多次处罚的、特别是因此丢了工作或者赔了大钱的司机!还有,运输公司、出租车公司也要走访,看看有没有情绪异常的员工!”
一张大网,开始朝着一个特定的心理轮廓撒了下去。而此刻,那个隐藏在暗处、被愤怒吞噬的砸车人,对此还一无所知。